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51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包括混凝土建筑本体,所述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一侧连接有保温层,且保温层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与卡槽相互连接,且卡槽开设在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两侧,所述保温层的另一侧连接有防火层。该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保温层和防火层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与卡槽进行卡合连接,使得保温层和防火层分别与混凝土建筑本体紧密贴合,同时保温层一侧的对接块与防火层一侧的对接槽卡合连接,防火层一侧的凸块与保温层一侧的凹槽卡合连接,便于保温层和防火层紧密贴合,有利于减少保温层和防火层之间的空隙,从而提高保温层和防火层对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保温防护性能。防火层对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保温防护性能。防火层对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保温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建筑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建筑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结构,混凝土建筑结构除了能合理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者的材料性能优势外,其具有耐久耐火性能好,整体性好和刚度大的特点,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
[0003]1、现有的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其内部设置的保温防火材料无法与混凝土建筑紧密贴合,长时间的使用后其内部会存在大量的缝隙,使得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的保温防火性能低下;
[0004]2、常规的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其内部的保温防火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损坏,且由于保温防火材料与混凝土建筑的连接,使得保温防火材料的拆卸不够方便快捷。
[0005]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其内部设置的保温防火材料无法与混凝土建筑紧密贴合,长时间的使用后其内部会存在大量的缝隙,使得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的保温防火性能低下,同时其内部的保温防火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损坏,且由于保温防火材料与混凝土建筑的连接,使得保温防火材料的拆卸不够方便快捷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包括混凝土建筑本体,所述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一侧连接有保温层,且保温层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与卡槽相互连接,且卡槽开设在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两侧,所述保温层的另一侧连接有防火层,且防火层的内部连接有第二支撑轴,并且第二支撑轴与卡槽相互连接,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连接有对接块,且对接块与对接槽相互连接,并且对接槽开设在防火层的一侧,所述防火层的一侧连接有凸块,且凸块与凹槽相互连接,并且凹槽开设在保温层的一侧,所述保温层和防火层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定位板,且定位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控制轴,并且控制轴与混凝土建筑本体相互连接,所述控制轴的一侧连接有弹簧,且弹簧位于混凝土建筑本体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密封膏,且密封膏的另一侧连接有外饰面层,所述防火层的一侧连接有内饰面层。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的长度分别大于保温层和防火层的长度,且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的直径小于卡槽的宽度,所述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俯视呈倒“U”字型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凸块与凹槽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对接块与对接槽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凸块和对接块交错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轴与混凝土建筑本体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控制轴关于混凝土建筑本体的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关于防火层的横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防火层的长度小于定位板的长度,并且定位板通过弹簧分别在保温层和防火层内部构成伸缩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
[0014]1、保温层和防火层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与卡槽进行卡合连接,使得保温层和防火层分别与混凝土建筑本体紧密贴合,同时保温层一侧的对接块与防火层一侧的对接槽卡合连接,防火层一侧的凸块与保温层一侧的凹槽卡合连接,便于保温层和防火层紧密贴合,有利于减少保温层和防火层之间的空隙,从而提高保温层和防火层对混凝土建筑本体的保温防护性能;
[0015]2、工作人员可同时向混凝土建筑本体的横向中心线拉动两根控制轴,使得控制轴连接的定位板分别带动保温层或防火层向它们的中心进行挤压,使得保温层或防火层的上下端分别与混凝土建筑本体产生缝隙,然后将辅助工具插入缝隙中,即可通过产生的缝隙对保温层或防火层与混凝土建筑本体进行快速拆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防火层与对接块右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混凝土建筑本体与保温层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混凝土建筑本体与定位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混凝土建筑本体;2、密封膏;3、外饰面层;4、保温层;5、防火层;6、内饰面层;7、卡槽;8、第一支撑轴;9、第二支撑轴;10、凸块;11、凹槽;12、对接块;13、对接槽;14、控制轴;15、定位板;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包括混凝土建筑本体1,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保温层4,且保温层4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支撑轴8,第一支撑轴8与卡槽7相互连接,且卡槽7开设在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两侧,保温层4的另一侧连接有防火层5,且防火层5的内部连接有第二支撑轴9,并且第二支撑轴9与卡槽7相互连接,保温层4的一侧连接有对接块12,且对接块12与对接槽13相互连接,并且对接槽13开设在防火层5的一侧,防火层5的一侧连接有凸块10,且凸块10与凹槽11相互连接,并且凹槽11开设在保温层4的一侧,保温层4和防火层5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定位板15,且定位板1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控制轴14,并且控制轴14与混凝土建筑本体1相互连接,控制轴14的一侧连
接有弹簧16,且弹簧16位于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内部,保温层4和防火层5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轴8和第二支撑轴9与卡槽7进行卡合连接,使得保温层4和防火层5分别与混凝土建筑本体1紧密贴合,同时保温层4一侧的对接块12与防火层5一侧的对接槽13卡合连接,防火层5一侧的凸块10与保温层4一侧的凹槽11卡合连接,便于保温层4和防火层5紧密贴合,有利于减少保温层4和防火层5之间的空隙,从而提高保温层4和防火层5对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保温防护性能,工作人员可同时向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横向中心线拉动两根控制轴14,使得控制轴14连接的定位板15分别带动保温层4或防火层5向它们的中心进行挤压,使得保温层4或防火层5的上下端分别与混凝土建筑本体1产生缝隙,然后将辅助工具插入缝隙中,即可通过产生的缝隙对保温层4或防火层5与混凝土建筑本体1进行快速拆分。
[0025]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密封膏2,且密封膏2的另一侧连接有外饰面层3,防火层5的一侧连接有内饰面层6,便于密封膏2增加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密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包括混凝土建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保温层(4),且保温层(4)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支撑轴(8),所述第一支撑轴(8)与卡槽(7)相互连接,且卡槽(7)开设在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两侧,所述保温层(4)的另一侧连接有防火层(5),且防火层(5)的内部连接有第二支撑轴(9),并且第二支撑轴(9)与卡槽(7)相互连接,所述保温层(4)的一侧连接有对接块(12),且对接块(12)与对接槽(13)相互连接,并且对接槽(13)开设在防火层(5)的一侧,所述防火层(5)的一侧连接有凸块(10),且凸块(10)与凹槽(11)相互连接,并且凹槽(11)开设在保温层(4)的一侧,所述保温层(4)和防火层(5)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定位板(15),且定位板(1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控制轴(14),并且控制轴(14)与混凝土建筑本体(1)相互连接,所述控制轴(14)的一侧连接有弹簧(16),且弹簧(16)位于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建筑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密封膏(2),且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柏林陈闯李天润宋毓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筑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