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02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涉及食用菌产生领域,包括:底座、转动组件和收集组件;底座的顶部固接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部的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块A,且滑块A延伸至环形滑槽的外部;转动组件,安装在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转动组件,利用转动组件可以使得装置进行转动,使得操作人员在成熟后采摘更加的方便,并且在控制时使用脚就可以控制,解放了操作人员的双手,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时更加的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收集组件,利用收集组件可以在使用时对浇灌时多余的水进行收集,使得操作人员在下次浇灌时还可以进行再次的使用,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产生
,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0003]现有装置大多数对都无法使得装置进行转动,使得操作人员在成熟后采摘较为不便,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时较为困难,并且现有装置大多数对都无法在使用时对浇灌时多余的水进行收集,多余的水形成浪费的情况,进而降低了装置的环保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以解决现有装置大多数对都无法使得装置进行转动,使得操作人员在成熟后采摘较为不便,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时较为困难,并且现有装置大多数对都无法在使用时对浇灌时多余的水进行收集,多余的水形成浪费的情况,进而降低了装置的环保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包括:底座、转动组件和收集组件;
[0006]底座,顶部固接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部的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块A,且滑块A延伸至环形滑槽的外部;
[0007]转动组件,安装在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且转动组件与底座固定连接;
[0008]收集组件,安装在滑块A的顶部,且收集组件与滑块A相互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收集组件相互连接,所述底座一侧的底部固接有安装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一侧固接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与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远离控制按钮的一侧固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部靠近控制按钮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B,所述滑块B的一侧固接有踩踏板,且踩踏板与控制按钮相互适配,所述滑槽的内底部固接有弹簧,且弹簧的顶部与滑块B相互贴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组件顶部的两侧对称固接有水管A,且水管A与收集组件的内部相互连通,两组所述水管A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匀连通有水管B,所述水管B远离水管A的一侧连通有接水斗,所述收集组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接有三组培养盘,且培养盘与接水斗相互适配,所述收集组件一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盘底部的两侧皆开设有出水孔,且出水孔与接水斗相互对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处皆固接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有转动组件,利用转动组件可以使得装置进行转动,使得操作人员在成熟后采摘更加的方便,并且在控制时使用脚就可以控制,解放了操作人员的双手,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时更加的方便,并且本技术设置有收集组件,利用收集组件可以在使用时对浇灌时多余的水进行收集,使得操作人员在下次浇灌时还可以进行再次的使用,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底座;10、培养盘;11、支撑柱;2、转动组件;20、伺服电机;21、环形滑槽;22、滑块A;23、控制按钮;24、安装板;25、安装柱;26、弹簧;27、滑槽;28、滑块B;29、踩踏板;3、收集组件;30、出水口;31、水管A;32、接水斗;33、水管B。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包括:底座1、转动组件2和收集组件3;底座1顶部固接有环形滑槽21,环形滑槽21内部的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块A22,且滑块A22延伸至环形滑槽21的外部;转动组件2,安装在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且转动组件2与底座1固定连接;收集组件3,安装在滑块A22的顶部,且收集组件3与滑块A22相互连接。
[0022]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2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20,伺服电机20的输出端与收集组件3相互连接,底座1一侧的底部固接有安装板24。
[002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在使用时打开伺服电机20,利用伺服电机20带动收集组件3进行转动,使得装置整体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采摘时更加的方便,在转动时带动滑块A22在环形滑槽21的内部进行滑动,利用滑块A22和环形滑槽21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在转动时更加的稳定。
[002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4顶部的一侧固接有控制按钮23,且控制按钮23与伺服电机20电连接,安装板24顶部远离控制按钮23的一侧固接有安装柱25,安装柱25内部靠近控制按钮2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27,滑槽2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B28,滑块B28的一侧固接有踩踏板29,且踩踏板29与控制按钮23相互适配,滑槽27的内底部固接有弹簧26,且弹簧26的顶部与滑块B28相互贴合。
[0025]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在使用时通过踩踏踩踏板29带动滑块B28在滑槽27的内部进行滑动,然后利用滑块B28对弹簧26进行压缩,然后通过踩踏板29对控制按钮23进行按压,通过控制按钮23控制伺服电机20进行开关,当不踩踏时利用弹簧26的弹性带动踩踏板29进行复位。
[0026]在本实施例中,收集组件3顶部的两侧对称固接有水管A31,且水管A31与收集组件3的内部相互连通,两组水管A3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匀连通有水管B33,水管B33远离水管A31的一侧连通有接水斗32,收集组件3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接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顶部固接有三组培养盘10,且培养盘10与接水斗32相互适配,收集组件3一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口30。
[002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利用培养盘10对菌类进行培养,在培养时需要进行浇灌,浇灌多余的水利用接水斗32收集到水管B33的内部,利用水管B33传递至水管A31,然后通过水管A31流入进收集组件3的内部进行存储,当下次需要浇灌时打开出水口30将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转动组件(2)和收集组件(3);底座(1),顶部固接有环形滑槽(21),所述环形滑槽(21)内部的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块A(22),且滑块A(22)延伸至环形滑槽(21)的外部;转动组件(2),安装在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且转动组件(2)与底座(1)固定连接;收集组件(3),安装在滑块A(22)的顶部,且收集组件(3)与滑块A(22)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20),所述伺服电机(20)的输出端与收集组件(3)相互连接,所述底座(1)一侧的底部固接有安装板(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式食用菌培养组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4)顶部的一侧固接有控制按钮(23),且控制按钮(23)与伺服电机(20)电连接,所述安装板(24)顶部远离控制按钮(23)的一侧固接有安装柱(25),所述安装柱(25)内部靠近控制按钮(2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27),所述滑槽(2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传旭商允港商允新张建军张松商成龙商成军张吉英苏玉晓孔怡王庆武孙达锋万鲁长王雁楠
申请(专利权)人:东平县科海菌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