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及蒸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40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蒸汽管和发热器基座,所述发热器基座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均埋设于所述发热器基座之中,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通过所述发热器基座进行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蒸汽发生器不仅热传导效率高,蒸汽产生速度快,而且蒸汽管受热均匀,能够保证蒸汽的产生品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蒸汽设备。新型还提供一种蒸汽设备。新型还提供一种蒸汽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蒸汽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具有温度高,少量液体水可以产生大量蒸汽等特点,其应用在清洁领域具有清洁效果好、节省水资源的优点。现有技术中已有通过蒸汽进行清洁的产品应用,如蒸汽洗车机、蒸汽拖把、蒸汽消毒柜、蒸汽熨斗、蒸汽挂烫机、蒸汽洗碗机等。
[0003]现有技术中的蒸汽产生方式基本都是采用锅炉储水加热蒸发的方式,锅炉作为用于加热的储水容器,其内存储有水,采用电加热或燃料加热等方式加热锅炉,使得锅炉内的水沸腾产生蒸汽,而后通过输送管路将产生的蒸汽输出。可以理解地,根据应用的场景不同,输送管路以及蒸汽出口处的部件和结构各不相同。采用锅炉加热的方式,由于需要将锅炉内的水全部加热沸腾,因而蒸汽产生速度较慢,而且蒸汽的干湿度难以调节。其产生的蒸汽通常湿度较大,无法产生干蒸汽,即其实质上并非纯正的气态蒸气,而是混有呈雾化状态液体的气液混合态的蒸汽,无法应用于需要使用干蒸汽的情形;而且由于其是气液混合态的蒸汽,温度也通常难以达到较高的温度,故难以应用于需要高温蒸汽的情形。而且,采用锅炉加热的方式热传导效率低,不仅升温慢,而且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设备,旨在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该蒸汽发生器不仅热传导效率高,蒸汽产生速度快,而且蒸汽管受热均匀,能够保证蒸汽的产生品质。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蒸汽管和发热器基座,所述发热器基座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均埋设于所述发热器基座之中,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通过所述发热器基座进行传热。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器基座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器基座为铸铝件或铸铜件,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与所述发热器基座铸造为一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在所述发热器基座内相互靠近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均弯折形成螺旋状结构,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相互套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套设于所述发热管外,所述蒸汽管与所述发热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发热器基座填充所述蒸汽管与所述发热管之间的间隙。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蒸汽管均为圆管形结构,所述发热器基座为圆柱形结构或方柱形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为电加热管,其具有延伸出所述发热器基座的电连接端,所
述蒸汽管的两端延伸出所述发热器基座,且所述电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蒸汽管的两端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0013]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发热器基座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蒸汽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设备为蒸汽洗车机、蒸汽拖把、蒸汽消毒柜、蒸汽熨斗、蒸汽挂烫机、蒸汽洗碗机、蒸汽

臭氧消杀机中的一种。
[0016]本技术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利用发热器基座对发热管和蒸汽管进行传热,即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先传导至发热器基座,再由发热器基座将热量传导至蒸汽管,使得蒸汽管受热均匀且升温迅速。同时,由于发热管和蒸汽管均埋设于发热器基座之中,发热管、蒸汽管和发热器基座三者紧密接触,使得三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减少了热传导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该蒸汽发生器不仅热传导效率高,蒸汽产生速度快,而且蒸汽管受热均匀,能够保证蒸汽的产生品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加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中发热管和蒸汽管的俯视图。
[0022]图6为图4中发热管和蒸汽管进一步分解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4中发热器基座的内部结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1,包括加热装置11,加热装置11包括发热管111、蒸汽管112和发热器基座113。发热器基座113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发热管111和蒸汽管112均埋设于发热器基座113之中,发热管111和蒸汽管112通过发热器基座113进行传热。
[0027]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1,利用发热器基座113对发热管111和蒸汽管112进行传热,即发热管111产生的热量先传导至发热器基座113,再由发热器基座113将热量传导至蒸汽管112,使得蒸汽管112受热均匀且升温迅速。同时,由于发热管111和蒸汽管112均埋设于发热器基座113之中,发热管111、蒸汽管112和发热器基座113三者紧密接触,使得三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减少了热传导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该蒸汽发生器1不仅热传导效率高,蒸汽产生速度快,而且蒸汽管112受热均匀,能够保证蒸汽的产生品质(蒸
汽的温度均匀性、干湿度均匀性等较好)。
[002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1为电加热装置,即发热管111为电加热管,发热管1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电连接端1111和第二电连接端1112,发热管111的第一电连接端1111和第二电连接端1112与外部电路连接后通过电加热的方式产生热能。蒸汽管11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1121和蒸汽出口1122,水从进水口1121进入蒸汽管112内后经过加热形成蒸汽,然后经蒸汽出口1122排出。所述发热管111的第一、二电连接端1111、1112和所述蒸汽管112的两端,即进水口1121和蒸汽出口1122,均延伸出发热器基座113。所述发热管111的第一、二电连接端1111、11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蒸汽管112的两端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如此方便管路和导线的布置。优选的,所述蒸汽管112的两端从所述发热器基座113的侧面横向延伸出,所述发热管111的两个电连接端从所述发热器基座113的顶面竖向延伸出。
[002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器基座113通过铸造形成,发热器基座113为铸铝件或铸铜件。
[0030]具体地,在制作时,可先将制作好的发热管111和蒸汽管112置于模具(图未示)内,然后将熔融的铝或铜浇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11),所述加热装置(11)包括发热管(111)、蒸汽管(112)和发热器基座(113),所述发热器基座(113)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发热管(111)和所述蒸汽管(112)均埋设于所述发热器基座(113)之中,所述发热管(111)和所述蒸汽管(112)通过所述发热器基座(113)进行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基座(113)内形成有容纳腔(1131),所述发热管(111)和所述蒸汽管(112)均位于所述容纳腔(1131)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基座(113)为铸铝件或铸铜件,所述发热管(111)和所述蒸汽管(112)与所述发热器基座(113)铸造为一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111)和所述蒸汽管(112)在所述发热器基座(113)内相互靠近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111)和所述蒸汽管(112)均弯折形成螺旋状结构,所述发热管(111)和所述蒸汽管(112)相互套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112)套设于所述发热管(111)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萍柯兆民赵忠玮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巴特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