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22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和所述插头壳体内分别设有能插合电连接的高压公端子和高压母端子,还包括高压互锁系统,所述高压互锁系统上设有微动控制结构,所述微动控制结构能通过短距离动作控制高压互锁系统通电或断电,以控制所述高压公端子和所述高压母端子的电连通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了高压互锁的微动控制,可在极短时间内闭合与断开高压互锁系统,极大的降低了带电插拔的距离,极短时间内控制高压回路的通电与断电。通电与断电。通电与断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连接器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但高压连接器的安全问题一直不容忽视。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连接器中都有高压互锁装置,高压互锁装置的作用就是使用12V的小电流来确认整个高压电气系统的完整性,整车所有的高压部件和线束接插件都必须安装到位,无短路或断路的情况。当控制器检测到HVIL(High Voltage Inter

lock,高压互锁系统)回路断开或是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需要启动必要的安全措施。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在检测到高压互锁回路断开,判断车辆系统存在风险时,会根据当时的车辆情况,选择不同的必要安全措施。
[0003]当车辆静止状态下,高压互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时,高压回路才会通电,当高压互锁回路断开时,则高压回路立即断电。当车辆维修需要插拔高压连接器时,高压互锁可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当拔出高压连接器时,必须高压互锁回路先断开,高压回路后断开;当插合高压连接器时,功率端子先接触导通,高压互锁回路后连接导通,否则在插拔高压连接器时功率端子还是带电状态,极易产生拉弧现象,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04]如图17、图18所示,如今的高压连接的高压互锁装置都是采用插针端子201与插孔端子202配合,形成高压互锁回路,因为插针端子201与插孔端子202都有一定的长度,当操作人员插拔高压连接器时,需要插拔一段距离才会将互锁回路断开或者插合。但此时高压回路还是带电状态,意味着此时操作人员的操作还是会有一段的高压带电插拔的时间,有可能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安全隐患。
[0005]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实现了高压互锁的微动控制,可在极短时间内闭合与断开高压互锁系统,极大的降低了带电插拔的距离,极短时间内控制高压回路的通电与断电。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和所述插头壳体内分别设有能插合电连接的高压公端子和高压母端子,还包括高压互锁系统,所述高压互锁系统上设有微动控制结构,所述微动控制结构能通过短距离动作控制高压互锁系统通电或断电,以控制所述高压公端子和所述高压母端子的电连通状态。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互锁系统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高压互锁端子,所述微动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微动控制壳体和设置
于所述插头壳体内高压互锁顶块,所述微动控制壳体内滑动地设置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用于顶抵推动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滑动以使其与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电连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动控制壳体内滑动地设置微动控制滑块,所述微动控制滑块上远离高压互锁顶块的一侧连接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远离高压互锁顶块的一侧顶抵设置回位弹簧,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用于顶抵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和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向靠近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方向滑动,所述回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向远离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方向滑动。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动控制壳体靠近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微动控制壳体远离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侧壁上设置导向柱过孔,所述微动控制滑块上设置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能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柱过孔内;所述高压互锁顶块能顶抵所述导向柱以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呈弓字型折弯设置,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折弯构成第一容置弯槽,所述第一容置弯槽的两侧分别构成第二容置弯槽,所述回位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弯槽内,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包括滑块本体,所述滑块本体上设置两个簧片连接板,两个所述簧片连接板能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二容置弯槽内。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置弯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连接压片,两个所述簧片连接板上分别设置压片卡槽,各所述连接压片能分别卡接于各所述压片卡槽内。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簧片插接部,所述滑块本体上设置簧片插接槽,各所述簧片插接部能分别插接于所述簧片插接槽内。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壳体内设置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定位卡槽,所述微动控制壳体上设置定位凸起部,所述定位凸起部能卡设于所述定位卡槽内。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互锁顶块设置于一顶块围框上,所述顶块围框能拆卸地卡接于插头壳体内;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的一端设置顶抵孔,所述顶抵孔能与所述导向柱顶抵以推动其滑动。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互锁端子自远离插头壳体的一端插入插座壳体内,所述高压互锁端子通过二次自锁结构锁紧固定于插座壳体内。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动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微动开关和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高压互锁顶块,所述微动开关包括开关壳体和开关按钮,开关按钮的第一端凸出于开关壳体设置,开关按钮的第二端能电连接两个过渡信号线,两个所述过渡信号线电连接高压互锁系统;所述高压互锁顶块能顶抵推动所述开关按钮以使高压互锁系统通电。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壳体上设置开关过孔,所示开关过孔远离插头壳体的一侧设置定位卡爪,所示开关壳体穿设于开关过孔内且由所述定位卡爪固定。
[0019]由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中设置微动控制结构,可以实现高压互锁微动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高压互锁系统的闭合与断开,大幅减少复配时间与插合距离,减少了带电插拔的距离,实现了微动控制,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也能保证高压互锁系统连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高压连接器在插拔过程中存在带电插拔的问题,减少了插拔高压连接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21]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2]图1:为高压互锁系统接通状态时本专利技术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微动控制结构采用微动控制滑块时图1中A

A剖视图。
[0024]图3:为图2中Ⅰ处放大图。
[0025]图4:为高压互锁系统断开状态时本专利技术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和所述插头壳体内分别设有能插合电连接的高压公端子和高压母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互锁系统,所述高压互锁系统上设有微动控制结构,所述微动控制结构能通过短距离动作控制高压互锁系统通电或断电,以控制所述高压公端子和所述高压母端子的电连通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互锁系统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高压互锁端子,所述微动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微动控制壳体和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高压互锁顶块,所述微动控制壳体内滑动地设置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用于顶抵推动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滑动以使其与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控制壳体内滑动地设置微动控制滑块,所述微动控制滑块上远离高压互锁顶块的一侧连接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远离高压互锁顶块的一侧顶抵设置回位弹簧,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用于顶抵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和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向靠近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方向滑动,所述回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向远离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方向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控制壳体靠近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微动控制壳体远离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侧壁上设置导向柱过孔,所述微动控制滑块上设置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能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柱过孔内;所述高压互锁顶块能顶抵所述导向柱以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呈弓字型折弯设置,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折弯构成第一容置弯槽,所述第一容置弯槽的两侧分别构成第二容置弯槽,所述回位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弯槽内,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包括滑块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曹继彪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