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932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拉力机、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及位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的脱附部件,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均安装于拉力机,且第一夹具与拉力机相对固定、第二夹具可上下活动,所述脱附部件的一端与第二夹具连接,所述脱附部件设有可容芯层穿过、不能容包裹层穿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芯层和包裹层之间的附着力通过拉力机表征为具体数值,可以快速直观对比出不同鼻梁条之间的差异,用于生产口罩之前的评估方法,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也可避免口罩生产完成后再进行测试导致的损耗。行测试导致的损耗。行测试导致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口罩鼻梁条由于定型性问题,全塑鼻梁条定型效果不如塑料包覆金属鼻梁条,因此大部分口罩都在使用塑料包覆金属鼻梁条,但是塑料包覆金属鼻梁条存在两者之间附着力的问题,若附着力过小,加工过程中塑料和金属容易脱落从而裸露金属,存在佩戴风险。目前,金属和塑料之间附着力的测试是通过口罩机切刀切断后根据具体切面效果判断金属和塑料之间的附着力,评估流程复杂,且周期长,损耗也增加。
[0003]中国专利CN113138160A公开了一种加强件附着力大的光缆附着力检测装置,包括拉力机、施力端夹具以及固定端夹具,所述施力端夹具以及固定端夹具固定连接在拉力机中,所述施力端夹具连接在拉力机朝向固定端夹具的一侧,通过施力端夹具以及固定端夹具对蝶形光缆的两端进行夹持。然而,上述方案在检测时,中间剥离护套皮、两端夹住检测,两端夹具夹持加强件和护层,加强件和护层难以剥离,且易出现在加强件与护层还未剥离时,加强件被拉断,导致实质测试的是加强件的拉力,影响附着力的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准确地对附着力进行评估,有效避免不合格的原料引入到正式生产中造成不良影响。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拉力机、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及位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的脱附部件,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均安装于拉力机,且第一夹具与拉力机相对固定、第二夹具可上下活动,所述脱附部件的一端与第二夹具连接,所述脱附部件设有可容芯层穿过、不能容包裹层穿过的通孔。
[0007]本技术的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包覆线材一端将包裹层剥离,裸露出芯层,将芯层穿过脱附部件的通孔后将芯层采用第一夹具夹紧,脱附部件与第二夹具相连接,第二夹具向上活动时带动脱附附件活动,脱附部件即可拉动包覆线材外层的包裹层直至使得包裹层与芯层剥离,包裹层与芯层完全剥离时的拉力值即为芯层和包裹层之间的附着力。本技术可快速、准确地对附着力进行评估,可有效避免不合格的原料引入正式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于拉力机,所述第一夹部与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部与第一安装座活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部、第二夹部相互靠近的侧面布设有第一齿纹。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部、第二夹部相互靠近的侧面安装有增摩片。
[0011]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截面为U型结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分别安装于U型结构两侧壁的内壁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三夹部和第四夹部,所述第二安装座安装于拉力机,所述第三夹部与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夹部与第二安装座活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夹部、第四夹部相互靠近的侧面设有第二齿纹,所述脱附部件的一端外周设有第三齿纹,所述第二齿纹与第三齿纹配合。
[0014]进一步地,所述脱附部件为L型结构,包括垂直相连的连接部和脱附部,所述第三齿纹位于连接部的端部外周,所述通孔位于脱附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比芯层的直径大0.03mm~0.08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座截面为U型结构,第三夹部和第四夹部分别安装于U型结构两侧壁的内壁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的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将芯层和包裹层之间的附着力表征为具体数值,可快速、准确地对附着力进行评估,可有效避免不合格的原料引入正式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安装有包覆线材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1、包覆线材;11、芯层;12、包裹层;2、第一夹具;21、第一夹部;22、第二夹部;23、第一齿纹;3、第二夹具;31、第三夹部;32、第四夹部;33、第二齿纹;4、脱附部件;41、连接部;42、脱附部;43、通孔;44、第三齿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3]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包覆线材1附着力检测装置的实施例,包覆线材1包括芯层11和包裹层12,包裹层12包裹于芯层11的外周;装置包括拉力机、第一夹具2、第二夹具3及位于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3之间的脱附部件4,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3均安装于拉
力机,且第一夹具2与拉力机相对固定、第二夹具3可上下活动,脱附部件4的一端与第二夹具3连接,脱附部件4设有可容芯层11穿过、不能容包裹层12穿过的通孔43。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拉力机可采用现有拉力机进行附着力测试时,检测时只需更换现有拉力机的夹具,操作简便,易于实现,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0026]本实施例实施时,包覆线材1一端将包裹层12剥离,裸露出芯层11,将芯层11穿过脱附部件4的通孔43后将芯层采用第一夹具2夹紧,包裹层12的端部则抵接于脱附部件4,脱附部件4与第二夹具3相连接,第二夹具3向上活动时带动脱附部件4活动,脱附部件4即可拉动包覆线材1外层的包裹层12直至使得包裹层12与芯层11逐渐剥离,包裹层12与芯层11完全剥离时的拉力值即为芯层11和包裹层12之间的附着力。如此,本实施例可快速、准确地对附着力进行评估,可有效避免不合格的原料引入正式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0027]其中,所述第一夹具2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夹部21和第二夹部22,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于拉力机,所述第一夹部21与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部22与第一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夹部21、第二夹部22相互靠近的侧面布设有第一齿纹23或第一夹部21、第二夹部22相互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力机、第一夹具(2)、第二夹具(3)及位于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3)之间的脱附部件(4),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3)均安装于拉力机,且第一夹具(2)与拉力机相对固定、第二夹具(3)可上下活动,所述脱附部件(4)的一端与第二夹具(3)连接,所述脱附部件(4)另一端设有可容包覆线材芯层(11)穿过、不能容包覆线材包裹层(12)穿过的通孔(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2)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夹部(21)和第二夹部(22),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于拉力机,所述第一夹部(21)与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部(22)与第一安装座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部(21)、第二夹部(22)相互靠近的侧面布设有第一齿纹(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部(21)、第二夹部(22)相互靠近的侧面安装有增摩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线材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截面为U型结构,第一夹部(21)和第二夹部(22)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李成丁超陈平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