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高效固氮菌的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456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0
一种水体高效固氮菌的培育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固氮菌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导向槽为四个,且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低温腔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壁上;密封板为两个,且分别活动插设在左右两侧的导向槽内,密封板的底部均开设有调节槽;升降调节机构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隔板下侧的上料腔和低温腔的内底部;承接板设置在箱体的内部;培育环境转移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内顶面上;旋转机构为三个,且分别设置在从左至右的三个隔板中部;制冷机本体固定嵌设在低温腔的后侧壁上;对培养环境的更换采用的是连续性的操作,操作更加方便,且能够对不同的培养环境之间进行分隔,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高效固氮菌的培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固氮菌培养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体高效固氮菌的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水体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调高,水体富营养化明显加剧,局部地区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体生态失衡。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机氮磷的转化及去除等方面,而对于有机氮在水体氮素循环中的作用缺乏有效认识,对能利用转化有机氮的氨化细菌和固氮菌研究较少;因此,亟需一种水体高效固氮菌的培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水体高效固氮菌的培育装置,对培养环境的更换采用的是连续性的操作,操作更加方便,且能够对不同的培养环境之间进行分隔,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箱体、箱门和隔板;箱体左右两侧壁上的通孔内均通过合页旋转设置有箱门;箱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设为上料腔、低温腔和加温加湿腔,且上料腔、低温腔和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高效固氮菌的培育装置,它包含箱体(1)、箱门(2)和隔板(3);箱体(1)左右两侧壁上的通孔内均通过合页旋转设置有箱门(2);箱体(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设为上料腔(4)、低温腔(5)和加温加湿腔(6),且上料腔(4)、低温腔(5)和加温加湿腔(6)内侧的中部均固定设置有隔板(3),隔板(3)的前后两侧壁分别固定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前后两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导向槽(7),所述的导向槽(7)为四个,且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低温腔(5)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壁上;密封板(8),所述的密封板(8)为两个,且分别活动插设在左右两侧的导向槽(7)内,密封板(8)的底部均开设有调节槽(9);升降调节机构(13),所述的升降调节机构(13)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隔板(3)下侧的上料腔(4)和低温腔(5)的内底部;承接板(10),所述的承接板(10)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培育环境转移机构(14),所述的培育环境转移机构(14)设置在箱体(1)的内顶面上;旋转机构(15),所述的旋转机构(15)为三个,且分别设置在从左至右的三个隔板(3)中部;制冷机本体(11),所述的制冷机本体(11)固定嵌设在低温腔(5)的后侧壁上,且制冷机本体(11)与外部电源连接;加热管(12),所述的加热管(12)固定设置在加温加湿腔(6)内部的后侧壁上,且加热管(12)与外部电源连接;加湿机构(16),所述的加湿机构(16)设置在加温加湿腔(6)的内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高效固氮菌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调节机构(13)包含:一号电机(13

1),所述的一号电机(13

1)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内底面上;所述的一号电机(13

1)与外部电源连接;偏心轴(13

2),所述的偏心轴(13

2)固定设置在一号电机(13

1)的输出轴上;调节块(13

3),所述的调节块(13

3)活动嵌设在调节槽(9)的内部;调节轴(13

4),所述的调节轴(13

4)的左端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偏心轴(13

2)的端部,调节轴(13

4)的右端垂直固定设置在调节块(13

3)的左侧壁上;打开一号电机(13

1),一号电机(13

1)的输出轴带动偏心轴(13

2)转动,偏心轴(13

2)带动调节轴(13

4)转动,调节轴(13

4)带动调节块(13

3)在调节槽(9)的内部运动,进而带动密封板(8)进行上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高效固氮菌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环境转移机构(14)包含:二号电机(14

1),所述的二号电机(14

1)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设置在箱体(1)左侧壁的上侧,所述的二号电机(14

1)与外部的电源连接;箱体(1)的内顶面开设有“T”形槽(14

2);丝杆(14

3),所述的丝杆(14

3)设置在“T”形槽(14

2)的内部,且丝杆(14

3)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T”形槽(14

2)内部的左右两侧壁旋接;丝杆(14

3)的左端通过轴承旋转穿过箱体(1)的左侧壁后,与二号电机(14

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T”形块(14

4),所述的“T”形块(14

4)活动嵌设在“T”形槽(14

2)的内部,且“T”形块(14

4)通过螺纹旋转套设在丝杆(14

3)上;移动板(14

5),所述的移动板(14

5)固定设置在“T”形块(14

4)的底面上;电动推杆(14

6),所述的电动推杆(14

6)垂直固定设置在移动板(14

5)的底面上;所述的电动推杆(14

6)与外部电源连接;一号电磁铁(14

7),所述的一号电磁铁(14

7)固定设置在电动推杆(14

6)的下端;承接板(10)的上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二号电磁铁(14

8),且一号电磁铁(14

7)与二号电磁铁(14

8)相活动吸引设置;所述的一号电磁铁(14

7)和二号电磁铁(14

8)均与外部电源连接;二号电机(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敏邱晓孙海莲王洋维拉邢军超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