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40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比较器B,二极管D及电容器C组成;有两个输入端1、2,有一个输出端4及一个接地端3;输入端1接比较器B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端2接二极管D的正极;二极管D的负极接比较器B的反相输入端,同时接电容器C的一端;电容器C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尤其是一种利用蓄电池满充电后出现负增量特性的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技术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由温度控制电路或者AH值检测电路组成,其电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这是其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的利用蓄电池满充电后出现负增量特性的充电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控制电路由二极管、电容器和比较器组成,在充电电压中取出两路电压,一路与比较器的同相端相接;另一路接二极管正极;二极管负极与比较器的反相端相接,同时与一个储能电容相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作为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在正常充电时比较器同相端电压不低于反相端电压,当蓄电池满充电后,其端电压下降,引起两路取样电压同时下降,使比较器同相端电压下降,而比较器的反相端因电容的储能作用和二极管的隔断作用其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使得反相端电压高于同相端电压,比较器翻转,通过比较器的翻转便可控制有关的充电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简单、成本较低、运行可靠,有利于取得商业上的成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图中B为比较器,D为二极管,C为电容器,H为充电开关,R为电阻,V为被充电蓄电池。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由比较器B,二极管D,及电容器C组成;本电路有两个输入端1、2,有一个输出端4及一个接地端3。输入端1接比较器B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端2接二极管D的正极;二极管D的负极接比较器B的反相输入端,同时接电容器C的一端;电容器C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参见图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整流后的电源正极接充电开关电路H的输入端5;充电开关电路H的输出端接限流电阻R的一端,同时接比较器B的V+,限流电阻R的另一端接本专利技术控制电路的输入端1和2,同时接被充电蓄电池V的正极;本专利技术控制电路的输出端4接充电开关电路H的控制端;蓄电池V的另一端、电容器C的另一端及比较器B的V-接电源负极。整流后的电源通过充电开关电路1和限流电阻R对蓄电池V充电,充电电压一路接比较器B的同相输入端;另一路经二极管D接比较器B的反相输入端;在正常充电情况下比较器B的同相输入端电压不小于反相输入端电压。蓄电池满充电后,因其负增量特性端电压下降,此时比较器B的同相输入端电压下降,而反相输入端电压因电容器C的储能作用和二极管D的阻隔作用基本不变,使比较器B反相输入端电压高于同相输入端电压,比较器电路翻转,控制关断充电开关电路H,停止对蓄电池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比较器B,二极管D及电容器C组成;有两个输入端1、2,有一个输出端4及一个接地端3;输入端1接比较器B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端2接二极管D的正极;二极管D的负极接比较器B的反相输入端,同时接电容器C的一端;电容器C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才荣
申请(专利权)人:永州市星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