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及软弱地基路堤建造用排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97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包括路堤主体、位于路基两侧的供地基内的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收集排水沟的水的集水井,集水井设置有用于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入地方水系的倒虹吸管,路堤主体支撑在对路基进行就地固化而形成的表面硬壳层上,表面硬壳层为添加水泥和固化剂到路基上后对路基进行搅拌后固化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软弱地基路堤建造用排水器,包括设行走轮的支撑座和若干排水单元,排水单元包括承载座,承载座设底壁设有若干竖向连接孔的通槽,所有的排水单元的承载座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且通槽对接在一起形成排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软弱地基路堤结构,解决现有的软软地基上建筑出的路堤易沉降和稳定性差的问题。降和稳定性差的问题。降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及软弱地基路堤建造用排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及软弱地基路堤建造用排水器。

技术介绍

[0002]软土在我国的沿海和内陆地区都有相当大的分布范围,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软土地基(沼泽地时的软土地还富含游离水)。软弱层往往比较厚,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和易扰动、易变形、承载力低等特性,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大,地基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易引起过量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现有的道路路堤施工时为在硬路基上一样的施工方法,将土一次性填到位后进行压实到设定的厚度设定路堤厚度符合要求,该施工方式在软弱地基上施工出的路堤十分的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软弱地基路堤结构,解决现有的软软地基上建筑出的路堤易沉降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堤主体、位于路基两侧的供地基内的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收集排水沟的水的集水井,集水井设置有用于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入地方水系的倒虹吸管,路堤主体支撑在对路基进行就地固化而形成的表面硬壳层上,表面硬壳层为添加水泥和固化剂到路基上后对路基进行搅拌后固化而成。本技术方案,由于对路基能够进行排水,路基原地面进了行硬化,从而上端稳定性好,在原地面能够提高路基强度。、
[0005]作为优选,所述路堤主体包括路基顶层、两层基础层和若干位于路基顶层和基础层之间的增高层;基础层的压实厚度为43厘米~47厘米45cm;增高层的压实厚度为20 cm ~25cm。路堤主体的压实效果好。
[0006]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沟内设有混凝土支撑面层。便于排水时设备支撑在排水沟内进行作业。
[000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软弱地基路堤建造用排水器,包括两个设行走轮的支撑座和若干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上表面设有沿路基宽度方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底壁上设有若干竖向连接孔,所有的排水单元的承载座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且通槽对接在一起形成排水槽,所述排水沟的两端同两个所述支撑座连接在一起,排水槽的两端设有位于所述排水沟上方的排水口,所述竖向连接孔内能够升降地连接有用于插入路基内的外管,所述外管内能够升降和转动地穿设有内部设聚水腔的内杆,所述外管的周面上设有外管部水孔,所述外管部水孔设有滤水网,所述聚水腔设有能够一一对应地同所述外管部水孔对齐的内杆部水孔,所述外管的上端通过外管升降结构同承载座连接在一起,所述内杆的上端同内杆升降结构和内杆旋转结构连接在一起。通过本排水器
进行排水的过程为:外管升降结构驱动外管下降而插入路基内,内杆升降结构驱动内杆下降而穿设到外管内,内杆旋转结构驱动内杆旋转到内管部水孔同外管部水孔对齐,路基泥土内的游离水经过外管部水孔和内管部水孔进入聚水腔,泥土被滤水网阻拦在聚水腔外部,内杆旋转结构驱动内杆转动到内杆部水孔同外管部水孔错开使得内杆部水孔被外管封闭,内杆升降结构驱动内杆上升到位于最下方的内杆部水孔高于外管的上端,聚水腔内的水经过内管部水孔流出到排水槽内进而流道排水沟内,重复以上排水过程直到路基的水排出到符合要求。能够更为充分快速的将路基内部的水吸取出排放掉。
[0008]作为优选,所有的外管部竖孔中的滤水网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个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穿设在外管内。在外管部水孔内设置滤水网时方便。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孔的上端设有突出于排水通槽底壁的凸起段,所述外管的上端设有阻挡住所述凸起段的外翻边。能够可靠地阻止排水槽内的水从外管和承载座之间承载座重新流回路基。使得外管同承载座之间能够送配合,从而升降外管时省力。
[0010]作为优选,所述聚水腔的壁上通过水平铰轴铰接有若干沿内杆周向分布的能够收拢到聚水腔内和伸出聚水腔的搅拌杆。使用时:内杆最后一次上升而将聚水腔内的水排出后,经过外管的上端添加水泥和固化剂到内管内从而实现添加水泥和固化剂到路基上,外管升降结构驱动外管上升而拔出路基,内杆升降结构驱动内杆下降而插入路基内,使搅拌杆伸出聚水腔,通过内管旋转结构驱动内杆旋转,内杆旋转时驱动搅拌杆旋转从而实现对添加水泥和固化剂后的路基进行搅拌。排水器还能够用于在添加固化剂后进行搅拌,该方法能够将水泥和固化剂添加到路基内部,从而上端搅拌时更容易均匀。
[0011]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支撑臂,所述聚水腔内设有托持块;所述搅拌杆收拢到聚水腔内时,所述支撑臂支撑在所述托持块上,所述搅拌杆的重力产生的力矩为驱动支撑臂去支撑在托持块上。能够实现转动内杆时省力。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杆升降结构包括举升板、将举升板支撑在承载座上的举升板升降气缸、连接在举升板上的电机、设置在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和若干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内杆上的同主动齿轮啮合在一起的从动齿轮,所述内杆能够转动地穿设在举升板上且设有同举升板配合的而使得举升板能够举起内杆的挡块;所述外管升降机构为外管升降气缸,所述外管升降气缸一端同外管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承载座连接在一起。
[0013]作为优选,两个支撑座的所述行走轮一一对应地支撑在位于路基两侧的所述排水沟内。能够避免排水器压花路面而需要进行而成平整。
[0014]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一是针对软弱地基地下水位高特点,采用排水沟+集水井、倒虹吸管优化排水措施,可以保证路基水能顺利排放到地方水系中;二是对软弱原地面采用强力搅拌法就地固化处理,使路基表面迅速形成硬壳层,提高承载力;三是路基首层采用水泥、石灰双掺,有利于提高软弱地基水稳定性;四是首层和第二层采用厚层填筑,有利于路堤机械化施工;四是路堤采用弃土地固化土,路堤重量轻,避免不均匀沉降同时,做到资源节约、污染控制。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制作出的路堤的端面图;
[0016]图2为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排水器的外管和内杆都插入路基内时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排水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6为排水器的外管插入路基内杆拔出外管进行排水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7为排水器的外管拔出路基内杆插入路基内进行搅拌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排水沟1、集水井2、地方水系3、倒虹吸管6、表面硬壳层7、路基顶层8、基础层9、增高层10、走轮11、支撑座12、承载座13、通槽14、竖向连接孔15、排水槽16、排水口17、外管18、聚水腔19、内杆20、外管部水孔21、滤水网22、内杆部水孔23、外管升降结构24、举升板25、举升板升降气缸26、挡块27、电机28、主动齿轮29、从动齿轮30、凸起段31、外翻边32、水平铰轴33、搅拌杆34、支撑臂35、托持块36、路基40、导线竖杆38、连接耳39、螺栓41、螺母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堤主体、位于路基两侧的供地基内的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收集排水沟的水的集水井,集水井设置有用于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入地方水系的倒虹吸管,路堤主体支撑在对路基进行就地固化而形成的表面硬壳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堤主体包括路基顶层、两层基础层和若干位于路基顶层和基础层之间的增高层;基础层的压实厚度为43厘米~47厘米45cm;增高层的压实厚度为20 cm ~25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内设有混凝土支撑面层。4.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地基路堤结构的软弱地基路堤建造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座和若干排水单元,所述支撑座设有行走轮,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上表面设有沿路基宽度方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底壁上设有若干竖向连接孔,所有的排水单元的承载座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且通槽对接在一起形成排水槽,所述排水沟的两端同两个所述支撑座连接在一起,排水槽的两端设有位于所述排水沟上方的排水口,所述竖向连接孔内能够升降地连接有用于插入路基内的外管,所述外管内能够升降和转动地穿设有内部设聚水腔的内杆,所述外管的周面上设有外管部水孔,所述外管部水孔设有滤水网,所述聚水腔设有能够一一对应地同所述外管部水孔对齐的内杆部水孔,所述外管的上端通过外管升降结构同承载座连接在一起,所述内杆的上端同内杆升降结构和内杆旋转结构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弱地基路堤建造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外管部竖孔中的滤水网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个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穿设在外管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弱地基路堤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军黄凤鸣刘铁男陈永豪游喆万智饶建峰张西义潘俊俊赵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