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无钻机自平衡回转振动耦合碎岩钻进系统的振动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747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0
无钻机自平衡回转振动耦合碎岩钻进系统的振动机构,包括内钻头振动机构和外钻头振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无钻机自平衡回转振动钻进系统提供一种振动机构,该振动机构能够对内钻头和外钻头回转过程中,在不影响双钻头回转的前提下独立增加双钻头的轴向振动,从而提高钻头对岩石的破坏能力,同时能够较大程度减少内、外钻头的回转碎岩扭矩,实现钻头快速破岩目的。岩目的。岩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钻机自平衡回转振动耦合碎岩钻进系统的振动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钻井和钻探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地质钻探、水文水井钻井、油气钻井、科学钻探、地外星体和地下建筑救援钻孔等
的无钻机自平衡回转振动耦合碎岩钻进系统的振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专利号为201710082518.8的“一种井下扭矩自平衡有缆钻具系统”,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钻柱回转钻进产生的反扭矩危害,改变钻头单向碎岩对围岩的扰动强度,简化地面钻探装备和配套的工具及工艺方法,实现井内事故少,钻井成本低、能耗小和钻进效率高等目的。然而,其技术本身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如纯回转钻进效率低,极大地影响了钻进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配于无钻机自平衡回转振动耦合碎岩钻进系统的振动机构,通过独立振动辅助双钻头回转碎岩以提高钻进系统的钻进效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无钻机自平衡回转振动耦合碎岩钻进系统的振动机构,包括内钻头振动机构和外钻头振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钻机自平衡回转振动耦合碎岩钻进系统的振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钻头振动机构和外钻头振动机构;内钻头振动机构包括内钻头高频振动器腔体(1)、内钻头传动轴(2)、固定螺帽(3)、内钻头振动器上盖(4)、内钻头上轴承(5)、振动器(6)、内钻头振动器下盖(7)和内钻头下轴承(8);所述内钻头高频振动器腔体(1)设置有内钻头导向槽(101)和内钻头高频振动器腔体内壁(102);内钻头高频振动器腔体内壁(102)直径要大于内钻头振动器上盖(4)和内钻头振动器下盖(7)本体的外径;所述内钻头传动轴(2)设置有内钻头传动轴振动器固定面(201)和内钻头下轴承内圈限位台阶(202);内钻头传动轴振动器固定面(201)其上部设置有螺纹;所述内钻头振动器上盖(4)设置有内钻头上轴承外圈卡槽(401)、内钻头振动器上盖导向凸台(402)、内钻头振动器上卡槽(403)和内钻头振动器电缆孔(404),内钻头上轴承外圈卡槽(401)与内钻头上轴承(5)外圈过盈配合,内钻头振动器上盖导向凸台(402)与内钻头导向槽(101)滑动配合;固定螺帽(3)螺纹连接在内钻头传动轴振动器固定面(201)上部螺纹处对内钻头上轴承(5)进行挤压限位;所述振动器(6)设置有振动器本体(601)和振动器电缆(602);振动器(6)内孔与内钻头传动轴振动器固定面(201)间隙配合;振动器本体(601)的上端面与内钻头振动器上卡槽(403)紧密配合;振动器电缆(602)穿过内钻头振动器电缆孔(404);所述内钻头振动器下盖(7)设置有内钻头下轴承外圈卡槽(701)、内钻头振动器下盖导向凸台(702)和内钻头振动器下卡槽(703),内钻头下轴承外圈卡槽(701)与内钻头下轴承(8)外圈过盈配合;内钻头振动器下盖导向凸台(702)与内钻头导向槽(101)滑动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研高科彭雨征邱松金天宇朴建宇王龙滨谢晓波高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