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09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方法能耗较高、存在二次结冰风险、除冰不彻底、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包括操作机构和除冰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横条形座板、滑块、压簧、两个横条形挡板、U形把手、两个铰座、两根套管;所述除冰机构包括两根Z形导杆、两个箱形保护罩、两个竖条形盖板、六个超声振子、六个节圆盘、六个除冰工具头。本发明专利技术除冰效率高、操作简单省力,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除冰。电线路除冰。电线路除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冬季来临时,架空输电线路极易发生覆冰现象。架空输电线路上覆盖的冰层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不仅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不便,而且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清除架空输电线路上覆盖的冰层,目前采用的除冰方法包括红外线除冰法、电加热除冰法、高速热流除冰法、化学物质除冰法、超声导波除冰法。其中,红外线除冰法、电加热除冰法、高速热流除冰法共同存在的问题是能耗较高,且存在二次结冰的风险。化学物质除冰法存在的问题是除冰过程中容易留下死角,由此导致除冰不彻底。超声导波除冰法存在的问题是仅适用于清除较薄的冰层,而不适用于清除较厚的冰层,由此导致适用范围受限。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以解决现有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方法能耗较高、存在二次结冰风险、除冰不彻底、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方法能耗较高、存在二次结冰风险、除冰不彻底、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包括操作机构和除冰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横条形座板、滑块、压簧、两个横条形挡板、U形把手、两个铰座、两根套管;横条形座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端封闭的横条形凹槽;滑块滑动装配于横条形凹槽内,且滑块的上表面与横条形座板的上表面齐平;压簧位于横条形凹槽内,且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横条形凹槽的左槽壁和滑块的左表面接触;第一个横条形挡板搭接固定于横条形凹槽的槽口左边沿前端、槽口前边沿、槽口右边沿前端;第二个横条形挡板搭接固定于横条形凹槽的槽口左边沿后端、槽口后边沿、槽口右边沿后端;U形把手的开口朝下,且U形把手的顶边呈纵向设置;U形把手的两个侧边均垂直固定于滑块的上表面左部;第一个铰座固定于滑块的上表面中部;第二个铰座固定于横条形座板的上表面,且第二个铰座位于横条形凹槽的右方;两根套管的下端分别铰接于两个铰座上;所述除冰机构包括两根Z形导杆、两个箱形保护罩、两个竖条形盖板、六个超声振子、六个节圆盘、六个除冰工具头;每根Z形导杆均包括下部杆段、中间杆段、上部杆段;两根Z形导杆的下部杆段分别滑动插设于两根套管内;两根Z形导杆的中间杆段交叉铰接;两个箱形保护罩分别支撑固定于两根Z形导杆的上部杆段上端面;第一个箱形保护罩的右端设有敞口;第二个箱形保护罩的左端设有敞口;第一个竖条形盖板封盖于第一个箱形保护罩的右端敞口上;第二个竖条
形盖板封盖于第二个箱形保护罩的左端敞口上;每个竖条形盖板的表面均贯通开设有三个沿竖向等距排列的支撑孔;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的换能器均位于第一个箱形保护罩内,且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的变幅杆一一对应地固定贯穿第一个竖条形盖板上的三个支撑孔;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的换能器均位于第二个箱形保护罩内,且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的变幅杆一一对应地固定贯穿第二个竖条形盖板上的三个支撑孔;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的变幅杆右端面中央、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的变幅杆左端面中央各开设有一个盲螺孔;第一至第三个节圆盘一一对应地一体设置于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的变幅杆节圆处,且第一至第三个节圆盘均贴附固定于第一个竖条形盖板的右表面;第四至第六个节圆盘一一对应地一体设置于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的变幅杆节圆处,且第四至第六个节圆盘均贴附固定于第二个竖条形盖板的左表面;六个除冰工具头一一对应地安装于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的变幅杆右端、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的变幅杆左端;每个除冰工具头均包括矩形杯状壳体、矩形杯状盖体、矩形电加热板、沉头螺钉;矩形杯状壳体的底壁中央贯通开设有中心孔A;矩形杯状壳体的内底壁延伸设置有圆环形凸台,且圆环形凸台的内侧壁与中心孔A的孔壁衔接为一体;矩形杯状盖体的底壁中央贯通开设有外粗内细的台阶孔,且台阶孔的细孔孔径与中心孔A的孔径一致;矩形杯状盖体与矩形杯状壳体对接构成安装腔体,且矩形杯状盖体的底壁搭接固定于圆环形凸台的端面;矩形电加热板的表面中央贯通开设有中心孔B;矩形电加热板嵌设于安装腔体内,且中心孔B的孔壁与圆环形凸台的外侧壁配合;沉头螺钉依次穿过台阶孔、圆环形凸台、中心孔A旋拧于对应超声振子上的盲螺孔内。
[0005]使用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位于架空输电线路的下方。两根Z形导杆的交叉铰接处下方设置有平板小车、液压泵站、液压千斤顶(平板小车的一侧车轮位于横条形座板的前方,另一侧车轮位于横条形座板的后方。平板小车的车板位于横条形座板的上方。液压泵站和液压千斤顶均固定于平板小车的车板上表面。液压泵站与液压千斤顶连通。液压千斤顶的顶头与两根Z形导杆的交叉铰接处接触)。六个超声振子的换能器均通过导线与外部超声波发生器连接。六个矩形电加热板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0006]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初始状态下,除冰机构呈合拢状态,如图1所示。当要进行除冰时,利用液压泵站驱动液压千斤顶伸长,液压千斤顶推动两根Z形导杆一起上升(两根Z形导杆的下部杆段分别沿着两根套管向上伸出),两根Z形导杆推动两个箱形保护罩、两个竖条形盖板、六个超声振子、六个节圆盘、六个除冰工具头一起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向左拉动U形把手,U形把手带动滑块向左滑动(压簧发生压缩变形),滑块带动第一个铰座向左移动,由此一方面使得第一根套管围绕第一个铰座进行顺时针转动,另一方面使得第二根套管围绕第二个铰座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除冰机构进行张开,如图13所示(在第一根套管的带动下,第一根Z形导杆、第二个箱形保护罩、第二个竖条形盖板、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第四至第六个节圆盘、第四至第六个除冰工具头一起进行顺时针转动。在第二根套管的带动下,第二根Z形导杆、第一个箱形保护罩、第一个竖条形盖板、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第一至第三个节圆盘、第一至第三个除冰工具头一起进行逆时针转动)。在张开过程中,两根Z形导杆的交叉铰接处会向左移动,因此需要推动平板小车向左移动,以保证液压千斤顶的顶头与两根Z形导杆的交叉铰接处稳定接触。待六个除冰工具头上升至与架空输电线路上覆盖的冰层接触时,停止驱动液压千斤顶,并松开U形把手。此时,在压簧的恢复力作用下,
六个除冰工具头对架空输电线路上覆盖的冰层形成稳定夹持。然后,启动外部超声波发生器和外部电源。外部超声波发生器将交流电转换为超声频交变电流信号,并将超声频交变电流信号传输至六个超声振子的换能器。六个超声振子的换能器将超声频交变电流信号转换为超声频机械振动。超声频机械振动经六个超声振子的变幅杆进行放大后,带动六个除冰工具头进行超声频机械振动,六个除冰工具头由此带动架空输电线路上覆盖的冰层进行超声频机械振动,从而实现超声振动除冰。同时,外部电源向六个矩形电加热板通电并使之发热,六个除冰工具头由此对架空输电线路上覆盖的冰层进行加热并使之融化,从而实现电加热除冰。在超声振动除冰和电加热除冰过程中,冰层的融化区在超声频机械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超声空化,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复合式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机构和除冰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横条形座板(1)、滑块(2)、压簧(3)、两个横条形挡板(4)、U形把手(5)、两个铰座(6)、两根套管(7);横条形座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端封闭的横条形凹槽;滑块(2)滑动装配于横条形凹槽内,且滑块(2)的上表面与横条形座板(1)的上表面齐平;压簧(3)位于横条形凹槽内,且压簧(3)的两端分别与横条形凹槽的左槽壁和滑块(2)的左表面接触;第一个横条形挡板(4)搭接固定于横条形凹槽的槽口左边沿前端、槽口前边沿、槽口右边沿前端;第二个横条形挡板(4)搭接固定于横条形凹槽的槽口左边沿后端、槽口后边沿、槽口右边沿后端;U形把手(5)的开口朝下,且U形把手(5)的顶边呈纵向设置;U形把手(5)的两个侧边均垂直固定于滑块(2)的上表面左部;第一个铰座(6)固定于滑块(2)的上表面中部;第二个铰座(6)固定于横条形座板(1)的上表面,且第二个铰座(6)位于横条形凹槽的右方;两根套管(7)的下端分别铰接于两个铰座(6)上;所述除冰机构包括两根Z形导杆(8)、两个箱形保护罩(9)、两个竖条形盖板(10)、六个超声振子(11)、六个节圆盘(12)、六个除冰工具头;每根Z形导杆(8)均包括下部杆段、中间杆段、上部杆段;两根Z形导杆(8)的下部杆段分别滑动插设于两根套管(7)内;两根Z形导杆(8)的中间杆段交叉铰接;两个箱形保护罩(9)分别支撑固定于两根Z形导杆(8)的上部杆段上端面;第一个箱形保护罩(9)的右端设有敞口;第二个箱形保护罩(9)的左端设有敞口;第一个竖条形盖板(10)封盖于第一个箱形保护罩(9)的右端敞口上;第二个竖条形盖板(10)封盖于第二个箱形保护罩(9)的左端敞口上;每个竖条形盖板(10)的表面均贯通开设有三个沿竖向等距排列的支撑孔;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11)的换能器均位于第一个箱形保护罩(9)内,且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11)的变幅杆一一对应地固定贯穿第一个竖条形盖板(10)上的三个支撑孔;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11)的换能器均位于第二个箱形保护罩(9)内,且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11)的变幅杆一一对应地固定贯穿第二个竖条形盖板(10)上的三个支撑孔;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11)的变幅杆右端面中央、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11)的变幅杆左端面中央各开设有一个盲螺孔;第一至第三个节圆盘(12)一一对应地一体设置于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11)的变幅杆节圆处,且第一至第三个节圆盘(12)均贴附固定于第一个竖条形盖板(10)的右表面;第四至第六个节圆盘(12)一一对应地一体设置于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11)的变幅杆节圆处,且第四至第六个节圆盘(12)均贴附固定于第二个竖条形盖板(10)的左表面;六个除冰工具头一一对应地安装于第一至第三个超声振子(11)的变幅杆右端、第四至第六个超声振子(11)的变幅杆左端;每个除冰工具头均包括矩形杯状壳体(13)、矩形杯状盖体(14)、矩形电加热板(15)、沉头螺钉(16);矩形杯状壳体(13)的底壁中央贯通开设有中心孔A;矩形杯状壳体(13)的内底壁延伸设置有圆环形凸台,且圆环形凸台的内侧壁与中心孔A的孔壁衔接为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延君王建青潘振钊傅迎泽廖秋洋刘煜颖李冰琳李季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