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工具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668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冷却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地面冷却部件、机载冷却部件、机载发热部件、管路、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地面冷却部件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控制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控制阀连接;机载冷却部件通过管路与第一控制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控制阀连接;机载发热部件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控制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控制阀连接;控制模块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机载发热部件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机载冷却部件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交通工具高温环境状态下的冷却能力。通工具高温环境状态下的冷却能力。通工具高温环境状态下的冷却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工具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上,存在大量的机载、车载设备,例如电池,电机与机载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利用能源如电池的电能和燃料的化学能才能正常工作,由于机载,车载设备工作效率无法达到100%,会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导致设备温度升高,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甚至损坏设备。为此,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冷却。传统的液冷方式通过利用冷却剂带走设备中的热量,并通过换热器的风冷或者利用压缩机进行强制换热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同时换热器与压缩机是整个冷却系统无法省略的部件,会增加交通工具重量。此外,这种冷却方式依靠高温设备与外界的温差才能实现换热,在高温环境中,外界环境温度较高,两者之间温差较小,这种冷却方式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冷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冷却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地面冷却部件、机载冷却部件、机载发热部件、管路、第一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工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地面冷却部件、机载冷却部件、机载发热部件、管路、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地面冷却部件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控制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控制阀连接;机载冷却部件通过管路与第一控制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控制阀连接;机载发热部件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控制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控制阀连接;控制模块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机载发热部件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机载冷却部件的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三通控制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冷却部件包括:冷却设备、地面液体泵和管路;冷却设备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地面液体泵连接;冷却设备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控制阀连接,地面液体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控制阀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机载冷却部件包括:机载液体泵、换热器和储液箱;换热器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机载液体泵连接,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储液箱连接,机载液体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控制阀连接;储液箱通过管路与第二控制阀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感应机载冷却部件中管路的温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载发热部件为发动机、液冷散热模块和管路;发送机与液冷散热模块物理接触,液冷散热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志鹏何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