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芋疫病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933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芋疫病的杀菌组合物。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烯酰吗啉或甲霜灵二元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中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烯酰吗啉或甲霜灵的杀菌机制不同,可以延缓芋疫病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可以延长杀菌组合物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中2种有效有效成分在以一定质量比进行复配时,无交互抗性,表现出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与单一有效成分相比,可以提高对芋疫病的防治效果,有利于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和防治成本,可以为开发新型药剂提供支持。开发新型药剂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芋疫病的杀菌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芋疫病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芋属天南星科芋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球茎富含淀粉、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世界各地广为栽培的蔬菜和粮食作物。目前广西已成为全国芋头的主要产区之一。
[0003]芋疫病是芋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也可危害球茎。初发病时,叶面出现黄褐色圆形斑点,后逐渐扩大,有明显的浓淡相间的同心轮纹,边缘有墨绿色的水渍状环。几个病斑常愈合成不规则形,病斑中央部分后期腐烂穿孔,严重时仅残留叶脉。经研究发现,芋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的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侵染引起。
[0004]目前化学药剂是防治芋疫病的主要手段,常用的化学药剂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但由于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治使得芋疫病对现有很多化学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的抗药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往往会加大药剂的施用剂量,这样会进一步加快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也会加大防治成本,加大农药残留。因此,研究并开发新型药剂很有必要。
[0005]氟唑菌酰羟胺是由先正达发现并开发的最新一代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其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呼吸作用过程中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影响病原真菌的呼吸,阻碍能量代谢,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导致其死亡,具有高效、广谱和低毒等优点。申请号CN201910756614.5,公开了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并具体公开了氟唑菌酰羟胺和氨基寡糖素以一定质量比进行复配对小麦赤霉病和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0006]将不同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研制农药新产品和防治抗性病虫害的常用手段,复配后的药剂会表现出:拮抗作用、相加作用和增效作用,与单一药剂相比,表现出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可以有效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将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烯酰吗啉或甲霜灵以一定质量比复配后,对芋疫病病原菌表现出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基于此可以为开发新型药剂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芋疫病的杀菌组合物,以解决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存在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烯酰吗啉或甲霜灵二元复配而成。
[0010]作为优选,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的质量比为1

3:25

1。
[0028]上式中:D
‑‑
菌落增长直径;D1‑‑
菌落直径;D2‑‑
菌饼直径。
[0029][0030]上式中:I
‑‑
菌丝抑制率;D0‑‑
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D
t
‑‑
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
[0031][0032]上式中:ATI
‑‑
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S
‑‑
标准药剂的EC
50
,单位为mg/L;M
‑‑
供试药剂的EC
50
,单位为mg/L。
[0033]TTI=TI
A
×
P
A
+TI
B
×
P
B
[0034]上式中:TTI
‑‑
混剂的理论毒理指数;TI
A
‑‑
A药剂的毒力指数;P
A
‑‑
A药剂在混剂中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
B
‑‑
B药剂的毒力指数;P
B
‑‑
B药剂在混剂中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0035][0036]上式中:CTC
‑‑
共毒系数;ATI
‑‑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
‑‑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0037]根据共毒系数(CTC)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

3。
[0038]表1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复配对芋疫病病原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0039]药剂名称及配比EC
50
(mg/L)ATITTICTC氟唑菌酰羟胺0.67100.00
‑‑‑‑
氰霜唑4.5214.82
‑‑‑‑
氟唑菌酰羟胺1:氰霜唑251.4645.8918.10253.55氟唑菌酰羟胺1:氰霜唑201.0365.0518.88344.55氟唑菌酰羟胺1:氰霜唑150.7293.0620.15461.89氟唑菌酰羟胺1:氰霜唑100.43155.8122.57690.47氟唑菌酰羟胺1:氰霜唑71.5144.3725.47174.21氟唑菌酰羟胺1:氰霜唑51.8636.0229.02124.13氟唑菌酰羟胺1:氰霜唑30.64104.6936.12289.85氟唑菌酰羟胺1:氰霜唑10.25268.0057.41466.81氟唑菌酰羟胺2:氰霜唑10.39171.7971.61239.91氟唑菌酰羟胺3:氰霜唑10.13515.3878.71654.82
[0040]由表1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在质量比为1

3:25

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复配后对芋疫病病原菌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质量比为1:10和3:1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了690.47和654.82,增效作用尤其显著。
[0041]表2氟唑菌酰羟胺和烯酰吗啉复配对芋疫病病原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0042][0043][0044]由表2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和烯酰吗啉在质量比为1

10:5

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氟唑菌酰羟胺和烯酰吗啉复配后对芋疫病病原菌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5]表3氟唑菌酰羟胺和甲霜灵复配对芋疫病病原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0046]药剂名称及配比EC
50
(mg/L)ATITTICTC氟唑菌酰羟胺0.67100.00
‑‑‑‑
甲霜灵6.1710.86
‑‑‑‑
氟唑菌酰羟胺1:甲霜灵403.2920.3613.03156.25氟唑菌酰羟胺1:甲霜灵302.1131.7513.73231.20氟唑菌酰羟胺1:甲霜灵200.57117.5415.10778.24氟唑菌酰羟胺1:甲霜灵100.62108.0618.96569.88氟唑菌酰羟胺1:甲霜灵71.3350.38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烯酰吗啉或甲霜灵二元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氰霜唑的质量比为1

3:2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烯酰吗啉的质量比为1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芳练董伟清刘莉莉蒋慧萍韦绍龙邱祖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