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电池充放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09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电池充放电器且特别适用于移动电话机的镍镉电池作充放电使用。它是由充电及快慢充电选择电路、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和放电及失压保护电路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最大的优点是:(1)具有放电、充电自动转换及放电、充电功能,从而避免电池产生“记忆效应”;(2)具有避免过量放电和过量充电的保护电路,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3)可根据电池本身的特性及人们对充电时间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充电率对电池进行充电,并用时间显示出被充电电池所储的电量;(4)电路可靠,使用、携带方便等。(*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电池充放电器且特别适用于移动电话机的镍镉电池作充放电使用。传统的电池充电器只是将直流充电电压加在待充电池上,使待充电池充电,其缺点是(1)没有放电电路,使待充电电池长期使用时无法放电后再充电,容易产生“记忆效应”(即不在某个周期内彻底放电及充电一次,则会呈现电池的容量及输出功率等性能逐步衰退的现象)而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2)由于没有过充电保护电路,而被充电电池又很难地确定是否已充满电,因此,容易造成电池过量充电而损坏电池及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特别适合于移动电话机镍镉电池使用的具有放电保护及过量充电时切断保护的全自动电池充放电器。本技术是由电源电路、充电及快慢充电选择电路、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放电及失压保护电路组成。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方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参见图3,本技术的充电及快慢充电选择电路(1)是由时基集成电路(IC1)(型号是555)、三极管(BG1、BG2、BG3)、二极管(D1-D8)、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1-R9)、继电器线圈(J2)、继电器(J1-1、J1-2、J2-1)、按钮(AT1)、档位开关(K)、电容(C1、C2)组成,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4、8脚与电阻(R3、R5)的一端,继电器线圈(J2)及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2)中的三极管(BG4)的集电极相互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1脚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2、6脚与档位开关(K)的定点相互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3、7脚分别与二极管(D3、D7)的正极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5脚与电容(C2)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与三极管(BG3)的集电极、电阻(R2)及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相互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继电器(J1-1、J2-1)、按钮(AT1)、电容(C1、C2)的一端及二极管(D8)的正极等相互连接。本技术的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2)是由两只比较器集成电路(IC2、IC3)(型号分别是CA3140E、LM393)、稳压集成电路(IC4)(型号是7809)、三极管(BG4)、二极管(D9-D12)、发光二极管(LED2)、电解电容(C3-C6)、电阻(R9-R23)、继电器线圈(J2)、继电器(J2-1、J1-2)组成,比较器集成电路(IC2)的第2、6脚与电阻(R21)的一端相互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2)的第3脚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1脚与电阻(R13)的一端及二极管(D9)的负极相互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2脚与电阻(R17、R15)的一端及电解电容(C4)的正极相互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3脚与二极管(D10)的负极及电阻(R14)的一端相互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5脚与电阻(R18、R21)的一端相互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6脚与二极管(D9)的正极及电阻(R19、R20)的一端相互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7脚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4)的基极及电阻(R10)的一端相互连接,稳压集成电路(IC4)的输出端与比较器集成电路(IC2、IC3)的第7脚、第8脚、三极管(BG4)的发射极、电解电容(C6)的正极及电阻(R11)的一端相互连接,继电器(J1-2)的一定点与电阻(R13-R16)的一端及二极管(D1)的负极相互连接。本技术的放电及失压保护电路(3)是由继电器线圈(J1)、继电器(J1-2)、按钮(AT2)、发光二极管(LED3)、二极管(D8、D13)、电阻(R24-R26)组成,按钮(AT2)的一端与继电器(J1-2)的动点连接而另一端则与继电器线圈(J1)的一端及二极管(D13)的正极相互连接,继电器线圈(J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电阻(R25)的一端及二极管(D8)的正极等相互连接,继电器(J1-2)的一定点与电阻(R24-R26)的一端相互连接。参见图1,在使用本技术时,先接上电源,并通过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显示本技术正在工作状态,并将需要充电的电池(U)插在电池插座(4)上,使电池(U)的正极与继电器(J1-2)的动点连接,而负极则与二极管(D8)的负极及二极管(D5)的正极相互连接(参见图3),然后按动按钮(AT2)使电池(U)放电,此时,放电电流通过继电器线圈(J1),使继电器(J1-2、J1-1)动作,从而使电池(U)继续放电并通过发光二极管(LED3)发光指示,与此同时由于继电器(J1-1)的动作使用电流通过继电器线圈(J2),从而使继电器(J2-1)动作,当电池(U)继续放电其电压下降至6伏时,由于电阻(R24)及二极管(D13)的作用,使通过继电器线圈(J1)的电流减弱并导致继电器(J1-2、J1-1)复位,使电池(U)停止放电,发光二极管(LED3)也同时熄灭,此时,充电及快慢充电选择电路(1)便自动进入对电池(U)进行充电,在充电及快慢充电选择电路(1)中,时基集成电路(IC1)、电阻(R5-R8)、二极管(D6、D7)、电容(C1)及档位开关(K)等产生不同频率的脉冲,通过改变档位开关(K)的不同位置,使由电阻(R1)、三极管(BG2)、二极管(D1、D8)及继电器(J1-2、J2-1)等组成的充电电路产生不同频率的充电脉冲对电池(U)进行充电,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人们对充电时间的快慢要求及电池(U)本身的特性要求选择不同频率的充电脉冲对电池(U)进行充电,并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指示。在电池(U)进行充电的每一时刻,电池(U)正极的电位通过继电器(J1-2)、电阻(R16)、二极管(D11)、电阻(R22、R23、R20、R14、R15)等分别输入到比较器集成电路(IC2)的第3脚、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6、2、3脚,由于电解电容(C5)的延时作用,使比较器集成电路(IC2)的输出端(第6脚)生产一个延时电位并输入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5脚,当电池(U)被充满电(即电池两端的电压达7.2伏)时,电池(U)两端的电压就会下降(即电池正极的电位下降),此时,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6脚的电位就会下降,而由于电解电容(C5)的延时作用,使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5脚的电位不会立即下降(即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5脚的电位不会立即下降),从而使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5、第6脚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100毫伏时,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7脚的电位就会急剧上升,与此同时,同样由于电解电容(C4)的延时作用,在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2、3脚之间产生电位差,使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1脚及第6脚的电位下降,从而进一步促使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7脚的电位急剧上升,使三极管(BG4)截止而导致继电器线圈(J2)没有电流通过,因而使继电器(J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电池充放电器,它除电源电路外,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充电及快慢充电选择电路(1)、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2)、放电及失压保护电路(3)而组成主要电路,充电及快慢充电选择电路(1)是由时基集成电路(IC↓[1])、三极管(BG↓[1]、BG↓[2]、BG↓[3])、二极管(D↓[1]-D↓[8])、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1]-R↓[9])、继电器线圈(J↓[2])、继电器(J↓[1-1]、J↓[1-2]、J↓[2-1])、按钮(AT↓[1])、档位开关(K)、电容(C↓[1]、C↓[2])组成,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4、8脚与电阻(R↓[3]、R↓[5])的一端,继电器线圈(J↓[2])及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2)中的三极管(BG↓[4])的集电极相互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1脚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2、6脚与档位开关(K)的定点相互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3、7脚分别与二极管(D↓[3]、D↓[7])的正极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5脚与电容(C↓[2])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与三极管(BG↓[3])的集电极、电阻(R↓[2])及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相互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继电器(J↓[1-1]、J↓[1-2])、按钮(AT↓[1])、电容(C↓[1]、C↓[2])的一端及二极管(D↓[8])的正极等相互连接,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2)是由两只比较器集成电路(IC↓[2]、IC↓[3])、稳压集成电路(IC↓[4])、三极管(BG↓[4])、二极管(D↓[9]-D↓[12])、发光二极管(LED↓[2])、电解电容(C↓[3]-C↓[6])、电阻(R↓[9]-R↓[23])、继电器线圈(J↓[2])、继电器(J↓[2-1]、J↓[1-2)组成,比较器集成电路(IC↓[2])的第2、6脚与电阻(R↓[21])的一端相互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2])的第3脚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1脚与电阻(R↓[13])的一端及二极管(D↓[9])的负极相互连接,比较器集成电路(IC↓[3])的第2脚与电阻(R↓[17]、R↓[15])的一端及电解电容(C↓[4])...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全自动电池充放电器,它除电源电路外,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充电及快慢充电选择电路(1)、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2)、放电及失压保护电路(3)而组成主要电路,充电及快慢充电选择电路(1)是由时基集成电路(IC1)、三极管(BG1、BG2、BG3)、二极管(D1-D8)、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1-R9)、继电器线圈(J2)、继电器(J1-1、J1-2、J2-1)、按钮(AT1)、档位开关(K)、电容(C1、C2)组成,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4、8脚与电阻(R3、R5)的一端,继电器线圈(J2)及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2)中的三极管(BG4)的集电极相互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1脚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2、6脚与档位开关(K)的定点相互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3、7脚分别与二极管(D3、D7)的正极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5脚与电容(C2)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与三极管(BG3)的集电极、电阻(R2)及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相互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继电器(J1-1、J1-2)、按钮(AT1)、电容(C1、C2)的一端及二极管(D8)的正极等相互连接,过充点判断及切断电路(2)是由两只比较器集成电路(IC2、IC3)、稳压集成电路(IC4)、三极管(BG4)、二极管(D9-D12)、发光二极管(LED2)、电解电容(C3-C6)、电阻(R9-R23)、继电器线圈(J2)、继电器(J2-1、J1-2)组成,比较器集成电路(IC2)的第2、6脚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元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高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