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85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固组件,包括:公头组件,其包括保持座、公头,保持座内沿轴向贯穿有第三通孔,公头部分嵌设在第三通孔内且能沿轴向往复运动,公头的一端设有锁紧部;母头组件,其包括与第二板材固定连接的母头,母头内部沿轴向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相对设有呈一定夹角的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其之间具有与锁紧部间隙配合的移动空间,其底部均沿径向设有凹槽;公头带动锁紧部能在第一斜面部与第二斜面部上滑动进入移动空间中,并沿轴向运动且沿预定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至与凹槽卡接,从而使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紧固连接。该紧固组件无需人工肉眼将锁紧部与移动空间特意对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大批量的生产。大批量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固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了紧固件
,具体的是一种紧固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领域中,紧固件是用于将两个或多个对象连接在一起,连接稳固,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中。基于本申请所述的紧固组件,现有技术中,母头内仅设有移动空间,操作人员在将公头组件与母头组件连接时,需将公头的锁紧部旋转,再通过人工肉眼对准插入移动空间中,工作效率较低,耗费人力成本,且在旋转时角度大,需要多次旋转才能对准,不适应于大批量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固组件,其用于解决以上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000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紧固组件,该紧固组件将公头组件连接到第一板材上,母头组件连接到第二板材上,通过公头和母头的连接,间接地实现两块板材的连接。其中母头内设有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所述公头一端的锁紧部在所述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的斜面上滑动以旋转较小的角度,从而能自动滑入移动空间中,进而实现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的连接,无需人工肉眼将所述锁紧部与移动空间特意对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
[0005]其中,一种紧固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材上设有第二通孔,包括:
[0006]公头组件,所述公头组件包括保持座、公头,所述保持座嵌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保持座内沿轴向贯穿有第三通孔,所述公头部分嵌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且能相对所述保持座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公头的一端设有锁紧部;
[0007]母头组件,所述母头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板材固定连接的母头,所述母头内部沿轴向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内相对设有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所述第一斜面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部的斜面呈一定夹角,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之间具有与所述锁紧部间隙配合的移动空间,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的底部均沿径向设有凹槽;
[0008]所述公头带动所述锁紧部能在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上滑动进入移动空间中,并沿轴向运动且沿预定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至与所述凹槽卡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紧固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保持座的外缘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保持座的一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台阶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公头还包括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外缘的第二台阶部,所
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第一板材的端面相抵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通孔中沿径向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外径,所述限位部的底部至所述第三通孔底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顶部至所述锁紧部的底部的距离相适配。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锁紧部具有相对设置的长边和相对设置的短边。
[0013]进一步的,所述公头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保持座的外缘的螺帽,所述螺帽的顶部与所述公头固定连接,所述螺帽内设有套设在所述公头外缘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帽的顶部及所述保持座的顶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在初始状态下具有一定的预紧力。
[0015]进一步的,所述母头包括第二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外缘且与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三台阶部与所述第二板材的端面相抵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面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部的斜面呈不为0
°
或180
°
的夹角。
[001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空间的长度大于所述锁紧部的长度,所述移动空间的宽度大于所述锁紧部的宽度且小于所述锁紧部的长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面部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斜面部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述锁紧部的长度。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防呆部和第二防呆部,所述第一防呆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防呆部的高度。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该紧固组件将公头组件连接到第一板材上,母头组件连接到第二板材上,通过公头和母头的连接,间接地实现两块板材的连接。其中母头内设有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所述公头一端的锁紧部在所述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的斜面上滑动以旋转较小的角度,从而能自动滑入移动空间中,进而实现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的连接,无需人工肉眼将所述锁紧部与移动空间特意对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
[0022]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固组件处于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固组件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固组件处于释放状态的剖面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固组件处于锁紧状态的剖面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母头组件的俯视图;
[003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母头组件的剖面图。
[0032]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0、紧固组件;11、公头组件;110、保持座;111、公头;112、第三通孔;113、锁紧部;114、第一台阶部;115、第一本体;116、第二台阶部;117、限位部;118、螺帽;119、弹簧;12、母头组件;120、母头;121、第四通孔;122、第一斜面部;123、第二斜面部;124、移动空间;125、第一凹槽;126、第二凹槽;127、第一防呆部;128、第二防呆部;129、第二本体;130、第三台阶部;20、第一板材;30、第二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固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材上设有第二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头组件,所述公头组件包括保持座、公头,所述保持座嵌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保持座内沿轴向贯穿有第三通孔,所述公头部分嵌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且能相对所述保持座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公头的一端设有锁紧部;母头组件,所述母头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板材固定连接的母头,所述母头内部沿轴向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内相对设有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所述第一斜面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部的斜面呈一定夹角,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之间具有与所述锁紧部间隙配合的移动空间,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的底部均沿径向设有凹槽;所述公头带动所述锁紧部能在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上滑动进入移动空间中,并沿轴向运动且沿预定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至与所述凹槽卡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座的外缘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保持座的一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台阶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还包括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外缘的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第一板材的端面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中沿径向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外径,所述限位部的底部至所述第三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晔
申请(专利权)人: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