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发热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22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发热线,包括发热线本体,发热线本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下卡板、上卡板、合页和连接部,下卡板的一侧和上卡板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下卡板的顶端和上卡板的底端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由碳纤维芯束、绝缘发热层、导热层、铜圈、铜线和橡胶保护层组成的发热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若干个铜圈和若干个铜线以及导热层相配合可有效提升发热线本体的导热性,同时在绝缘发热层与导热层的缝隙处均填充有填充海绵,通过设有的填充海绵与绝缘发热层、橡胶保护层相互配合可增强发热线本体的抗压性,同时避免发热线本体上的热量流失速度过快。热量流失速度过快。热量流失速度过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发热线


[0001]本技术涉及发热线
,具体为一种碳纤维发热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发热线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热导热效果差,且对温度的留存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碳纤维发热线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过长,大多是直接将其过长的部分进行收卷并未固定,这样可能会造成发热线交错打结在一起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发热线,包括发热线本体,所述发热线本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
[0005]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下卡板、上卡板、合页和连接部,所述下卡板的一侧和上卡板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所述下卡板的顶端和上卡板的底端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所述下卡板顶端上的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与上卡板的底端上的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分别一一相对应形成若干个限位孔,所述发热线本体的一端依次活动贯穿若干个限位孔,所述下卡板另一侧的中部和上卡板另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部一侧的两端分别活动插接在两个插槽的内部;
[0006]所述发热线本体由碳纤维芯束、绝缘发热层、导热层、铜圈、铜线和橡胶保护层组成,所述绝缘发热层被包裹与绝缘发热层的内部,所述绝缘发热层被包裹于导热层的内部,所述铜圈和铜线均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铜圈等间距活动套设在绝缘发热层的外表面上,若干个所述铜圈的外壁均与导热层的内壁接触,若干个所述铜线的一侧分别与若干个铜圈的内壁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铜线的另一侧均与绝缘发热层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导热层被包裹与橡胶保护层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下卡板顶部的一端开设有T形插孔,所述连接部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T形插孔的内部活动贯穿有内六角螺栓,所述内六角螺栓的底端螺纹插接在螺纹孔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绝缘发热层与导热层的缝隙处均填充有填充海绵。
[0009]优选的,所述下卡板的顶端和上卡板的底端上等间距开设的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的内部均固定设有橡胶片。
[0010]优选的,所述下卡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提手。
[0011]优选的,所述下卡板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撑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由碳纤维芯束、绝缘发热层、导热层、铜圈、铜线和橡胶保护层组成的发热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若干个铜圈和若干
个铜线以及导热层相配合可有效提升发热线本体的导热性,同时在绝缘发热层与导热层的缝隙处均填充有填充海绵,通过设有的填充海绵与绝缘发热层、橡胶保护层相互配合可增强发热线本体的抗压性,同时避免发热线本体上的热量流失速度过快;通过在发热线本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可对收线的发热线本体进行夹持固定,使得发热线本体被呈S形固定,这样则不会出现交错打结在一起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中发热线本体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图中:1、发热线本体;101、碳纤维芯束;102、绝缘发热层;103、导热层;104、铜圈;105、铜线;106、橡胶保护层;201、下卡板;202、上卡板;203、合页;204、连接部;3、内六角螺栓;4、填充海绵;5、橡胶片;6、提手;7、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发热线,包括发热线本体1,发热线本体1上设置有限位机构;
[0019]限位机构包括下卡板201、上卡板202、合页203和连接部204,下卡板201的一侧和上卡板202的一侧通过合页203铰接,下卡板201的顶端和上卡板202的底端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下卡板201顶端上的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与上卡板202的底端上的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分别一一相对应形成若干个限位孔,发热线本体1的一端依次活动贯穿若干个限位孔,下卡板201另一侧的中部和上卡板202另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插槽,连接部204一侧的两端分别活动插接在两个插槽的内部;
[0020]发热线本体1由碳纤维芯束101、绝缘发热层102、导热层103、铜圈104、铜线105和橡胶保护层106组成,绝缘发热层102被包裹与绝缘发热层102的内部,绝缘发热层102被包裹于导热层103的内部,铜圈104和铜线105均有若干个,若干个铜圈104等间距活动套设在绝缘发热层102的外表面上,若干个铜圈104的外壁均与导热层103的内壁接触,若干个铜线105的一侧分别与若干个铜圈104的内壁固定连接,若干个铜线105的另一侧均与绝缘发热层102的外表面接触,导热层103被包裹与橡胶保护层106的内部。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下卡板201顶部的一端开设有T形插孔,连接部204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T形插孔的内部活动贯穿有内六角螺栓3,内六角螺栓3的底端螺纹插接在螺纹孔的内部,通过在T形插孔的内部活动贯穿有内六角螺栓3,且内六角螺栓3的底端螺纹插接在螺纹孔的内部,这样可对连接部204进行固定,防止连接部204一侧的两端分别从下卡板201另一侧中部开设的插槽和上卡板202另一侧中部开设的插槽中脱离。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绝缘发热层102与导热层103的缝隙处均填充有
填充海绵4,通过设有的填充海绵4依靠自身的柔软性可增强发热线本体1的抗压性,同时也可降低发热线本体1散热的速度,避免发热线本体1上的热量流失速度过快。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下卡板201的顶端和上卡板202的底端上等间距开设的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的内部均固定设有橡胶片5,通过设有的橡胶片5可增加下卡板201的顶端和上卡板202的底端上等间距开设的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与发热线本体1的摩擦性,从而对发热线本体1固定的更紧。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下卡板201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提手6,通过设有的提手6方便对下卡板201进行移动。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下卡板201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撑块7,通过设有的四个支撑块7相互配合可对下卡板201起到支撑的作用。
[0026]工作原理:在发热线本体1与外部电子控制设备之间连接使用时,通过外部电子控制设备上的控制器上促使碳纤维芯束101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发热线,包括发热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本体(1)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下卡板(201)、上卡板(202)、合页(203)和连接部(204),所述下卡板(201)的一侧和上卡板(202)的一侧通过合页(203)铰接,所述下卡板(201)的顶端和上卡板(202)的底端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所述下卡板(201)顶端上的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与上卡板(202)的底端上的若干个半圆弧形卡槽分别一一相对应形成若干个限位孔,所述发热线本体(1)的一端依次活动贯穿若干个限位孔,所述下卡板(201)另一侧的中部和上卡板(202)另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部(204)一侧的两端分别活动插接在两个插槽的内部;所述发热线本体(1)由碳纤维芯束(101)、绝缘发热层(102)、导热层(103)、铜圈(104)、铜线(105)和橡胶保护层(106)组成,所述绝缘发热层(102)被包裹与绝缘发热层(102)的内部,所述绝缘发热层(102)被包裹于导热层(103)的内部,所述铜圈(104)和铜线(105)均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铜圈(104)等间距活动套设在绝缘发热层(102)的外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高杰刘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瑞创电热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