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广泛分布花岗岩残积土,具有高天然含水率、高液限、中高压缩性、易软化和崩解、水稳性差等工程特性,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土。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不可避免的存在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常发生沿填挖结合部的纵向开裂甚至整体失稳。工程调研表明,填挖结合部的变形不协调是工程病害的根源,而水是导致工程病害的诱因。因此,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减小填挖结合部的不协调变形,在半填半挖路基工程设计时,于填挖结合部设置台阶15,并于填方侧和挖方侧设置排水沟、渗沟等截排坡面水。若路侧边沟养护不及时出现破损,边沟汇水会入渗路基中,软化路基结构。另外,广东省等多雨地区,地下水丰富,挖方边坡的地下潜水易向低处迁移入渗路基中,软化路基,特别是填挖结合部。总之,对于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来说,由于花岗岩残积土的水稳性差和中高压缩性,现有的技术措施对确保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花岗岩残积土底部隔离层、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填挖结合部处治区、花岗岩残积土挖方区的排水结构、土工格室防护区、强度补偿层和路面结构层七个部分,土工格室防护区的土工格室包括底部增强土工格室、全幅土工格室增强、土工格室护坡及土工格室增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的底部设置花岗岩残积土底部隔离层和底部增强土工格室;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与花岗岩残积土挖方区的填挖结合部设置台阶,台阶有台阶外包防渗土工布,台阶内侧设置排水渗沟,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边坡采用土工格室护坡;花岗岩残积土挖方区的顶部设置全幅土工格室增强和强度补偿层;在强度补偿层顶部设置路面结构层;花岗岩残积土挖方区的边部设置防渗土工布包裹的排水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级台阶设置一层土工格室增强和三道横向渗沟排除台阶纵向渗沟的汇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结构包括渗沟、盖板边沟、夯实黏土回填、反滤土工布及外包防渗土工布,反滤土工布及外包防渗土工布包裹夯实黏土回填,渗沟的上部为盖板边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的填筑厚度不超过15m,坡率为1:1.5~1:1.75,花岗岩残积土底部隔离层为填筑厚度不小于50cm的碎石土、砾石土或开山石渣填筑层,填挖结合部台阶为内倾4%的斜坡,台阶宽度不小于2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路面结构层的底基层和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底基层和基层为整幅全铺式结构,路面结构层上有封闭式中央分隔带,台阶处的土工格室为每两级台阶铺设一层土工格室,土工格室在填方区的长度不小于6m,台阶处的纵向渗沟为在台阶内侧从下至上全部布设,渗沟填料为洁净碎石,碎石为硬质或中硬质岩石,渗沟外侧和平台接触处包裹防渗土工布,与台阶高接触面布设台阶外包防渗土工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土工格室防护区包括底部增强土工格室、全幅土工格室增强、土工格室护坡及土工格室增强,土工格室防护区为花岗岩残积土路基边坡坡面满铺土工格室,格室空间内填充种植土,土工格室固定采用U型钢筋锚固,固定间距1m,U型钉型号为直径不小于12mm的二级及以上型号钢筋,U型钉的入土固定深度不小于50cm。8.一种多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半填半挖路基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第一步:测量放线,原地表的清表与压实,填挖结合部开挖台阶;第二步:在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的基底满铺土工格室,并沿土工格室的边缘开始卸土摊铺;第三步:反开挖进行最下部台阶纵向渗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徐凤银,王秋赞,张寿然,徐冠豹,程修龙,肖业铎,宋常军,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