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033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车辆整车模型;对整车模型进行CFD计算,获得整车模型中散热器的热风回流量;应用冷却系统一维匹配模型计算在散热器无热风回流的情况下,流出发动机的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温度,根据第一冷却液温度获得发动机正常使用的第一极限环境温度;应用冷却系统一维匹配模型计算在散热器有热风回流的情况下,流出发动机的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液温度,根据第二冷却液温度获得发动机正常使用的第二极限环境温度;及根据第一极限环境温度和第二极限环境温度,确定热风回流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预计影响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评估热风回流量对车辆散热性能的影响。能的影响。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商用汽车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重卡在缓速上坡过程中,极易出现大扭矩点工况。该状态下,冷却风主要靠冷却风扇驱动,此时,重卡热平衡性能将经历最为严格的考验。由于冷却风扇旋转,护风圈内部腔体出现负压响应,外部的冷却气流被压力驱动经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及它们之间的安装间隙进入护风圈腔体后,从风扇处流出至发动机舱内部,由于发动机舱内部结构紧凑,被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等热部件加热后的空气正面撞击到发动机部件后,极易出现回流现象。已经吸收了散热部件热量的风再次回流到散热器时,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将大打折扣,进而整车热平衡能力将会衰减。而性能衰减的严重程度将主要受热风回流量的影响。而目前,关于汽车发动机舱热风回流量的计算、测试资料极少,无法有效评估热风回流量对车辆散热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缓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车辆的整车模型;对整车模型进行CFD计算,获得整车模型中的散热器的热风回流量;应用冷却系统一维匹配模型计算在散热器无热风回流的情况下,流出车辆发动机的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温度,根据第一冷却液温度获得发动机正常使用的第一极限环境温度;应用冷却系统一维匹配模型计算在散热器有热风回流的情况下,流出发动机的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液温度,根据第二冷却液温度获得发动机正常使用的第二极限环境温度;以及根据第一极限环境温度和第二极限环境温度,确定热风回流对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预计影响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整车模型进行CFD计算,获得整车模型中的散热器的热风回流量,包括:将整车模型中的风扇旋转区域的气体进行标记,作为标记气体;监测散热器的进风端面上通过标记气体的标记面积,根据标记面积及通过标记面积的标记气体的平均速度,计算热风回流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冷却液温度获得发动机正常使用的第一极限环境温度,包括:根据公式:,获得第一极限环境温度;其中,为第一极限环境温度;为发动机的限扭温度;为第一冷却液温度;为环境设置温度。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冷却系统一维匹配模型计算在散热器无热风回流的情况下,流出整车模型中的发动机的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温度,包括:在冷却系统一维匹配模型中输入散热器在无热风回流情况下的常温进风温度,以用于计算第一冷却液温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进风温度等于环境设置温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冷却液温度获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太荣石岩许佩佩王敏唐公明陈德博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