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25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2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包括路面基层以及设置于路面基层外侧的绿化带,路面基层的表面设有集水沟,集水沟的上方安装有透水砖,透水砖设有使水流入集水沟的透水孔;集水沟的侧壁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位于集水沟的上部,集水沟位于排水管道下方的区域形成用于蓄存雨水的蓄水区域;路面基层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抽取蓄水区域内的雨水并用于喷淋绿化带的喷淋机构。本申请的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能够对雨水进行蓄存,蓄存的雨水在后续放晴时可以通过喷淋机构喷洒至绿化带进行喷淋浇灌,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集和再利用。集和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道路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遇到下雨天气时能够对雨水蓄存并加以利用。
[0003]目前城市中的广场场地、道路等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沥青混凝土凝固成型后透水效果差,通常会在路面结构设置有排水管道以进行排水,排水管道末端一般直接连通到河流,当遇到降雨天气时雨水能够直接从排水管道排放到河流内,从而减少城市积水内涝灾害的发生。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0005]雨水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水资源,直接通过排水管道排放到河流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包括路面基层以及设置于路面基层外侧的绿化带,所述路面基层的表面设有集水沟,所述集水沟的上方安装有透水砖,所述透水砖设有供雨水流入集水沟的透水孔;所述集水沟的侧壁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位于集水沟的上部,所述集水沟位于排水管道下方的区域形成用于蓄存雨水的蓄水区域;所述路面基层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抽取蓄水区域内的雨水并用于喷淋绿化带的喷淋机构。
[000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水通过透水砖的透水孔流入集水沟内部后能够蓄存于蓄水区域内,后续放晴时可以使用喷淋机构将蓄水区域内的雨水抽离并对绿化带进行喷淋浇灌,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减少雨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在遇到强降雨天气时,雨水不断蓄存于蓄水区域并逐渐漫过排水管道,此时雨水通过排水管道能够快速排放至河流或海水中,从而降低城市内出现积水内涝的可能性。
[0010]可选的,所述透水砖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滑凸起,每一所述防滑凸起均覆盖于一个透水孔的上方,所述防滑凸起的外侧设有连通于透水孔的导水槽。
[00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遇到降雨天气时,防滑凸起的设置能够减少人们行走时滑倒的可能性;另外,于防滑凸起的外侧设置有导水槽,透水砖表面的积水能够快速地通过导水槽并流入透水孔和蓄水沟内,极大降低了路面积水的可能性。
[0012]可选的,所述透水砖的底部固定有用于阻挡泥沙的土工布。
[00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土工布的设置用于阻挡雨水带起的泥沙,减少泥沙流入集水沟并堆积于集水沟内、难以清理的情况。
[0014]可选的,所述集水沟内设置有用于支撑透水砖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于蓄水区域内部的支撑柱以及设置于蓄水区域上方的支撑带,所述支撑带与支撑柱之间安装有隔网。
[00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支撑柱用于支撑隔网并使隔网将支撑带与蓄水区域隔开,使蓄水区域能够正常蓄存雨水;位于蓄水区域上方的支撑带均匀抵靠在透水砖的底面并且能够稳固支撑透水砖,有效地提高了透水砖的支撑力,减少人们踩踏于透水砖时透水砖局部下凹、出现断裂的可能性。
[0016]可选的,所述支撑带包括相互叠置的鹅卵石以及填充于相邻鹅卵石之间间隙的砾石。
[00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鹅卵石安装于隔网的上方并均匀抵靠于透水砖的底面,从而稳固支撑透水砖;另外,于相邻鹅卵石之间间隙填充有砾石,能够提高支撑带的支撑强度,而且能够提高鹅卵石铺设的便利性;当雨水从透水孔流入透水砖下方时,雨水能够通过砾石与相邻鹅卵石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并蓄存于蓄水区域内。
[0018]可选的,所述排水管道靠近集水沟的一端安装有栅格网。
[00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栅格网的设置能够在鹅卵石和砾石的铺设过程中起到阻挡的作用,降低鹅卵石或砾石掉入排水管道内部并造成排水管道堵塞的可能性。
[0020]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包覆有硅藻土层。
[002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雨水蓄存于蓄水区域后,硅藻土层能够吸收和分解雨水中所含的有害化学物质,从而在后续雨水通过喷淋机构喷洒于绿化带时能够使绿化带的绿植健康成长;另外,硅藻土层与水接触后会变得粘稠,有利于提高支撑柱与集水沟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对透水砖的支撑效果。
[0022]可选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设置于路面基层上方的洒水器以及连接于洒水器的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背离洒水器的一端连接于蓄水区域;所述输水管道安装有用于将雨水抽送至洒水器的抽水泵。
[002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蓄存的雨水进行再利用时,可以启动抽水泵使抽水泵将蓄水区域内的雨水抽送至洒水器上,而洒水器能够将雨水喷洒到绿化带上,从而对绿化带进行喷洒浇灌。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1.雨水通过透水孔流入集水沟后能够蓄存于蓄水区域内,后续放晴时雨水可以通过喷淋机构喷洒于绿化带上,从而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减少雨水资源的浪费;
[0026]2.通过设置土工布,能够阻挡雨水流动时带起的泥沙,减少泥沙流入集水沟并堆积于集水沟内、难以清理的情况;
[0027]3.通过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支撑带均匀抵靠在透水砖的底面并稳固支撑透水砖,能够减少人们踩踏于透水砖时透水砖局部下凹、出现断裂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中A

A向的剖视图,主要体现透水砖的结构;
[003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路基面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32]图5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主要体现喷淋机构的结构。
[0033]附图标记说明:1、路面基层;11、集水沟;111、蓄水区域;12、透水砖;121、透水孔;122、防滑凸起;123、导水槽;124、土工布;13、排水管道;131、栅格网;14、支撑结构;141、支撑柱;1411、硅藻土层;142、支撑带;1421、鹅卵石;1422、砾石;143、隔网;2、绿化带;3、喷淋机构;31、洒水器;32、输水管道;33、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
[0036]参照图1、图2,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包括路面基层1以及设置于路面基层1外侧的绿化带2;本实施例中的路面基层1设置为铺设于地面的混凝土层,路面基层1的表面开设有集水沟11,集水沟11的上方安装有透水砖12,透水砖12设有透水孔121。当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水能够通过透水孔121流入集水沟11内。
[0037]参照图3,集水沟11的两个侧壁分别安装有排水管道13,排水管道13位于集水沟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包括路面基层(1)以及设置于路面基层(1)外侧的绿化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基层(1)的表面设有集水沟(11),所述集水沟(11)的上方安装有透水砖(12),所述透水砖(12)设有供雨水流入集水沟(11)的透水孔(121);所述集水沟(11)的侧壁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管道(13),所述排水管道(13)位于集水沟(11)的上部,所述集水沟(11)位于排水管道(13)下方的区域形成用于蓄存雨水的蓄水区域(111);所述路面基层(1)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抽取蓄水区域(111)内的雨水并用于喷淋绿化带(2)的喷淋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12)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滑凸起(122),每一所述防滑凸起(122)均覆盖于一个透水孔(121)的上方,所述防滑凸起(122)的外侧设有连通于透水孔(121)的导水槽(1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12)的底部固定有用于阻挡泥沙的土工布(1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从金黄金土陈华玺林远良蔡智星吴金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力天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