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一体式机架的卧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82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6
一种具备一体式机架的卧式千斤顶,属于举升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有主体机架、起重臂、一对连杆以及通过液压组件作用于起重臂的揿手,特点是:主体机架为一体式结构,其包括有一对相向设置的墙板,起重臂与两侧的墙板铰接在一起,在该对墙板之间由前端到后端依次焊接有一前轮轴、一前挡杆与一后挡杆,前轮轴的两端端部均探出两侧的墙板,在该对墙板中段上沿并朝向内侧均焊接有连杆铰接轴,在该对墙板后端上沿位置处且朝向内侧还均焊接有揿手铰接轴,两连杆的一端端部与各自对应的两侧的连杆铰接轴铰接,且揿手的左右两侧端部也分别与两侧的揿手铰接轴铰接。优点:简化连接结构,减少零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争力。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一体式机架的卧式千斤顶


[0001]本技术属于举升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具备一体式机架的卧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诸如乘用车、商用车等的机动交通工具已经广泛作为日常通勤或货物运输的工具进行使用,在遇上意外交通事故、人为疏忽失误、不可抗力因素或内部机械损坏等等情况时必须进行维修作业,而特别对于质量极大的各式机动多轮交通工具,就需要用到人工可简易操作以顶起车辆从而便于修理的千斤顶设备。
[0003]而上述卧式千斤顶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的小行程内顶开重物的小型起重设备,其具有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的优点。但是目前现有的卧式千斤顶设备也存在着零部件数量较多的问题,请参见图4与图5,示出了现有的卧式千斤顶机构,主要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单体式的墙板11、铰接在两单体式的墙板11上的起重臂2、连杆3和揿手4,连杆3同样与两个单体式的墙板11铰接,而揿手4能够通过液压组件(图中未示出)驱动起重臂2工作,在起重臂2的一端端部还连接有一托举座21,两个单体式的墙板11之间穿设有前轮轴12与前挡杆13,在前轮轴12上设置有卡簧来实现对其的连接固定作用,在两个墙板11之间的后段还穿设有一后挡杆14,该后挡杆14通过尼龙挡套141、后挡杆弹垫142以及后挡杆螺栓143实现与两侧的两个单体式的墙板11的定位连接;而在两个单体式的墙板11的中段上沿位置处还均开设有一起重臂连接轴定位孔15,而在起重臂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端部上活动地穿设有一起重臂连接轴22,且在该起重臂连接轴22上还安装有实现其定位连接的卡簧,在两个单体式的墙板11的中段上沿靠近于起重臂连接轴15的位置处朝向内侧还均连接有一连杆铰接轴16,该连杆铰接轴16通过一平垫161、一连杆铰接轴弹垫162、一连杆铰接轴螺母163实现与单体式的墙板11的定位连接,揿手4则连接在两个单体式的墙板11之间的后端上沿位置处,且该揿手4通过揿手螺栓41与揿手弹垫42实现与两个单体式的墙板11的连接;此外,而在两个连杆3长度方向的远离连杆铰接轴16的一端端部之间连接有一托举座铰接轴31,托举座21铰接在该托举座铰接轴31上从而实现与两侧连杆3的连接,并且该托举座铰接轴31的轴向两端同样设置有卡簧从而实现对于托举座铰接轴31的连接固定作用。上述结构为了实现对于各个部件尤其是铰接轴的定位连接,会用到数量繁多的卡簧、垫片以及螺栓、螺母等的紧固件,一方面导致了现有卧式千斤顶的结构复杂,零件数目多,从而导致了生产成本的高昂,过多外露的零件也会导致整体的视觉观感较差,并且也需要大量人工进行装配,安装过程也十分繁琐;另一方面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在各个部件进行组装之前,需要对单体式的墙板11、起重臂2、连杆3以及揿手4等零件进行相应的喷涂作业,之后再在流水线上对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流程相当复杂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4]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卧式千斤顶的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耐用,通过将原先需要紧固件进行定位安装的零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安装从而优化结构并大幅减少零件数量、同时实现机架与其他部件的一体化喷涂并大大提高装配效率的具备一体式机架的卧式千斤顶。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成的,一种具备一体式机架的卧式千斤顶,包括有主体机架、起重臂、一对连杆以及通过液压组件作用于起重臂的揿手,所述主体机架为一体式结构,且该主体机架包括有一对相向设置的墙板,所述起重臂与两侧的墙板铰接在一起,在该对墙板之间由前端到后端依次焊接有一前轮轴、一前挡杆与一后挡杆,所述前轮轴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均探出两侧的墙板,在该对墙板中段上沿并朝向内侧均焊接有一连杆铰接轴,且在该对墙板后端上沿位置处并且朝向内侧还均焊接有一揿手铰接轴,而两个所述连杆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则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两侧的连杆铰接轴铰接在一起,且揿手的左右两侧端部也分别与两侧的揿手铰接轴铰接在一起。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起重臂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连接有一托举座,在两个所述连杆长度方向的远离连杆铰接轴的一端端部之间焊接有一托举座铰接轴,所述托举座与该托举座铰接轴铰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托举座与两侧所述连杆的铰接。
[0008]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墙板中段上沿并且靠近于所述连杆铰接轴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一起重臂连接轴定位孔,在所述起重臂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焊接固定有一起重臂连接轴,且该起重臂连接轴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铰接在起重臂连接轴定位孔内,从而实现起重臂与两侧墙板的铰接安装。
[0009]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墙板中段上沿并且靠近于所述连杆铰接轴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一起重臂连接轴定位孔,在所述起重臂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活动地穿设有一起重臂连接轴,而所述起重臂连接轴穿过两侧的起重臂连接轴定位孔并与其实现配合连接,在该起重臂连接轴长度方向的两端近端部位置处还嵌设有起重臂连接轴卡簧。
[0010]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墙板均为前侧低后侧高的楔形板件结构构造,且在该墙板的前段上沿构成有向外延伸的上翻边。
[0011]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两个墙板的外侧表面的后段上均连接有一后轮安装座。
[0012]本技术由于将前轮轴、前挡杆与后挡杆一体式焊接在两个墙板之间,同时在两个墙板之间的中段焊接了连杆铰接轴,并在两个墙板内侧面的后段均焊接了揿手铰接轴,两个连杆能够分别铰接在两侧的连杆铰接轴上,而揿手能够铰接在两侧的揿手铰接轴上,此外托举座铰接轴也焊接在两侧的连杆之间,因而相较于现有的卧式千斤顶设备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大大简化了连接结构,并且摒弃了数量繁多的卡簧、垫片以及螺栓、螺母等的紧固件,大幅减少了零件数量;同时能实现机架与其他部件的一体化喷涂,从而优化生产步骤并提高装配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摒弃外露零部件,也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视觉美观度,增强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千斤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4中现有技术的千斤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0018]图中:1.主体机架、11.墙板、111.上翻边、112.后轮安装座、12.前轮轴、13.前挡杆、14.后挡杆、141.尼龙挡套、142.后挡杆弹垫、143.后挡杆螺栓、15.起重臂连接轴定位孔、16.连杆铰接轴、161.平垫、162.连杆铰接轴弹垫、163.连杆铰接轴螺母、17.揿手铰接轴;2.起重臂、21托举座、22.起重臂连接轴、221.起重臂连接轴卡簧;3.连杆、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一体式机架的卧式千斤顶,包括有主体机架(1)、起重臂(2)、一对连杆(3)以及通过液压组件作用于起重臂(2)的揿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架(1)为一体式结构,且该主体机架(1)包括有一对相向设置的墙板(11),所述起重臂(2)与两侧的墙板(11)铰接在一起,在该对墙板(11)之间由前端到后端依次焊接有一前轮轴(12)、一前挡杆(13)与一后挡杆(14),所述前轮轴(12)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均探出两侧的墙板(11),在该对墙板(11)中段上沿位置处并朝向内侧均焊接有一连杆铰接轴(16),且在该对墙板(11)后端上沿位置处并且朝向内侧还均焊接有一揿手铰接轴(17),而两个所述连杆(3)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则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两侧的连杆铰接轴(16)铰接在一起,且揿手(4)的左右两侧端部也分别与两侧的揿手铰接轴(17)铰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一体式机架的卧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重臂(2)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连接有一托举座(21),在两个所述连杆(3)长度方向的远离连杆铰接轴(16)的一端端部之间焊接有一托举座铰接轴(31),所述托举座(21)与该托举座铰接轴(31)铰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托举座(21)与两侧所述连杆(3)的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晓明殷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