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821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副车架结构包括车架本体,在沿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前侧和后侧,且所述车架本体设置有与车身连接的后安装点;底板,设于所述车架本体朝向地面的一侧,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前侧的方向延伸且与车身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诱导形变部,所述诱导形变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底板在所述诱导形变部发生形变,使得所述车架本体具有朝靠近所述车架本体的后侧方向运动的趋势,以使所述车架本体的后安装点剪切失效,实现所述车架本体从所述车身的脱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解决了现有的副车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容易威胁驾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的副车架
,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减弱路面震动给车身带来的冲击,提高悬挂系统的连接刚度,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此外,副车架还能降低发动机和路面震动所带来的噪音,提高汽车舱内的静音水平。
[0003]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正面碰撞是发生概率较高的工况。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副车架结构的设计对碰撞结果的影响较大。目前,车辆的副车架通常由多片厚度为2mm左右的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型,可以提高整车的悬架刚度,操控性能好。但是,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冲击力会通过副车架直接传递到驾驶室,威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整车安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副车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容易威胁驾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副车架结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结构包括:车架本体,在沿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前侧和后侧,且所述车架本体设置有与车身连接的后安装点;及底板,设于所述车架本体朝向地面的一侧,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前侧的方向延伸且与车身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诱导形变部,所述诱导形变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底板在所述诱导形变部发生形变,使得所述车架本体具有朝靠近所述车架本体的后侧方向运动的趋势,以使所述车架本体的后安装点剪切失效,实现所述车架本体从所述车身的脱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车架段,与所述车架本体连接;连接段,折弯连接于所述车架段;以及车身段,折弯连接于所述连接段,且朝远离所述车架段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车身段和所述车架段之间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构成所述诱导形变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车架段、所述连接段及所述车身段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加强筋;和/或,所述底板还包括翻边,所述翻边设于所述车架段、所述连接段以及所述车身段的边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有多条,多条所述加强筋中的至少一条穿过所述诱导形变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围成一具有开放空间的框架,所述车架段与所述横梁和/或纵梁连接,所述底板还包括加强段,所述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鹏程周大永王月曹国洋唐莉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