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枚林专利>正文

可控硅自控蓄电池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501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控硅自控蓄电池充电器,包括有开关管BG1和放大管BG2,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回路中连接有可控硅SCR,开关管BG1的集电极是接到可控硅SCR的G端,发射极接到电压调整电路;在可控硅SCR的输出端与放大管BG2的基极间连接有电阻R5。(*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可控硅自控蓄电池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可控硅自控蓄电池充电器,一般没有蓄电池充至额定电压后自动停止充电的功能,因而经常出现由于电池过充电造成蓄电池损坏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限压充电功能,蓄电池充至额定电压后自动停止充电,既能保证电池充足电,又不会造成过充而损害电池,可防电极接反,防输出端短路的可控硅自控蓄电池充电器。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在充电回路中连接有可控硅SCR,开关管BG1的集电极是接到可控硅SCR的G端,发射极接到电压调整电路;在可控硅SCR的输出端与放大管BG2的基极间连接有电阻R5。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是由电阻(R1、R2)串接接到电源,电阻R1与电阻R2的接点连接到开关管BG1的发射级。所述的放大管BG2的基极与充电输出之间联接有限压控制电路。本技术的优点是能自动限压充电,蓄电池充至额定电压后自动停止充电,既能保证电池充足电,又不会造成过充而损害电池,可实现起充时大电流充电,接近额定电压时逐渐变为小电流充电,到达额定电压则停止充电,可防电极接反,防输出端短路。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1是本技术的电原理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有开关管BG1和放大管BG2,在充电回路中连接有可控硅SCR,开关管BG1的集电极是接到可控硅SCR的G端,发射极接到电压调整电路;在可控硅SCR的输出端与放大管BG2的基极间连接有电阻R5。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是由电阻(R1、R2)串接接到电源,电阻R1与电阻R2的接点连接到开关管BG1的发射级,本实施例中,开关管BG1的发射级是通过电位器W接至电阻R1与电阻R2的接点。所述的放大管BG2的基极与充电输出之间联接有限压控制电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限压控制电路包括有晶体管BG3和与晶体管BG3的基极串接的稳压管DW,稳压管DW的取值由电阻(R6、R7)分压比确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果蓄电池反接、充电端短路或蓄电池未接入时,由于电阻R5的两端电位相同,放大管BG2的基极无电压而截止,造成开关管BG1的基极无电压也截止,电路不工作,进行自动保护。当电池正常装入后,电阻R5有电流流过,放大管BG2的基极为正电位,使放大管BG2导通并使开关管BG1导通,输出充电电流。调整电阻W可以调整输出电流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的充电需求。在充电过程中,当电池电压达到事先设置(由电阻R6、R7调定)最高限压时稳压管DW被击穿,使BG3导通,放大管BG2的基极接地而截止,导致开关管BG1同时截止,停止对电池充电。为了直观可靠地使用充电器,电路设置有两个显示用的发光二极管(L1、L2)分别用作电源、电池(充电)显示。L1与R1串联后跟BG1的集电极、发射极并联,它与输出输入端构成一个独立回路插上电源它就会发亮,当电池充足后因BG1截止它就会更亮。L2是有用来显示电池和充电状态的,L2亮表示电池和充电器接触良好或正在正常充电,相反,L2不亮表示BG2和BG1都处于截止状态,此时不是电池接触不良就是已经充足了电,电池接近充足电时L2会逐渐暗,以保证操作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硅自控蓄电池充电器,包括有开关管BG1和放大管BG2,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回路中连接有可控硅SCR,开关管BG1的集电极是接到可控硅SCR的G端,发射极接到电压调整电路;在可控硅SCR的输出端与放大管BG2的基极间连接有电阻R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硅自控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是由电阻(R1、R2)串接接到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枚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枚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