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39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包括下模体和上模体,上述下模体包括呈圆盘状的底盘,所述底盘中心处具有呈管状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侧部周向均布有若干折痕片,上述连接管和折痕片在底盘上部形成用于折叠伞布的折痕部,上述上模体内部为空腔下下端开口,上模体内腔为与折痕部相匹配的成型腔,上述上模体上部还具有用于与蒸汽源相连接的接口管,所述接口管与成型腔连通。本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稳定性高。布的负载折痕装置稳定性高。布的负载折痕装置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面料
,涉及一种易折叠伞布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用于雨伞上的面料,在雨伞收纳时面料需要折叠。
[0003]现有雨伞面料材质要么过硬,要么过软,当雨伞面料过硬时,面料不容易被折叠,收纳后的雨伞面料具有凸出部位,造成不紧凑。
[0004]当雨伞面料过软时,雨伞面料不能在设定折叠处折叠,同样造成收纳不紧凑的问题。
[0005]也就是说,雨伞面料过硬和过软都会造成雨伞面料收纳折叠不稳定,且折叠难度比较高。
[0006]中国专利其公开号CN111329199A提供了一种新型雨伞布料,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折叠伞布料。它包含基层、第一粘连层、储香胶囊、图案层、第二粘连层、防护层,基层与图案层之间通过第一粘连层相连接,基层内均匀分布若干储香胶囊,图案层与防护层之间通过第二粘连层相连接。
[0007]上述专利将防水及防紫外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防水时还能将水快速从布料上甩干,防晒时还有薄荷的清香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降温效果,减小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体验。但是,它还是没有解决如何使伞布更加容易平整折叠收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使雨伞收纳时伞布容易折叠且折叠平整的易折叠伞布的制备工艺。
[0009]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制备工艺所使用的负载折痕装置。
[0010]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1]一种易折叠伞布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2]A、准备:选用30D/24F涤纶加弹网络丝作为经纱,选用30D 涤纶单丝或者30D/48涤纶加弹网络丝作为纬纱;
[0013]B、织造:按照经向密度860根/10cm、纬向密度600根/10cm、选用织布机进行平纹织造,得到伞布毛坯;
[0014]C、预缩:通过预缩机对伞布毛坯进行预缩处理,制得预缩后的半成品伞布,然后使预缩后的半成品伞布进入溢流染色机中并依次进行精炼除油、水洗和预缩膨化;
[0015]D、热定型:将预缩后的半成品伞布浸轧定型助剂,并在140 —150
O
C温度条件下进行热定型处理,得到成品伞布;
[0016]E、负载折痕:将伞布送入负载折痕装置处,通过负载折痕装置在伞布上折叠出对应的折痕。
[0017]在上述的易折叠伞布的制备工艺中,易折叠伞布的筘号 230/10cm、穿入数为3穿
入,综框为6片。
[0018]由于经纱为30D/24F涤纶加弹网络丝,纬纱为30D涤纶单丝或者30D/48涤纶加弹网络丝。采用上述经纱和纬纱平纹织造后得到的伞布毛坯材质的硬度适中。
[0019]伞布毛坯经预缩处理后能提高整体物理性能,经热定型后能保持其物理性能。经负载折痕处理后,伞布能稳定的沿其折痕处平整收纳。
[0020]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21]一种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下模体和上模体,上述下模体包括呈圆盘状的底盘,所述底盘中心处具有呈管状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侧部周向均布有若干折痕片,上述连接管和折痕片在底盘上部形成用于折叠伞布的折痕部,上述上模体内部为空腔且下端开口,上模体内腔为与折痕部相匹配的成型腔,上述上模体上部还具有用于与蒸汽源相连接的接口管,所述接口管与成型腔连通。
[0022]本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创造性的通过上模体和下模体对伞布进行折痕处理。
[0023]具体而言,需要进行折痕处理的伞部放置在下模体上。
[0024]为了保证折痕稳定性,在放置时可以先将伞部大致的贴合在折痕片上。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后,伞部被压折为与折痕相匹配的痕迹。
[0025]在折痕过程中,接口管处通入蒸汽,在蒸汽作用下能使位于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的伞部更加容易被折痕成型。
[0026]当然,折痕处理完成后,上模体移出。此时,能将折痕成型的伞部方便的由下模体处取出。
[0027]在上述的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中,所述上模体中部具有凸出的承载板,还包括若干圆盘状的配重盘,配重盘中心具有贯穿的套孔且配重盘套在接口管上,配重盘下端抵靠在承载板上。
[0028]接口管有两个作用:
[0029]其一、用于将蒸汽导入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
[0030]其二、对配重盘定位。
[0031]当然,配重盘下端抵靠在承载板上,最终能使配重盘稳定的连接在上模体上。
[0032]配重盘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能提高本装置的适用性。
[0033]在上述的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中,所述折痕片内侧与连接管固连,折痕片下端与底盘固连,折痕片外侧由连接管外侧平滑延伸至底盘边沿处。
[0034]这样的结构能使伞部的折痕呈弧形,保证伞布能与雨伞的弧形支架结构匹配,雨伞打开时伞部呈弧形。
[0035]在上述的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中,所述连接管侧部具有贯穿的排气缺口。
[0036]排气缺口的设置能使由接口管进入的蒸汽顺畅的进入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保证伞部受到蒸汽作用下能更加稳定的折痕成型。
[0037]在上述的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中,所述连接管上端伸出折痕片上部。
[0038]伞布中心开孔,伞布套在连接管上后,能对伞部形成初步定位。
[0039]当然,后续雨伞制备过程中上述开孔可以与雨伞的伞竿连接。
[0040]在上述的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中,上模体扣合在下模体后,折痕部嵌于成
型腔内且上模体下端抵靠在下模体的底盘上。
[0041]在上述的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中,所述上模体下端口处具有若干凸出的凸头,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后,上述凸头抵靠在下模体的底盘上。
[0042]在上述的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中,所述凸头呈半球形且若干凸头周向均布在上模体下端处。
[0043]凸头的设置能使上模体与底盘之间具有间隙,这样的结构能使蒸汽顺畅的由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流动。
[00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易折叠伞布的制备工艺由于选用对应材质性能的经纱和纬纱,因此,平纹织造后的伞部材质不会过软过硬,经后续的负载折痕作为伞布使用时,雨伞收纳过程中伞部会沿其折痕部位处稳定的平整收纳,其稳定性比较高。
[0045]同时,本负载折痕装置能一次性的对伞布上的多道折痕进行处理作业,其折痕效率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46]图1是本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7]图2是本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中下模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8]图3是本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中下模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49]图4是本伞部的织造结构示意图。
[0050]图中,1、上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下模体和上模体,上述下模体包括呈圆盘状的底盘,所述底盘中心处具有呈管状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侧部周向均布有若干折痕片,上述连接管和折痕片在底盘上部形成用于折叠伞布的折痕部,上述上模体内部为空腔且下端开口,上模体内腔为与折痕部相匹配的成型腔,上述上模体上部还具有用于与蒸汽源相连接的接口管,所述接口管与成型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中部具有凸出的承载板,还包括若干圆盘状的配重盘,配重盘中心具有贯穿的套孔且配重盘套在接口管上,配重盘下端抵靠在承载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折叠伞布的负载折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痕片内侧与连接管固连,折痕片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寄清李涛黄寄军欧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坤孚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