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环吡咯并[2,3-d]嘧啶酮类衍生物及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13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环吡咯并[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环吡咯并[2,3

d]嘧啶酮类衍生物及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环吡咯并[2,3

d]嘧啶酮类衍生物及用途,该类化合物经细胞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10个化合物对Hela宫颈癌细胞有抑制活性;有7个化合物对MCF

7乳腺癌细胞有抑制活性;有17个化合物对HT

29人结肠癌细胞有抑制活性。

技术介绍

[0002]杂环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在药物化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

5]。虽然化学合成的抗癌药多半也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但从天然动、植物中寻找毒性低、疗效高的抗癌活性成分的报道较少,所以,化学合成的抗癌药仍是近年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氮元素和生命有着极为深刻的联系,绝大部分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环境相容性好的特点,是一类不可替代的生源性医药,已成为药物研发的主流。因此,许多药物分子以含氮杂环作为母体来进行设计与筛选。
[0003]吡咯并嘧啶作为融合的杂环化合物在结构上与嘌呤相似,而嘌呤是身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提供能量、代谢、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吡咯并嘧啶类化合物与嘌呤结构相似,且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生物活性,如抗病毒
[6

8]、抗肿瘤
[9

11]等活性,因此,在各个方面发挥药理作用。在许多的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期望发现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和优良药动学性能的新型三环吡咯并嘧啶类化合物。
[0004]从吡咯并嘧啶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可以看出,寻找和探索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对于寻找新医药等先导化合物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0005]近期,本课题组以常见的试剂为起始原料,经三到四步反应合成了54种新型三环吡咯并[2,3

d]嘧啶酮类化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在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10个化合物对Hela宫颈癌细胞有抑制活性;有7个化合物对MCF

7乳腺癌细胞有抑制活性;有17个化合物对HT

29人结肠癌细胞有抑制活性。
[0006]参考文献:
[0007][1]Huang,J.M,Chen,R.Y.Studies of a

Thiocarbonyl Phosphonic Acid Derivative Quinazolone Analogues Containing Phosphorus[J].Chem.J.Chin.Univ.2000,8(21),1216

1220.
[0008][2]Bai,Z.S.;Wang,D.X.Heterocyclic Compounds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Pesticides in 21Century[J].Pesticides.1998,37(6),2

6.
[0009][3]Feng,K.S.;Chen,R.Y.;Wang,H.G.;Wang,R.G.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3,4

Dipheny
‑3‑
diazaphos

pholidin
‑2‑
thione
‑4‑
oxides Sulfides[J].Chem.J.Chin,Univ.1993,14(9),1244

1249.
[0010][4]Zhang,C X.;Zhan,Z.B.;Tang,C.C.;Chen,R.Y.Synthesis of Cyclic Glycerophospho

lipid Conjugates of Adenosine[J].Chem.J.Chin.Univ.1998,19(6),913

916.
[0011][5]Zhou,J;Qiu,H.G.;Feng,K.S.;Chen,R.Y.Synthesis and Herbicidal Activity of l

Aryl
‑2‑
phenyl
‑3‑
methyl
‑3‑
isopropyl

1,4,2

diazaphosp

holidin
‑5‑
one
‑2‑
oxides[J].Chem.J.Chin.Univ.1999,20(7),1058

1062.
[0012][6]Gupta,P.K.;Daunert,S.;Nassiri,M.R.;Wotring,L.L.;Drach,J.C.;Townsend,L.B.,Synthesis,cytotoxicity,and antiviral activity of some acyclic analogs of the pyrrolo[2,3

d]pyrimidine nucleoside antibiotics tubercidin,toyocamycin,and sangivamycin[J].J.Med.Chem.1989,32(2),402

408.
[0013][7]Bennett,S.M.;Nguyen Ba,N.;Ogilvie,K.K.,Synthesis and antiviral activity of some acyclic and C

acyclic pyrrolo[2,3

d]pyrimidine nucleoside analogs[J].J.Med.Chem.1990,33(8),2162

2173.
[0014][8]Renau,T.E.;Kennedy,C.;Ptak,R.G.;Breitenbach,J.M.;Drach,J.C.;Townsend,L.B.,Synthesis of Non

nucleoside Analogs of Toyocamycin,Sangivamycin,and Thiosangivamycin:The Effect of Certain 4

and 4,6

Substituents on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Pyrrolo[2,3

d]pyrimidines[J].J.Med.Chem.1996,39(18),3470

3476.
[0015][9]Miwa,T.;Hitaka,T.;Akimoto,H.;Nomura,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环吡咯并[2,3

d]嘧啶酮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类衍生物的结构式为:d]嘧啶酮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类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其中:化合物C

1为1,2

二甲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
d]嘧啶
‑4‑
酮;化合物C

2为1,2

二甲基

6,7,8,9

四氢吡啶[1,2

a]吡咯并[2,3

d]嘧啶

4(1H)

酮;化合物C

3为1,2

二甲基

1,6,7,8,9,10

六氢

4H

吡咯[2

,3

:4,5]吡啶酮[1,2

a]氮杂平
‑4‑
酮;化合物C

4为1,2,3

三甲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
d]嘧啶
‑4‑
酮;化合物C

5为1,2,3

三甲基

6,7,8,9

四氢吡啶[1,2

a]吡咯[2,3

d]嘧啶

4(1H)

酮;化合物C

6为1,2,3

三甲基

1,6,7,8,9,10

六氢

4H

吡咯[2

,3

:4,5]吡啶酮[1,2

a]氮杂平
‑4‑
酮;化合物C

7为1

甲基
‑2‑
苯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
d]嘧啶
‑4‑
酮;化合物C

8为1

甲基
‑2‑
苯基

6,7,8,9

四氢吡啶[1,2

a]吡咯[2,3

d]嘧啶

4(1H)

酮;化合物C

9为1

甲基
‑2‑
苯基

1,6,7,8,9,10

六氢

4H

吡咯[2

,3

:4,5]吡啶酮[1,2

a]氮杂平
‑4‑
酮;化合物C

10为2

(4

氟苯基)
‑1‑
甲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
d]嘧啶
‑4‑
酮;化合物C

11为2

(4

氟苯基)
‑1‑
甲基

6,7,8,9

四氢吡啶[1,2

a]吡咯并[2,3

d]嘧啶

4(1H)

酮;化合物C

12为2

(4

氟苯基)
‑1‑
甲基

1,6,7,8,9,10

六氢

4H

吡咯[2

,3

:4,5]吡啶酮[1,2

a]氮杂平
‑4‑
酮;化合物C

13为2

(4

氯苯基)
‑1‑
甲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
d]嘧啶
‑4‑
酮;化合物C

14为2

(4

氯苯基)
‑1‑
甲基

6,7,8,9

四氢吡啶[1,2

a]吡咯并[2,3

d]嘧啶

4(1H)

酮;化合物C

15为2

(4

氯苯基)
‑1‑
甲基

1,6,7,8,9,10

六氢

4H

吡咯[2

,3

:4,5]吡啶酮[1,2

a]氮杂平
‑4‑
酮;化合物C

16为2

(4

溴苯基)
‑1‑
甲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
d]嘧啶
‑4‑
酮;化合物C

17为2

(4

溴苯基)
‑1‑
甲基

6,7,8,9

四氢吡啶[1,2

a]吡咯并[2,3

d]嘧啶

4(1H)

酮;化合物C

18为2

(4

溴苯基)
‑1‑
甲基

1,6,7,8,9,10

六氢

4H

吡咯[2

,3

:4,5]吡啶酮[1,2

a]氮杂平
‑4‑
酮;化合物C

19为1

甲基
‑2‑
(对甲苯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
d]嘧啶
‑4‑
酮;化合物C

20为1

甲基
‑2‑
(对甲苯基)

6,7,8,9

四氢吡啶[1,2

a]吡咯并[2,3

d]嘧啶

4(1H)

酮;化合物C

21为1

甲基
‑2‑
(对甲苯基)

1,6,7,8,9,10

六氢

4H

吡咯[2

,3

:4,5]吡啶酮[1,2

a]氮杂平
‑4‑
酮;化合物C

22为2

(4

甲氧基苯基)
‑1‑
甲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
d]嘧啶
‑4‑
酮;
化合物C

23为2

(4

甲氧基苯基)
‑1‑
甲基

6,7,8,9

四氢吡啶[1,2

a]吡咯并[2,3

d]嘧啶

4(1H)

酮;化合物C

24为2

(4

甲氧基苯基)
‑1‑
甲基

1,6,7,8,9,10

六氢

4H

吡咯[2

,3

:4,5]吡啶酮[1,2

a]氮杂平
‑4‑
酮;化合物C

25为1

甲基
‑2‑
(4

三氟甲基)苯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
d]嘧啶
‑4‑
酮;化合物C

26为1

甲基
‑2‑
(4

三氟甲基)苯基

6,7,8,9

四氢吡啶[1,2

a]吡咯并[2,3

d]嘧啶

4(1H)

酮;化合物C

27为1

甲基
‑2‑
(4

三氟甲基)苯基

1,6,7,8,9,10

六氢

4H

吡咯[2

,3

:4,5]吡啶酮[1,2

a]氮杂平
‑4‑
酮;化合物D

1为1,2

二甲基

1,6,7,8

四氢

4H

二吡咯[1,2

a:2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吉艾克拜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