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02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涉及食用菌培养领域,包括:主体、移动组件和扩散组件;主体,一侧的底部安装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主体的内部相互连通;移动组件,安装在主体的顶部,且移动组件与主体固定连接;扩散组件,安装在主体正面一端的顶部,且扩散组件与主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移动组件,利用移动组件可以在使用时任意的改变加湿的位置,使得装置可以对不同的位置进行加湿,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对其他位置进行加湿时更加的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扩散组件,利用扩散组件可以在使用时对扩大装置加湿的面积,使得装置加湿的面积更广,进而扩大了装置的加湿的范围。置的加湿的范围。置的加湿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
[0003]现有装置大多数都无法在使用时任意的改变加湿的位置,装置无法对不同的位置进行加湿,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对其他位置进行加湿时较为不便,并且现有装置大多数都无法在使用时对扩大装置加湿的面积,使得装置加湿的面积较小,进而缩小了装置的加湿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以解决现有装置大多数都无法在使用时任意的改变加湿的位置,装置无法对不同的位置进行加湿,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对其他位置进行加湿时较为不便,并且现有装置大多数都无法在使用时对扩大装置加湿的面积,使得装置加湿的面积较小,进而缩小了装置的加湿的范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包括:主体、移动组件和扩散组件;
[0006]主体,一侧的底部安装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主体的内部相互连通;
[0007]移动组件,安装在主体的顶部,且移动组件与主体固定连接;
[0008]扩散组件,安装在主体正面一端的顶部,且扩散组件与主体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远离出水口一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口,所述主体正面一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接有水泵,且水泵输入端与主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两端连接有喷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内顶部开设有电磁滑轨,所述电磁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磁滑块,所述电磁滑块所述移动组件的外侧套设有套环,且套环与电磁滑块相互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底部的两侧对固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主体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扩散组件正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转动杆A,所述扩散组件正面一端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动杆B,所述转动杆B远离扩散组件的一侧固接有扇叶,所述转动杆B和转动杆A的外侧套设有链轮,所述链轮的外侧套设有链条。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的外侧套设有电机仓,且电机仓与扩散组件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的外侧套设有保护仓,且保护仓与主体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有移动组件,利用移动组件可以在使用时任意的改变加湿的位置,使得装置可以对不同的位置进行加湿,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对其他位置进行加湿时更加的方便,并且本技术设置有扩散组件,利用扩散组件可以在使用时对扩大装置加湿的面积,使得装置加湿的面积更广,进而扩大了装置的加湿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0018]图中:1、主体;10、出水口;11、进水口;12、水泵;13、水管;14、喷头;2、移动组件;20、套环;21、电磁滑块;22、连接块;23、电磁滑轨;3、扩散组件;30、链条;31、转动杆A;32、扇叶;33、伺服电机;34、链轮;35、转动杆B。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0021]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包括:主体1、移动组件2和扩散组件3;主体1,一侧的底部安装有出水口10,且出水口10与主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移动组件2,安装在主体1的顶部,且移动组件2与主体1固定连接;扩散组件3,安装在主体1正面一端的顶部,且扩散组件3与主体1固定连接。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远离出水口10一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口11,主体1正面一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接有水泵12,且水泵12输入端与主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水泵12的输出端连通有水管13,水管13的两端连接有喷头14。
[002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利用进水口11进行进进水,当不需要水时,利用出水口10将其排出,然后打开水泵12,利用水泵12将主体1的内部的水抽出,利用喷头14进行喷啥,利用喷洒的水进加湿。
[0024]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组件2内顶部开设有电磁滑轨23,电磁滑轨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磁滑块21,电磁滑块21移动组件2的外侧套设有套环20,且套环20与电磁滑块21相互连接,移动组件2底部的两侧对固接有连接块22,且连接块22与主体1固定连接。
[0025]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将装置安装到指定的位置处,然后通过电磁滑轨23和电磁滑块21的相互配合带动套环20进行移动,利用套环20带动主体1进行移动,使得装置可以对不同的位置进行加湿,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对其他位置进行加湿时更加的方便。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扩散组件3正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接有伺服电机33,伺服电机33的输出端固接有转动杆A31,扩散组件3正面一端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动杆B35,转动杆B35远离扩散组件3的一侧固接有扇叶32,转动杆B35和转动杆A31的外侧套设有链轮34,链轮34的外侧套设有链条30。
[002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在使用时打开伺服电机33带动转动杆A31进行转动,然后转动杆A31通过链条30和链轮34的相互配合带动转动杆B35进行转动,利用转动杆B35带动扇叶32进行转动,利用扇叶32转动产生的风力对喷头14喷洒出的水进行扩散,使得装置加湿的面积更广,进而扩大了装置的加湿的范围。
[0028]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33的外侧套设有电机仓,且电机仓与扩散组件3固定连接。
[0029]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利用电机仓对伺服电机33进行保护,防止伺服电机33受到外界的原因而发生损伤,进而提高了装置对伺服电机33的保护效果。
[0030]在本实施例中,水泵12的外侧套设有保护仓,且保护仓与主体1固定连接。
[0031]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移动组件(2)和扩散组件(3);主体(1),一侧的底部安装有出水口(10),且出水口(10)与主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移动组件(2),安装在主体(1)的顶部,且移动组件(2)与主体(1)固定连接;扩散组件(3),安装在主体(1)正面一端的顶部,且扩散组件(3)与主体(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远离出水口(10)一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口(11),所述主体(1)正面一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接有水泵(12),且水泵(12)输入端与主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水泵(12)的输出端连通有水管(13),所述水管(13)的两端连接有喷头(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加湿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内顶部开设有电磁滑轨(23),所述电磁滑轨(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磁滑块(21),所述电磁滑块(21)所述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传旭商允港商允新彭芸张松商成龙商成军张吉英苏玉晓孔怡王庆武孙达锋万鲁长牛之全韩璐
申请(专利权)人:东平县科海菌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