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晋中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56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保护箱、蓄水箱、支撑壳、两个防风沙装置与集水装置。保护箱中部开设有空心筒,保护箱底部设置有蓄水箱,空心筒内设置有支撑壳,支撑壳底部与蓄水箱连通,空心筒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防风沙装置,每个防风沙装置均包括固定座、风力驱动结构、传动结构、涡轮、弧形柱槽与升降结构,集水装置设置在两个弧形柱槽内的保护箱上,其与蓄水箱连通。通过动力输出方向一致的正转传动结构与反转传动结构带动升降结构顶部的隔沙结构进行对风沙的隔除,有益于根据风沙的大小升降隔沙结构的高度,在隔离风沙的同时,也在没有风沙时将隔沙结构降下,降低隔沙网的风化程度,提高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沙地是一种常见的地理环境,因为其成分特性较为松散,且沙地环境风沙较大,如果不重视其环境修复的话很容易造成荒漠化加剧,因此为了解决荒漠化问题,对于沙地植被生态环境的修复是必不可少的。
[0003]而现有的生态修复装置只是在树苗等植被的周围设置防沙网,主要是为了解决沙土流失的问题,但是在荒漠等沙地中,太阳与风沙是非常大的,所以单独设置的防沙网在没有风沙的天气中也要在太阳下暴晒,使用不久就会风化破损,达不到良好的保护植被的效果。
[0004]对于上述不足,需提供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包括:
[0007]保护箱,其中设置有空心筒;
[0008]两个防风沙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两侧,每个所述防风沙装置均包括:
[0009]固定座,设置在所述保护箱顶部,其上设置有风力驱动结构;
[0010]传动结构,与所述风力驱动结构传动连接,包括正转传动结构与反转传动结构,顺风方向时所述风力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正转传动结构转动,所述反转传动结构卸力;逆风方向时所述风力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反转传动结构转动,所述正转传动结构卸力,所述正转传动结构与反转传动结构的动力输出方向一致;
[0011]涡轮结构,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
[0012]弧形柱槽,设置在所述保护箱内,其内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与所述涡轮结构传动连接的螺纹杆及与螺纹杆螺接的螺纹套筒;
[0013]隔沙结构,包括设置在螺纹套筒顶部的弧形板和弧形板上设置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上边沿与所述弧形板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风力驱动结构包括:
[0015]第一转动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开设的U型槽内,其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
[0016]转动头,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其上设置有多个扇叶。
[0017]优选地,所述正转传动结构包括:
[0018]第一弧形尖角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一侧;
[0019]第二弧形尖角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下方的第二转动杆上,与所述第一弧形尖角齿轮啮合连接;
[0020]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杆上;
[0021]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保护箱内的第三转动杆上,其通过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
[0022]传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转动杆上,其上设置有与所述涡轮结构连接的传动带。
[0023]优选地,所述反转传动结构包括:
[0024]第三弧形尖角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另一侧;
[0025]第四弧形尖角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转动杆上,其通过第四齿条与另一个所述第三弧形尖角齿轮传动连接。
[0026]优选地,所述涡轮结构包括:
[0027]蜗杆,通过所述传动带与传动轮连接;
[0028]涡轮,设置在所述升降结构上,与所述蜗杆啮合。
[0029]优选地,还包括:
[0030]蓄水箱,设置在所述保护箱内底部,所述保护箱与蓄水箱之间设置有隔水板;
[0031]支撑壳,设置在所述空心筒内,其底部与所述蓄水箱连通,所述支撑壳为顶端开口的空心柱,其外壁设置有与所述隔水板配合的隔层,所述支撑壳底部设置有汲水柱,所述汲水柱内设置有汲水材料;
[0032]集水装置,设置在所述保护箱上,其与所述蓄水箱连通。
[0033]优选地,所述集水装置包括:
[0034]导水管,设置在所述保护箱内,其顶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保护箱外的半球形的导水头,其底部与所述蓄水箱连通;
[0035]进水漏斗,设置在所述导水头下方,且其底端与所述导水管连通;
[0036]冷凝管,一端穿过所述导水管与导水头连接;
[0037]冷凝器,设置在所述保护箱内,且与所述冷凝管另一端连接;
[0038]蓄电池,与所述冷凝器电连接。
[0039]优选地,所述保护箱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组件,所述太阳能组件与蓄电池电连接。
[0040]优选地,所述空心筒顶部两侧的所述保护箱上设置有弧形的集水板,所述空心筒侧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外侧设置有将所述蓄水箱和集水板连通的进水管。
[004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植被、树木等放置在支撑壳内,在有风时根据风的大小吹动带有扇叶的转动头转动,同时根据风向的不同转动头进行正反转,通过动力输出方向一致的正转传动结构与反转传动结构带动涡轮结构实现升降结构的升降,同时带动升降结构顶部的隔沙结构进行对风沙的隔除,有益于根据风沙的大小升降隔沙结构的高度,在隔离风沙的同时,也在没有风沙时将隔沙结构降下,降低隔沙网的风化程度,提高使用寿命。
[0042]2、对冷凝器通电,使得与其连接的冷凝管与导水头降温,通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通过进水漏斗进入导水管内,导入到蓄水池内,实现对日常环境中的水资源收集,同时通过支撑壳底部设置有汲水柱将收集的水为植被提供水分,解决了解决了恶劣环境下植物的由于缺水导致的成活率低、生长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004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的弧形尖角齿轮结构图;
[0046]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的俯视图。
[0047]附图标记说明:1

保护箱,2

蓄水箱,3

支撑壳,4

防风沙装置,5

集水装置,11

集水板,12

进水管,13

隔热层,14

隔水板,15

太阳能组件,31

汲水柱,32

汲水材料,33

隔层,41

固定座,42

风力驱动结构,43

传动结构,44

涡轮结构,45

弧形柱槽,46

升降结构,47

弧型板,48

防护网,51

导水管,52

导水头,53

进水漏斗,54

冷凝管,55

冷凝器,56

蓄电池,421

第一转动杆,42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箱(1),其中设置有空心筒;两个防风沙装置(4),分别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两侧,每个所述防风沙装置(4)均包括:固定座(41),设置在所述保护箱(1)顶部,其上设置有风力驱动结构(42);传动结构(43),与所述风力驱动结构(42)传动连接,包括正转传动结构与反转传动结构,顺风方向时所述风力驱动结构(43)驱动所述正转传动结构转动,所述反转传动结构卸力;逆风方向时所述风力驱动结构(43)驱动所述反转传动结构转动,所述正转传动结构卸力,所述正转传动结构与反转传动结构的动力输出方向一致;涡轮结构(44),与所述传动结构(43)传动连接;弧形柱槽(45),设置在所述保护箱(1)内,其内设置有升降结构(46),所述升降结构(46)包括与所述涡轮结构(44)传动连接的螺纹杆(461)及与螺纹杆(461)螺接的螺纹套筒(462);隔沙结构,包括设置在螺纹套筒(462)顶部的弧形板(47)和弧形板(47)上设置的防护网(48),所述防护网(48)上边沿与所述弧形板(4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驱动结构(42)包括:第一转动杆(421),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上开设的U型槽内,其与所述传动结构(43)传动连接;转动头(422),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421)上,其上设置有多个扇叶(42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沙地植被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转传动结构包括:第一弧形尖角齿轮(431),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421)一侧;第二弧形尖角齿轮(432),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421)下方的第二转动杆(433)上,与所述第一弧形尖角齿轮(431)啮合连接;第一齿轮(434),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杆(433)上;第二齿轮(436),设置在所述保护箱(1)内的第三转动杆(437)上,其通过第一齿条(435)与所述第一齿轮(434)传动连接;传动轮(438),设置在所述第三转动杆(437)上,其上设置有与所述涡轮结构(44)连接的传动带(43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沙地植被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燕武玉珍李平张嫣张谨华吴琼
申请(专利权)人:晋中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