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包含有不同的发光材料及发光部件,是一种固态半导体发光元件。它因成本低、功耗低、光效高、体积小、节能环保、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可见光通信及发光显示等各种场景。现有发光二极管的金属层在绝缘层上的附着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发光二极管的金属层在绝缘层上的附着力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的发光二极管。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外延叠层,其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界面过渡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外延叠层之上;所述界面过渡层与所述半导体外延叠层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金属层,覆盖部分所述界面过渡层表面,并与所述半导体外延叠层电性连接。 />[0005]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外延叠层(20),其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发光层(22)以及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3);界面过渡层(30),位于所述半导体外延叠层(20)之上;所述界面过渡层(30)包括绝缘金属氧化物、或者绝缘金属氧化物的叠层;所述界面过渡层(30)与所述半导体外延叠层(20)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50);金属层(60),覆盖部分所述界面过渡层(30)表面,并与所述半导体外延叠层(20)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过渡层(30)的厚度在3nm以上且400n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过渡层(30)的厚度在10nm以上且200n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过渡层(30)的折射率在1.5以上且3.5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金属氧化物包括TiO2、ZrO2、HfO2、Ta2O5、Al2O3、Nb2O5、Y2O3、MgO、La2O3、SrTiO3、BaTiO3、或CeO2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过渡层(30)与所述金属层(60)的接触面由不同绝缘金属氧化物形成连续或间断的交替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50)的厚度为 50~2400n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50)至少包括SiO2、SiN、SiO
x
N
y
、TiO2、Si3N4、Al2O3、TiN、AlN、ZrO2、TiAlN、TiSiN、HfO2、TaO2和MgF2中的一种或其组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过渡层(30)与所述半导体外延叠层(20)之间还设有电流扩展层(40),部分所述金属层(60)通过所述电流扩展层(40)与所述半导体外延叠层(20)电性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50)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电流扩展层(40)靠近金属层(60)一侧的表面,所述界面过渡层(30)具有图案化的第一通孔结构(301),所述第一绝缘层(50)具有图案化的第二通孔结构(501);至少部分所述金属层(60)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结构(301)、第二通孔结构(501)与所述电流扩展层(40)相接触,至少部分所述电流扩展层(40)与所述半导体外延叠层(20)相接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昆达,林芳芳,韩涛,杨欣欣,温兆军,张中英,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