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690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旋转底座,顶板,所述旋转底座与顶板之间设置多根水管,每根水管外侧设置至少一个喷头,旋转底座1上设置水箱,以及与水箱配合的水泵,所述水管通过水泵与水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传统机械结构,电源带动水泵从水箱中抽取消毒液,进入水管,从可调节式喷头喷出,结构简单,尤其适合列车折返时间消毒,效率高,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消毒
,具体涉及一种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在公共交通领域客流量巨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其中地铁客运量达到227.76亿人次,铁路客运量达到366002万人次,民航客运量达到7.1亿人次,在疫情的影响下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采用人工消毒的的方法对公共交通工具进行消毒,平均一辆车底一天需要进行3次消毒,每一辆车底需要一名消毒人员每天消毒一个半小时,对现有的消毒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消毒装置大多数采用紫外消毒的方式,一台消毒装置的价格大约在100000元左右,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十分巨大的负担。目前列车上现有的消毒方式大多是人工消毒,不仅耗费人力,消毒效率比较低,且存在消毒死角,对车底的消毒有效率大幅下降,无法满足高效消毒、安全投入运行的需求,特别是在列车到达终点折返的期间内,更难进行彻底的消毒,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的消毒装置大多是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时间长,价格昂贵,不适合用于列车折返时间内的高频率消毒。目前还未有一种针对列车实现短时高效消毒的消毒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列车消毒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列车消毒效率低、存在消毒死角和安全隐患、消毒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底座,顶板,所述旋转底座与顶板之间设置多根水管,每根水管外侧设置至少一个喷头,旋转底座1上设置水箱,以及与水箱配合的水泵,所述水管通过水泵与水箱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底座与顶板之间设置多根立杆,所述立杆上设置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用于固定喷头。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上设置开口,所述开口与喷头的喷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喷头的喷口从所述开口处向外喷撒消毒液。
[000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底座与顶板之间设置多根立杆,所述立杆为空心管材,所述水管分别设置于立杆内,立杆对应于喷头喷口的位置设置开口用于喷出消毒液。
[0008]进一步的,所述立杆的内部和/或外部设置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喷头的位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水泵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喷头为喷洒量调节式喷头。
[0011]进一步的,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源、水泵、喷头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水泵、喷头的开启和闭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立杆之间设置侧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立杆与顶板、旋转底座之间设置有筋板。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传统机械结构,电源带动水泵从水箱中抽取消毒液,进入水管,从可调节式喷头喷出,对待消毒区域进行消毒;利用立杆的作用,通过轴承座对水管和喷头进行有效固定,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再利用侧板、顶板的作用,起到固定和提高冲击力效果,还能使消毒装置呈现美观的造型。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装置体积小,结构精简,利用传统机械结构,电源带动使水泵从水箱中抽取消毒液,进入水管,从可调节式喷头喷出,在喷洒过程中控制旋转底座进行旋转,控制可调节喷头的闭合和角度,用于控制喷出水雾的液滴大小和细度,以及喷洒的角度和喷洒半径,对待消毒区域进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消毒。本技术公开的消毒装置结构简单,适合用于列车消毒,特别适用于在列车折返的短暂期间对列车进行消毒,消毒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旋转底座;2、顶板;3、立杆;4、水管;5、喷头;6、轴承座;7、水箱;8、水泵;9、电源;10、侧板;1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一种消毒装置,如图1

2所示,包括旋转底座1,所述旋转底座1包括圆形底座和位于圆形底座上部的多边形旋转底板,所述多边形旋转底板通过螺栓和/或螺母安装设置在圆形底座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底板为六边形旋转底板;所述旋转底座1上设置水箱7,水箱7用于盛放消毒液,旋转底座1上还设置有电源9,所述电源9设置在水箱7的侧面;旋转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水箱7相互配合的水泵8,水泵8与电源9电性连接;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顶板2,顶板2与旋转底座1之间设置多组立杆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6根立杆3,所述立杆3与所述旋转底座、顶板固定连接提供支撑作用;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多组水管4,所述水管通过水泵与水箱连接,水管设置于旋转底座与顶板之间,每根水管4上设置至少一个喷头5,在本实施例中每根水管上设置两个喷头5,所述喷头为可调节式喷头,通过调节喷头的闭合和角度,可控制喷出水雾的液滴大小和细度,以及喷喷洒的角度和半径;所述立杆3上设置轴承座6,轴承座6的数目与喷头数一致,所述轴承座固定喷头,轴承座6上设置开口11,所述开口11与喷头5的喷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喷头的喷口从所述开口处向外喷撒消毒液,在喷洒过程中所述立杆和轴承座为喷头5和水管4提供支撑作用,提高所述消毒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每两根立杆3之间设置侧板10,侧板10对应于喷头喷口的位置设置开孔,所述喷头喷口通过所述开口向外喷洒消毒液。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
单元与所述电源、水泵、喷头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水泵、喷头的开启和闭合。
[0023]所述电源9为可拆卸和/或可更换的交流或直流电源,例如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等;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源9的外部还可包括防水外壳(图中未示出);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毒装置内部不包括电源9,在所述装置的外部设置电源接口,所述接口与外部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为所述消毒装置供电。
[0024]所述底板、顶板、旋转底座和侧板选自亚克力板、聚氯乙烯板、聚丙烯酸酯板、聚酯板、聚碳酸酯板中的至少一种。
[0025]所述立杆通过铆接、粘结、焊接、螺钉和/或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2和旋转底座1上。
[0026]参阅图1,立杆3的外侧皆设置有与喷头5相连接的轴承座6,立杆3与亚克力顶板2、旋转底座1之间皆设置有筋板,便于保证立杆3的稳定性。
[0027]实施例二:
[00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立杆3为空心刚性管材,立杆3上不再设置轴承座6,所述水管4内置于所述立杆3内,立杆的内部和/或外部设置固定件(图中未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底座(1),顶板(2),所述旋转底座(1)与顶板(2)之间设置多根水管(4),每根水管(4)外侧设置至少一个喷头(5),旋转底座(1)上设置水箱(7),以及与水箱(7)配合的水泵(8),所述水管(4)通过水泵(8)与水箱(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1)与顶板(2)之间设置多根立杆(3),所述立杆(3)上设置轴承座(6),所述轴承座(6)用于固定喷头(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6)上设置开口(11),所述开口(11)与喷头(5)的喷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喷头(5)的喷口从所述开口(11)处向外喷撒消毒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1)与顶板(2)之间设置多根立杆(3),所述立杆为空心管材,所述水管(4)分别设置于立杆(3)内,立杆(3)对应于喷头(5)喷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卓郑新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