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12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节油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尾气处理方式简单,对尾气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发动机、控制器、供油箱、汽油泵、喷油器和输油管道,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汽油泵和所述喷油器,所述供油箱通过所述输油管道连通所述发动机,发动机内设置有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气回收单元和空气供给单元,所述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口连通所述尾气回收单元,所述尾气回收单元连通所述进气歧管的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子阀,所述空气供给单元连通所述进气歧管的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子阀,所述第一电子阀和所述第二电子阀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节油设备相关的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及一种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均会产生尾气排放,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由于汽车运行严重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给净化处理技术带来一定的限制。现有的尾气处理方式多是在汽车内部设置过滤装置对尾气过滤后再进行排放,对尾气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尾气处理方式简单,对尾气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发动机、控制器、供油箱、汽油泵、喷油器和输油管道,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汽油泵和所述喷油器,所述供油箱通过所述输油管道连通所述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内设置有进气歧管,还包括尾气回收单元和空气供给单元,所述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口连通所述尾气回收单元,所述尾气回收单元连通所述进气歧管的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子阀,所述空气供给单元连通所述进气歧管的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子阀,所述第一电子阀和所述第二电子阀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0005]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0006]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主要包括尾气回收单元和空气供给单元,其中尾气回收单元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进气管连通发动机,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口连通尾气回收单元的进气口设置,使得发动机正常运行排出的尾气能够直接进入尾气回收单元,经过尾气回收单元处理后二次进入发动机内进行燃烧,一方面对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进行了过滤净化,降低了尾气的排放量,另一方面由于尾气内含有未燃烧的可燃气体,回流至发动机后进行二次燃烧有效降低了油耗,达到了节油的目的;空气供给单元通过设置有第二电子阀的第二进气管连通发动机设置,且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子阀,其中第一电子阀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调控第一进气管的通断,第二电子阀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调控第二进气管的通断,使得能够根据车辆的实际运行功率,在稳定的功率下将处理后的尾气充入发动机内,辅以控制器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以对处理后的尾气进行二次燃烧,在节油的同时,确保了发动机的稳定运行,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行驶。
[0007]进一步地,所述尾气回收单元包括第一进气管、尾气过滤箱和混合净化箱,所述第
一进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混合管道连通所述进气歧管,所述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口通过第一输气管道连通所述尾气过滤箱的进气口,所述尾气过滤箱的一号排气口通过第二输气管连通所述混合净化箱的进气口,所述混合净化箱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进气口。
[0008]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0009]该尾气回收单元的尾气过滤箱通过第一输气管直接连通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口,即将发动机排放出的尾气直接沿第一输气管输送至尾气过滤箱,由于第二输气管连通尾气过滤箱与混合净化箱,因此尾气过滤箱可以直接将接收到的尾气经过滤处理后沿第二输气管输送至混合净化箱,由于混合净化箱的出气口连通第一进气管的进气口,则混合净化箱可以将与氧气充分混合后的混合尾气输送至混合管道内,该尾气回收单元保证了输送至混合管道的混合尾气能够充分燃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电子阀,所述混合净化箱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尾气过滤箱上还设置有二号排气口,所述二号排气口上设置有第四电子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电子阀和所述第四电子阀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0011]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0012]第二输气管上的第三电子阀能够管控第二输气管的通断,混合净化箱内的压力传感器能够有效监测混合净化箱内侧壁承受到的压力,即能够有效获取混合净化箱内的气体容量,尾气过滤箱上设置的二号排气口能够直接将过滤后的尾气排出,且通过管控第二排气口通断的第四电子阀进行控制,其中控制器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第三电子阀和第四电子阀,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压力传感器传输的数据确认混合净化箱内的气体容量,在确认混合净化箱内的混合尾气容量达到预设容量时,关闭第三电子阀,即不再由尾气过滤箱向混合净化箱内输送过滤后的尾气,开通第四电子阀,直接将经过尾气过滤箱的过滤后的尾气排放至外界,在保证尾气回收单元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同时有效降低尾气的污染率,结构简单合理,环保、经济效益较高。
[0013]进一步地,所述空气供给单元包括第二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空气滤清器,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所述混合管道连通所述进气歧管。
[0014]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0015]空气供给单元的第二进气管通过空气滤清器与外界连通,保证了沿第二进气管输入混合管道内的气体洁净度,避免了灰尘进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汽油泵将所述供油箱内的汽油沿所述输油管道泵入所述喷油器,所述喷油器将所述汽油雾化后喷入所述混合管道。
[0017]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0018]汽油泵将供油箱内的汽油沿输油管泵入喷油器内,喷油器则将雾化后的汽油喷入混合管道内,即能与通过第二进气管进入的气体进行充分混合,也能与通过第一进气管进入的混合尾气进行充分混合,保证了沿进气歧管进入发动机内部的混合气体的充分燃烧度,有效节约油耗。
[0019]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所述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方法包括:
[0020]获取接收到的车辆运行功率需求参数;
[0021]根据接受到的所述车辆运行功率需求参数触发控制器开启所述第一电子阀、且关闭所述第二电子阀,控制所述尾气回收单元将收集到的尾气输入发动机内进行二次燃烧。
[0022]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接受到的所述车辆运行功率需求参数触发控制器开启所述第一电子阀、且关闭所述第二电子阀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3]分析所述车辆运行功率需求参数;
[0024]在确认所述车辆运行功率需求参数大于预设功率参数时,触发控制器进入高功率运行模式,所述高功率运行模式为控制器开启所述第二电子阀、且关闭所述第一电子阀,保持所述空气供给单元为所述发动机供给常用混合气体;
[0025]在确认所述车辆运行功率需求参数小于预设功率参数时,触发控制器进入低功率运行模式,所述低功率运行模式为控制器开启所述第一电子阀、且关闭所述第二电子阀,保持所述尾气回收单元为所述发动机供给备用混合气体。
[0026]进一步地,所述在确认所述车辆运行功率需求参数大于预设功率参数时的步骤还包括:
[0027]获取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参数;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发动机、控制器、供油箱、汽油泵、喷油器和输油管道,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汽油泵和所述喷油器,所述供油箱通过所述输油管道连通所述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内设置有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气回收单元和空气供给单元,所述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口连通所述尾气回收单元,所述尾气回收单元通过第一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歧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子阀,所述空气供给单元通过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歧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子阀,所述第一电子阀和所述第二电子阀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使得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和所述第二电子阀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回收单元包括第一进气管、尾气过滤箱和混合净化箱,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混合管道连通所述进气歧管,所述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口通过第一输气管道连通所述尾气过滤箱的进气口,所述尾气过滤箱的一号排气口通过第二输气管连通所述混合净化箱的进气口,所述混合净化箱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进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电子阀,所述混合净化箱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尾气过滤箱上还设置有二号排气口,所述二号排气口上设置有第四电子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电子阀和所述第四电子阀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节油用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供给单元包括第二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空气滤清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氢本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