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89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包括壳体及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封住所述壳体上部开口的堵头、连接于所述堵头下方的内柱及连接于所述堵头上方的外柱,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设有二个筋条,所述内柱的外周面上设有二个推翼,所述推翼上活动套置有叶片,所述壳体内周面与所述内柱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由所述筋条、推翼和叶片划分为中心对称的二个高压油腔及中心对称的二个低压油腔,所述内柱的内部设有与二个所述高压油腔及二个所述低压油腔均连通的调节通道,还包括从下往上伸入到所述调节通道内的调节钉,所述调节钉轴向移动可改变所述调节通道的过油面积。调节钉伸入到所述调节通道内,因此不增加阻尼器的轴向长度,从而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转轴与壳体配合形成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以及快速过油通道,当正向转动转轴时,快速过油通道被关闭,高压油腔内的油只能缓慢进入低压油腔,产生阻尼效果,而反向转动转轴时,快速过油通道被打开,低压油腔内的油通过快速过油通道直接回流进入高压油腔,实现无阻尼效果。
[0003]为了能够对阻尼效果的强弱进行调节,即实现转轴扭矩大小的调节,现有阻尼器大多数是将转轴做成上下两段式,上下两段转轴之间由螺旋斜面进行传动,并增设弹簧对下段转轴施加弹性作用力以进一步阻挡下段转轴的轴向移动,从而增加转轴的扭矩,再利用调节件来调节弹簧的压缩程度从而实现对转轴扭矩的调节。但是这种调节结构转轴分为多段式,增加了阻尼器的轴向长度,而阻尼器装配在马桶盖板后端的枢转部,这个位置的安装空间很有限,阻尼器的轴向长度过长将导致马桶盖板无法顺利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结构紧凑。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包括壳体及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封住所述壳体上部开口的堵头、连接于所述堵头下方并伸入到所述壳体当中的内柱及连接于所述堵头上方的外柱,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设有二个中心对称的筋条,所述内柱的外周面上设有二个中心对称的推翼,所述推翼上活动套置有叶片,所述壳体内周面与所述内柱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由所述筋条、推翼和叶片划分为中心对称的二个高压油腔及中心对称的二个低压油腔,所述叶片与推翼之间形成可开关的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在所述转轴正转时关闭并在所述转轴反转时打开,所述内柱的内部设有与二个所述高压油腔及二个所述低压油腔均连通的调节通道,还包括从下往上伸入到所述调节通道内的调节钉,所述调节钉轴向移动可改变所述调节通道的过油面积。
[0006]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07]所述转轴正转时,所述过油通道处于关闭状态,高压油腔内的油无法直接进入低压油腔,只能通过装配间隙以及所述调节通道缓慢地进入低压油腔,产生阻尼效果。所述转轴反转时,所述过油通道打开,低压油腔内的油直接由过油通道快速进入高压油腔,获得无阻尼效果。调节通道的过油面积在调节钉外表面与调节通道内表面之间形成,通过控制调节钉的轴向移动,来控制调节钉插入到调节通道的深度,实现对调节钉与调节通道缝隙大小的调节,从而改变所述调节通道的过油面积,实现对油流速的控制,因此能够达到阻尼状态下调节扭矩的效果。由于调节通道直接成型于所述内柱当中,并且调节钉伸入到所述调节通道内,因此不增加阻尼器的轴向长度,从而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09]图1绘示了本技术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0]图2绘示了图1所示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的转轴和叶片的装配示意图。
[0011]图3绘示了图1所示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的转轴和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0012]图4绘示了图1所示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0013]图5绘示了图4当中调节钉与调节通道之间过油面积的示意图。
[0014]图6绘示了图1所示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的径向剖视示意图(转轴反向转动)。
[0015]图7绘示了图1所示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的径向剖视示意图(转轴正向转动)。
[0016]图8绘示了图7状态下高压油腔内的油进入调节通道的示意图。
[0017]图9绘示了图7状态下调节通道内的油进入低压油腔的示意图。
[0018]图10绘示了图1所示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对过油面积进行调节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照图1至图9,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包括壳体10及转轴20,壳体10大体上是一个圆筒的结构,顶部设有开口供转轴20装入,所述壳体10的内周面上设有二个中心对称的筋条12。所述转轴20包括封住所述壳体10上部开口的堵头21、连接于所述堵头下方并伸入到所述壳体当中的内柱22及连接于所述堵头上方的外柱23,所述内柱22的外周面上设有二个中心对称的推翼24,所述推翼上活动套置有叶片25。所述壳体10内周面与所述内柱22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由所述筋条12、推翼24和叶片25划分为中心对称的二个高压油腔30及中心对称的二个低压油腔40,所述叶片25与推翼24之间还形成可开关的过油通道26,所述过油通道26在所述转轴正转时关闭(如图7所示)并在所述转轴反转时打开(如图6所示),所述过油通道26打开的时候,低压油腔40的油可以通过过油通道26快速回流到高压油腔30当中。所述内柱22的内部设有与二个所述高压油腔30及二个所述低压油腔40均连通的调节通道27,即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都与调节通道相连通。还包括从下往上伸入到所述调节通道内的调节钉50,所述调节钉50轴向移动可改变所述调节通道的过油面积A。
[0020]所述转轴20正转时,推翼24与叶片25一起挤压高压油腔30的油,由于所述过油通道26关闭,高压油腔30的油通过调节通道27和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缓慢的流入低压油腔40,因此转轴20旋转缓慢,此为有阻尼的过程。通过调节过油面积A的大小,就可以控制油的流速,从而控制转轴20的旋转扭矩。
[0021]而当所述转轴20反转时,推翼24与叶片25一起挤压低压油腔40的油,由于所述过油通道26打开,低压油腔40的油通过调节通道27就能够迅速流入高压油腔30,因此转轴20旋转快速,此为无阻尼的过程。
[00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所述调节钉50伸入到所述调节通道27内,占据了调节通道27的空间,因此过油面积A形成于所述调节钉50外表面与调节通道27内表面的缝隙之间,并且是在缝隙最窄的位置,为环形面的结构。另外,壳体10、筋条12、内柱22、推翼24及叶片25之间配合形成高压油腔30和低压油腔40的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不再详细介绍。
[0023]优选地,所述内柱22外周面上对应二个高压油腔30分别设置第一过油孔28以连通所述调节通道27,所述内柱外周面上对应二个低压油腔40分别设置第二过油孔29以连通所
述调节通道27,所述调节通道27轴向延伸贯穿内柱22的底面并且其侧壁的中部设有锥面部分271,所述第一过油孔28和第二过油孔29分别位于所述锥面部分271的上下两侧,所述调节钉50的上端部伸入到所述锥面部分271的位置,所述锥面部分271与所述调节钉50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过油面积A。由于调节通道27设置了锥面部分271,调节钉50轴向移动的时候过油面积可以精确并有规律地进行调节控制。
[0024]优选地,所述调节钉50穿过所述壳体10的底壁,所述调节钉50的底部设有螺纹接头52,所述螺纹接头52与所述壳体10螺纹旋接。因此,通过螺纹接头52的旋转,调节钉50可以无级进行轴向伸缩,从而使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包括壳体及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封住所述壳体上部开口的堵头、连接于所述堵头下方并伸入到所述壳体当中的内柱及连接于所述堵头上方的外柱,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设有二个中心对称的筋条,所述内柱的外周面上设有二个中心对称的推翼,所述推翼上活动套置有叶片,所述壳体内周面与所述内柱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由所述筋条、推翼和叶片划分为中心对称的二个高压油腔及中心对称的二个低压油腔,所述叶片与推翼之间形成可开关的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在所述转轴正转时关闭并在所述转轴反转时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的内部设有与二个所述高压油腔及二个所述低压油腔均连通的调节通道,还包括从下往上伸入到所述调节通道内的调节钉,所述调节钉轴向移动可改变所述调节通道的过油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外周面上对应二个高压油腔分别设置第一过油孔以连通所述调节通道,所述内柱外周面上对应二个低压油腔分别设置第二过油孔以连通所述调节通道,所述调节通道轴向延伸贯穿内柱的底面并且其侧壁的中部设有锥面部分,所述第一过油孔和第二过油孔分别位于所述锥面部分的上下两侧,所述调节钉的上端部伸入到所述锥面部分的位置,所述锥面部分与所述调节钉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过油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钉穿过所述壳体的底壁,所述调节钉的底部设有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头与所述壳体螺纹旋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壁的下表面内凹设置螺丝孔,所述螺纹接头螺接于所述螺丝孔当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矩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接头底面与所述壳体底面平齐时,所述过油面积的大小是7.59mm2;所述螺纹接头底面旋进所述螺丝孔0.1mm,所述过油面积的大小是6.99mm2;所述螺纹接头底面旋进所述螺丝孔0.2mm,所述过油面积的大小是6.4mm2;所述螺纹接头底面旋进所述螺丝孔0.3mm,所述过油面积的大小是5.83mm2;所述螺纹接头底面旋进所述螺丝孔0.4mm,所述过油面积的大小是5.27mm2;所述螺纹接头底面旋进所述螺丝孔0.5mm,所述过油面积的大小是4.71mm2;所述螺纹接头底面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浓潘瑞雪彭东于兴义
申请(专利权)人:海益厦门建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