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电热人工肌肉的仿生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516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仿生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电热型复合碳纳米管纤维人工肌肉为动力源的仿生飞行器。所述仿生飞行器包括机身、侧翼和尾翼,动力源采用电热型复合碳纳米管纤维人工肌肉,该人工肌肉在所述机身的侧开口处连接侧翼与机身。当对该人工肌肉施加方波电压,人工肌肉即会发生收缩并带动翅膀扑动;所述尾翼的动力源采用与侧翼处同样的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人工肌肉,用来带动尾翼扑动辅助保持机身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性地提出用电热型复合碳纳米管纤维人工肌肉代替传统的动力源,这不仅大大地减轻了整个仿生飞行器的重量,还使驱动变得更为直接、结构更为紧凑,利于仿生飞行器的微型化。而且不会产生噪音,利于执行各种侦察任务。侦察任务。侦察任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热人工肌肉的仿生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仿生飞行器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以电热型复合碳纳米管纤维人工肌肉为动力源的仿生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微机电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航天飞行技术也逐渐成熟。飞行器按其飞行原理可分为固定翼飞行器、旋翼飞行器和扑翼飞行器,前两种飞行器技术相对成熟,但也有其弊端。例如固定翼飞行器往往尺寸较大、机动性差、不能实现悬停飞行;旋翼飞行器存在能耗高、噪音大等缺点。相对来说扑翼飞行器具有较高的升力和灵活的机动性,而且扑翼飞行器可以仿照鸟类扑动翅膀,与自然生物十分相似,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0003]基于上述说明,目前已有的扑翼型仿生飞行器,如申请号为CN202021060498.8的专利,包括机身、机翼、尾翼、机翼驱动机构、尾翼驱动机构。该仿生飞行器在机翼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两侧的机翼可实现上下扑动运动和翼剖面的扭转运动,具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和较大的推力,尾翼驱动机构驱动尾翼摆动可保持飞行器的平衡及提供部分升力。r/>[0004]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热人工肌肉的仿生飞行器,所述仿生飞行器包括机身、头部、侧翼、动力源和尾翼;头部、侧翼和尾翼连接到机身构成完整的仿生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侧翼和机身的动力源和连接尾翼和机身的动力源均采用电热型复合碳纳米管纤维人工肌肉;侧翼所在的轴上安装有扭簧,位于机身容腔内,当人工肌肉通电收缩带动侧翼向下扑动时,扭簧储存能量,当方波电压为低电平,扭簧释放能量,带动侧翼回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热人工肌肉的仿生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具有四处开口,分别为上开口、前开口、侧开口以及后开口;头部与所述机身的前开口通过卡扣嵌入连接,侧翼通过侧开口连接至机身容腔内,尾翼通过卡扣与所述机身的后开口嵌入连接;机身容腔内还设有电源及控制模块,为了方便安装各部件及放置电源和控制模块于机身容腔之中,机身上方设有上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热人工肌肉的仿生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侧翼和机身的电热型复合碳纳米管纤维人工肌肉一端通过打结系在机身侧开口处的固定杆Ⅰ上,另一端系在侧翼一段翼骨架远端的固定杆Ⅲ上;连接尾翼和机身的电热型复合碳纳米管纤维人工肌肉一端系在后开口处的固定杆Ⅱ上,另一端系在尾翼上的固定环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热人工肌肉的仿生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及头部为仿小鸟身形,机身的底部为平面;机身、侧翼、尾翼及头部利用UG软件进行建模,并通过3D打印完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热人工肌肉的仿生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宁王英明胡兴好程广贵张忠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