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站仪外置传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0220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全站仪外置传输的装置,包括线缆插头和转换器本体,线缆插头和转换器本体通过固定部连接固定,固定部中包括底盒、按压板和活动板,底盒设置于转换器本体的底端两侧,按压板设置于线缆插头前端的两侧,每组按压板的前后底端均焊接固定有弹簧,每组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于安装盒的顶端表面,按压板的底端中部均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的中部贯穿安装盒,移动杆至于安装盒部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爪,使用者可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通过夹爪与楔形块的固定、碰珠和撞环的固定两组结构,保证线缆插头和转换器本体之间的稳定固定,保证全站仪在与外置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由于意外产生不良影响。据传输过程中不会由于意外产生不良影响。据传输过程中不会由于意外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全站仪外置传输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传输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全站仪外置传输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计算机与全站仪之间通常采用数据线来连接以传输模拟或者数字信号。通常所采用的数据线都是采用数据传输连接器来实现计算机与显示或者输出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
[0003]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数据连接器的加固连接方式采用都是螺杆与螺纹孔的活动连接方式,因此,一旦螺丝固定结构失效,计算机和全站仪之间的传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对数据传输连接器产品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全站仪外置传输的装置,通过固定部结构,使用者可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通过夹爪与楔形块的固定、碰珠和撞环的固定两组结构,保证线缆插头和转换器本体之间的稳定固定,保证全站仪在与外置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由于意外产生不良影响。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全站仪外置传输的装置,包括线缆插头和转换器本体,所述线缆插头和转换器本体通过固定部连接固定,所述固定部中包括底盒、按压板和活动板,所述底盒设置于转换器本体的底端两侧,所述按压板设置于线缆插头前端的两侧,每组所述按压板的前后底端均焊接固定有弹簧,每组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于安装盒的顶端表面,所述按压板的底端中部均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中部贯穿安装盒,所述移动杆至于安装盒部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爪,每组所述夹爪的内侧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安装和的侧壁上,所述安装盒的底端设置有活动板,所述移动杆的末端设置有撞环,所述底盒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碰珠,所述碰珠的两侧均设置有楔形块。
[0006]使用者在操作时,首先将线缆插头与转换器本体对准位置之后,向下按动按压板,按压板会向下压缩弹簧,其中部的移动杆会向下移动,使用者此时将线缆插头和转换器本体位置固定完毕之后,即可松手,在此过程中,移动杆末端的撞环会与碰珠的中部接触而挤压变形,撞环的中部会向内部收缩靠近,之后整个撞环会通过碰珠,由于材质原因,撞环在碰珠的内部恢复原状,由于碰珠可活动卡设的特点,撞环即可完成固定,而与此同时,夹爪在受到移动杆的下压之后,其中部会由于与固定杆接触,而夹爪的末端会向两侧张开,此时可以与楔形块卡设固定,完成固定操作,本技术过固定部结构,使用者可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通过夹爪与楔形块的固定、碰珠和撞环的固定两组结构,保证线缆插头和转换器本体之间的稳定固定,保证全站仪在与外置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由于意外产生不良影响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缆插头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板结构,且所述安装盒、弹簧和按压板均设置于安装板结构的顶端。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楔形块的内部尺寸与夹爪相适配,且所述楔形块的内侧和楔形块的外侧均为圆角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组所述夹爪的长度与撞环的长度相适配。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组所述夹爪均贯穿活动板,且每组所述夹爪在活动板上的贯穿孔的面积大于夹爪的截面面积,所述夹爪的整体设置于活动板的外侧。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压缩量大于楔形块的顶端宽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撞环的顶端为圆角结构,且所述撞环的长度与碰珠的尺寸相适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设置固定部结构,使用者可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通过夹爪与楔形块的固定、碰珠和撞环的固定两组结构,保证线缆插头和转换器本体之间的稳定固定,保证全站仪在与外置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由于意外产生不良影响。
[0015]2、通过设置弹簧和按压板,施加外力即可完成固定操作,达到快速固定和拆除的效果,节约工作时间和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转换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线缆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线夹爪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底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线缆插头;2、转换器本体;3、固定部;31、底盒;311、楔形块;312、碰珠;32、按压板;33、弹簧;34、安装盒;35、夹爪;36、撞环;37、活动板;38、移动杆;3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全站仪外置传输的装置,包括线缆插头1和转换器本体2,线缆插头1和转换器本体2通过固定部3连接固定,固定部3中包括底盒31、
按压板32和活动板37,底盒31设置于转换器本体2的底端两侧,按压板32设置于线缆插头1前端的两侧,每组按压板32的前后底端均焊接固定有弹簧33,每组弹簧33的另一端均固定于安装盒34的顶端表面,按压板32的底端中部均设置有移动杆38,移动杆38的中部贯穿安装盒34,移动杆38至于安装盒34部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爪35,每组夹爪35的内侧均设置有固定杆39,固定杆39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安装盒34的侧壁上,安装盒34的底端设置有活动板37,移动杆38的末端设置有撞环36,底盒3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碰珠312,碰珠312的两侧均设置有楔形块311。
[0025]使用者在操作时,首先将线缆插头1与转换器本体2对准位置之后,向下按动按压板32,按压板32会向下压缩弹簧33,其中部的移动杆38会向下移动,使用者此时将线缆插头1和转换器本体2位置固定完毕之后,即可松手,在此过程中,移动杆38末端的撞环36会与碰珠312的中部接触而挤压变形,撞环36的中部会向内部收缩靠近,之后整个撞环36会通过碰珠312,由于材质原因,撞环36在碰珠312的内部恢复原状,由于碰珠312可活动卡设的特点,撞环36即可完成固定,而与此同时,夹爪35在受到移动杆38的下压之后,其中部会由于与固定杆39接触,而夹爪35的末端会向两侧张开,此时可以与楔形块311卡设固定,完成固定操作,本技术过固定部3结构,使用者可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通过夹爪35与楔形块311的固定、碰珠312和撞环36的固定两组结构,保证线缆插头1和转换器本体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全站仪外置传输的装置,包括线缆插头(1)和转换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插头(1)和转换器本体(2)通过固定部(3)连接固定,所述固定部(3)中包括底盒(31)、按压板(32)和活动板(37),所述底盒(31)设置于转换器本体(2)的底端两侧,所述按压板(32)设置于线缆插头(1)前端的两侧,每组所述按压板(32)的前后底端均焊接固定有弹簧(33),每组所述弹簧(33)的另一端均固定于安装盒(34)的顶端表面,所述按压板(32)的底端中部均设置有移动杆(38),所述移动杆(38)的中部贯穿安装盒(34),所述移动杆(38)至于安装盒(34)部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爪(35),每组所述夹爪(35)的内侧均设置有固定杆(39),所述固定杆(39)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安装盒(34)的侧壁上,所述安装盒(34)的底端设置有活动板(37),所述移动杆(38)的末端设置有撞环(36),所述底盒(3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碰珠(312),所述碰珠(312)的两侧均设置有楔形块(3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站仪外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茂数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