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及高空作业平台技术

技术编号:3350240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及高空作业平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第一压力P1和第二压力P2,第一压力P1为举升油缸的无杆腔的压力,第二压力P2为举升油缸与举升控制阀之间管路的压力或举升油缸下游的管路的压力或举升控制阀的压力或举升油缸的有杆腔的压力;基于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获得修正压力ΔP,其中Δ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及高空作业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及高空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因其平台宽大、可承载重量大、可应用范围更加广阔等优点。在基建、交通运输项目、装配式建筑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系统的称重的方式主要采用以检测单一举升压力为主,但是同等重量的举升压力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明显,会造成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在低温环境中应用时称重不准确的问题发生,如果称重不准确,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0003]因此,亟需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及高空作业平台,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能够在不同温度下修正压力,以提高称重的准确率。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第一压力P1和第二压力P2,所述第一压力P1为举升油缸的无杆腔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P2为举升油缸与举升控制阀之间管路的压力或举升油缸下游的管路的压力或举升控制阀的压力或举升油缸的有杆腔的压力;基于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获得修正压力ΔP,其中ΔP=

k
×
|P2

P1|+a,所述k、a均为正数;基于修正压力ΔP与第一压力P1获得实际称重压力Pc,其中Pc=P1+ΔP。
[0006]作为上述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设下举升油缸无杆腔与下举升油缸有杆腔的面积比为b1,上举升油缸无杆腔与上举升油缸有杆腔的面积比b2,不同温度管路的沿程压力损失为ΔP
压损i
;当高空作业平台同时采用上举升油缸和下举升油缸时,所述k通过b1、b2和ΔP
压损i
获得;当高空作业平台仅采用下举升油缸时,所述k通过b1和ΔP
压损i
获得。
[0007]作为上述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当高空作业平台同时采用上举升油缸和下举升油缸时,其中第一压力P1为下举升油缸无杆腔的压力,P2为上举升油缸无杆腔内的压力;设上举升油缸受到的第一载荷为M1,下举升油缸受到的第二载荷为M2,上举升油缸有杆腔内的压力为P3,下举升油缸的有杆腔内的压力为P4,下举升油缸无杆腔与上举升油缸的无杆腔之间的第一段管路的管路压力损失为P
压损1
,则得出:
b1
×
P1+b2
×
P2=M1+M2+P3+P4
ꢀꢀꢀꢀꢀ
(1);P1

P2=P
压损1
ꢀꢀꢀꢀꢀꢀꢀꢀꢀꢀꢀꢀꢀꢀꢀꢀꢀꢀꢀꢀ
(2);设所述上举升油缸有杆腔压力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量为ΔP
上有杆腔
,所述下举升油缸有杆腔压力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量为ΔP
下有杆腔
,则得出:ΔP
上有杆腔
=ΔP
压损2
+ΔP
压损3
ꢀꢀꢀꢀꢀꢀꢀꢀꢀꢀꢀꢀꢀ
(3);ΔP
下有杆腔
=ΔP
压损3
ꢀꢀꢀꢀꢀꢀꢀꢀꢀꢀꢀꢀꢀꢀꢀꢀꢀꢀꢀꢀꢀꢀꢀꢀꢀꢀꢀꢀ
(4);其中,不同温度下上举升油缸的无杆腔与下举升油缸的无杆腔之间的第一段管路的管路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为ΔP
压损1
,不同温度上举升油缸有杆腔与下举升油缸有杆腔之间的第二段管路的管路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为ΔP
压损2
,不同温度下举升油缸有杆腔至与油箱连通的回油管路的第三段管路的管路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为ΔP
压损3
;在举升过程中总载荷大小不变,故第一载荷M1和第二载荷M2总和不变,则根据公式(1)、(2)、(3)和(4)可得出在不同温度下下举升油缸无杆腔的压力变化量ΔP
下无杆腔
为:ΔP
下无杆腔
=(b2
×
ΔP
压损1
+ΔP
压损2
+2ΔP
压损3
)/(b1+b2)
ꢀꢀꢀꢀꢀꢀꢀꢀꢀꢀ
(5);获得ΔP
压损2
和ΔP
压损3
与ΔP
压损1
的数值关系:ΔP
压损2
=mΔP
压损1
,ΔP
压损3
=nΔP
压损1
,并将ΔP
压损2
和ΔP
压损3
与ΔP
压损1
的数值关系带入公式(5)获得:ΔP
下无杆腔
=(b2+m+2n)ΔP
压损1
/(b1+b2),其中k=(b2+m+2n)/(b1+b2),m、n为常数。
[0008]作为上述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当第二压力不是上举升油缸无杆腔内的压力时,获得不同温度下下举升油缸无杆腔和第二压力所在位置之间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ΔP
压损i
,并计算下举升油缸无杆腔和第二压力所在位置之间油液管路的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ΔP
压损i
与ΔP
压损1
的数值关系,基于获得的油液管路的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ΔP
压损i
与ΔP
压损1
的数值关系成比例换算获得eΔP
压损i
=ΔP
压损1
,并将eΔP
压损i
=ΔP
压损1
带入公式ΔP
下无杆腔
=(b2+m+2n)ΔP
压损1
/(b1+b2)获得:ΔP
下无杆腔
=(b2+m+2n)eΔP
压损i
/(b1+b2),其中k=(b2+m+2n)e/(b1+b2),m、n、e均为常数,i≥1,且为整数。
[0009]作为上述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不同温度下各段管路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由获得,其中λ
i
为流量系数,υ
i
为流速,ρ为油液密度,l
i
为管长,d
i
为管路内径。
[0010]作为上述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获得标定温度的第一压力与第二压力之间的差值A,其中A

a1<a<A+a1,a1为已知的定值。
[0011]作为上述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当高空作业平台只采用下举升油缸时,其中第一压力P1为下举升油缸无杆腔的压力;第二压力P2为下举升油缸小腔的压力,设下举升油缸受到的第二载荷为M2,则:b1
×
P1=M2+P2,其中b1为下举升油缸无杆腔与有杆腔受力面积比;在举升过程中总载荷大小不变,故第二载荷M2不变,则可得出:ΔP
下无杆腔
=ΔP
压损3
/b1;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第一压力P1和第二压力P2,所述第一压力P1为举升油缸的无杆腔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P2为举升油缸与举升控制阀之间管路的压力或举升油缸下游的管路的压力或举升控制阀的压力或举升油缸的有杆腔的压力;基于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获得修正压力ΔP,其中ΔP=

k
×
|P2

P1|+a,所述k、a均为正数;基于修正压力ΔP与第一压力P1获得实际称重压力Pc,其中Pc=P1+ΔP。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其特征在于,设下举升油缸无杆腔与下举升油缸有杆腔的面积比为b1,上举升油缸无杆腔与上举升油缸有杆腔的面积比b2,不同温度管路的沿程压力损失为ΔP
压损i
;当高空作业平台同时采用上举升油缸和下举升油缸时,所述k通过b1、b2和ΔP
压损i
获得;当高空作业平台仅采用下举升油缸时,所述k通过b1和ΔP
压损i
获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载荷称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高空作业平台同时采用上举升油缸和下举升油缸时,其中第一压力P1为下举升油缸无杆腔的压力,P2为上举升油缸无杆腔内的压力;设上举升油缸受到的第一载荷为M1,下举升油缸受到的第二载荷为M2,上举升油缸有杆腔内的压力为P3,下举升油缸的有杆腔内的压力为P4,下举升油缸无杆腔与上举升油缸的无杆腔之间的第一段管路的管路压力损失为P
压损1
,则得出:b1
×
P1+b2
×
P2=M1+M2+P3+P4
ꢀꢀꢀꢀꢀ
(1);P1

P2=P
压损1
ꢀꢀꢀꢀꢀꢀꢀꢀꢀꢀꢀꢀꢀꢀꢀꢀꢀꢀꢀꢀ
(2);设所述上举升油缸有杆腔压力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量为ΔP
上有杆腔
,所述下举升油缸有杆腔压力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量为ΔP
下有杆腔
,则得出:ΔP
上有杆腔
=ΔP
压损2
+ΔP
压损3
ꢀꢀꢀꢀꢀꢀꢀꢀꢀꢀꢀꢀꢀ
(3);ΔP
下有杆腔
=ΔP
压损3
ꢀꢀꢀꢀꢀꢀꢀꢀꢀꢀꢀꢀꢀꢀꢀꢀꢀꢀꢀꢀꢀꢀꢀꢀꢀꢀꢀꢀ
(4);其中,不同温度下上举升油缸的无杆腔与下举升油缸的无杆腔之间的第一段管路的管路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为ΔP
压损1
,不同温度上举升油缸有杆腔与下举升油缸有杆腔之间的第二段管路的管路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为ΔP
压损2
,不同温度下举升油缸有杆腔至与油箱连通的回油管路的第三段管路的管路沿程压力损失变化量为ΔP
压损3
;在举升过程中总载荷大小不变,故第一载荷M1和第二载荷M2总和不变,则根据公式(1)、(2)、(3)和(4)可得出在不同温度下下举升油缸无杆腔的压力变化量ΔP
下无杆腔
为:ΔP
下无杆腔
=(b2
×
ΔP
压损1
+ΔP
压损2
+2ΔP
压损3
)/(b1+b2)
ꢀꢀꢀꢀꢀꢀꢀꢀꢀꢀ
(5);获得ΔP
压损2
和ΔP
压损3
与ΔP
压损1
的数值关系:ΔP
压损2
=mΔP
压损1
,ΔP
压损3
=nΔP
压损1
,并将ΔP
压损2
和ΔP
压损3
与ΔP
压损1
的数值关系带入公式(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德森胡香媛张照良赵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