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63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5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动力系统,包括提供动力的动力源;行走系统,包括能被动力系统驱动的车轮;脚蹬,供踩踏;脚蹬支撑件,支撑脚蹬,脚蹬支撑件连接到车架;换挡组件,包括连接到传动系统的连杆,换挡组件还包括换挡件以及换挡踏板,换挡件包括与脚蹬支撑件连接的转动连接点,换挡件能绕转动连接点相对脚蹬支撑件转动,换挡件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连杆可被连接到第一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上,换挡件具有穿过转动连接点的中线,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基本相对中线对称,换挡踏板相对设置于中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其换挡结构可以根据需求更换换挡方向,且更换方式简单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摩托车的换挡方向单一,用户难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换挡方向进行更改,不便于用户使用。同时,换挡连接结构会增加摩托车的重量,不利于摩托车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其换挡结构可以根据需求更换换挡方向,且更换方式简单可靠。
[0004]为了实现以上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动力系统,包括提供动力的动力源;行走系统,包括能被动力系统驱动的车轮;传动系统,连接动力系统和行走系统;承载系统,供骑乘;车架,支撑动力系统和承载系统;脚蹬,供踩踏;脚蹬支撑件,支撑脚蹬,脚蹬支撑件连接到车架;换挡组件,包括连接到传动系统的连杆,换挡组件还包括换挡件以及换挡踏板,换挡件包括与脚蹬支撑件连接的转动连接点,换挡件能绕转动连接点相对脚蹬支撑件转动,换挡件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连杆可被连接到第一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上,换挡件具有穿过转动连接点的中线,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基本相对中线对称,换挡踏板相对设置于中线的一侧。
[0005]可选的,脚蹬支撑件包括连接中段、连接前段以及连接后段,连接中段连接于车架,连接前段设置于连接中段的前方,且连接转动连接点;连接后段位于连接中段后方,且连接脚蹬。
[0006]可选的,脚蹬支撑件为铝件。
[0007]可选的,连接前段和连接后段都形成减重孔。
[0008]车架包括主车架和中部车架,摩托车还包括后悬架,中部车架连接主车架和后悬架,脚蹬支撑件被连接到中部车架上。
[0009]可选的,中部车架包括一体件,一体件形成连接主车架、后悬架以及脚蹬支撑件的定位部。
[0010]可选的,摩托车还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装车架和动力系统,壳体组件形成脚蹬支撑件。
[0011]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动力系统,包括提供动力的动力源;行走系统,包括能被动力系统驱动的车轮;传动系统,连接动力系统和行走系统;承载系统,供骑乘;车架,支撑动力系统和承载系统;脚蹬,供踩踏;脚蹬支撑件,支撑脚蹬,脚蹬支撑件连接到车架;换挡组件,包括连接到传动系统的连杆,换挡组件还包括换挡件以及换挡踏板,换挡件包括与脚蹬支撑件连接的转动连接点,换挡件能绕转动连接点相对脚蹬支撑件转动。
[0012]可选的,换挡件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连杆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可拆卸地连接,连杆能切换连接到第一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以切换换挡件能拉动连杆的
转动方向。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换挡件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连杆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可拆卸地连接,连杆能切换连接到第一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以切换换挡件能拉动连杆的转动方向。从而换挡结构可以根据需求更换换挡方向,且更换方式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骑乘式车辆在一种实施例中的整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图1所提供的骑乘式车辆的整车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主车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和限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中部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图3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3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固定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图3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固定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图10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固定机构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前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图1提供骑乘式车辆的换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4为图1提供骑乘式车辆的换挡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点连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为图1提供骑乘式车辆的换挡组件通过第二连接点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2]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揭示一种车辆,车辆可以是骑乘式车辆10或全地形车辆,以骑乘式车辆10可以是摩托车,以摩托车为例,其包括:车架100、动力系统200、操纵系统300、壳体组件700、行走系统800、以及承载系统900,动力系统200包括提供动力的动力源210,动力系统200和操纵系统300被车架100支撑,操纵系统300用于控制骑乘式车辆10的行进,壳体组件700覆盖至少部分的车架100,承载系统900包括供用户骑乘的座垫910,座垫910设置在车架100的上方。车架100支撑动力系统200、操纵系统300以及承载系统900。骑乘式车辆还包括行走系统800和传动系统830,行走系统800包括能被动力系统200驱动的车轮,车轮
包括前轮810和后轮820。传动系统830连接动力系统200和行走系统800。
[0034]参照图3到图8,车架100包括多个第一车架构件和多个非管状的第二车架构件20,第二车架构件20连接管体,连接的第二车架构件20和管体共同组成车架100的主要部分。车架100还包括主车架110和副车架120,主车架110连接于副车架120的前方,骑乘式车辆10的车长基本沿着第一直线延伸,骑乘式车辆10沿着第一直线行进的方向为前方。主车架110包括前立管111和左右一对管体组件112,左右两侧分布的管体组件112位于第一直线的两侧。管体组件112与前立管111相连,管体组件112包括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基本沿着骑乘式车辆10车长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车架构件形成前立管和管体组件,第一车架构件为管体。至少部分数量的非管状的第二车架构件20被设置分别连接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第二车架构件20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形成至少一安装平面1311,用于安装或支撑动力系统200、操纵系统300以及承载系统900的部件的一个或组合。管体的强度高,能提升车架100的稳定性,但是管体的相对重量大,车架100过多使用管体,不利于骑乘式车辆10的整体的轻量化,从而影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包括:动力系统,包括提供动力的动力源;行走系统,包括能被所述动力系统驱动的车轮;传动系统,连接所述动力系统和所述行走系统;承载系统,供骑乘;车架,支撑所述动力系统和所述承载系统;脚蹬,供踩踏;其特征在于,脚蹬支撑件,支撑所述脚蹬,所述脚蹬支撑件连接到所述车架;换挡组件,包括连接到所述传动系统的连杆,所述换挡组件还包括换挡件以及换挡踏板,所述换挡件包括与所述脚蹬支撑件连接的转动连接点,所述换挡件能绕所述转动连接点相对所述脚蹬支撑件转动,所述换挡件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连杆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点或所述第二连接点上,所述换挡件具有穿过所述转动连接点的中线,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基本相对所述中线对称,所述换挡踏板相对设置于所述中线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支撑件包括连接中段、连接前段以及连接后段,所述连接中段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连接前段设置于所述连接中段的前方,且连接所述转动连接点;所述连接后段位于所述连接中段后方,且连接所述脚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支撑件为铝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前段和所述连接后段都形成减重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和中部车架,所述摩托车还包括后悬架,所述中部车架连接所述主车架和所述后悬架,所述脚蹬支撑件被连接到所述中部车架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