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613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及方法,粉尘浓度传感器、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内外差压传感器、积雪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均设置于气膜全封闭煤场上,变频送风机与气膜全封闭煤场的入风口相连通,气膜全封闭煤场的出气口处设置有调节型排风阀组,其中,控制系统与变频送风机、调节型排风阀组、粉尘浓度传感器、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内外差压传感器、积雪量传感器及风速传感器相连接,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改善封闭煤场内的工作环境。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改善封闭煤场内的工作环境。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改善封闭煤场内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封闭煤场运行人员健康环境调节领域,涉及一种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在近几年都加大了对火电厂煤场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源的治理力度,要求火电行业储煤场要采用全封闭形式,目前,气膜式封闭是目前火电厂煤场全封闭主流技术型式之一,通过将难燃、高强度气膜结构与混凝土基础进行锚定,从而形成封闭空间,满足电厂封闭储煤需要,相比钢结构封闭煤场可节约投资,具有很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但是,煤场采用气膜式全封闭后,内部将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长期运行煤中的有害气体、水分等释放到空气中,并在煤场内聚集,使得封闭煤场内的工作环境不断恶化,影响内部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对内部环境进行实时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改善封闭煤场内的工作环境。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包括气膜全封闭煤场、变频送风机、调节型排风阀组、粉尘浓度传感器、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内外差压传感器、积雪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及控制系统;
[0005]其中,粉尘浓度传感器、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内外差压传感器、积雪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均设置于气膜全封闭煤场上,变频送风机与气膜全封闭煤场的入风口相连通,气膜全封闭煤场的出气口处设置有调节型排风阀组,其中,控制系统与变频送风机、调节型排风阀组、粉尘浓度传感器、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内外差压传感器、积雪量传感器及风速传感器相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控制系统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积雪量传感器及风速传感器分别测量煤场内粉尘浓度Q1、瓦斯气体浓度Q2、CO气体浓度Q3、煤场湿度Q4、积雪厚度Q5及风速Q6;
[0008]计算煤场内粉尘浓度Q1的影响系数E1、瓦斯气体浓度Q2的影响系数E2、CO气体浓度Q3的影响系数E3、煤场湿度Q4的影响系数E4、积雪厚度Q5的影响系数E5及风速Q6的影响系数E6;
[0009]根据煤场内粉尘浓度Q1的影响系数E1、瓦斯气体浓度Q2的影响系数E2、CO气体浓度Q3的影响系数E3、煤场湿度Q4的影响系数E4、积雪厚度Q5的影响系数E5及风速Q6的影响系数E6计算煤场内外差压的设定值E;
[0010]当内外差压传感器的测量值大于煤场内外差压的设定值E时,则关小调节变频送风机,并开大调节型排风阀组;当内外差压传感器的测量值小于煤场内外差压的设定值E
时,则开大调节变频送风机,并关小调节型排风阀组,直至内外差压传感器的测量值等于煤场内外差压的设定值E。
[0011]煤场内粉尘浓度Q1的影响系数E1=40
×
Q1。
[0012]瓦斯气体浓度Q2的影响系数E2为:当Q2∈[0,30%LEL]时,E2=3.16
×
Q2;当Q2∈(30%LEL,100%LEL]时,E2=0.66
×
Q
31.46

[0013]CO气体浓度Q3的影响系数E3为:当Q3∈[0,10ppm]时,E3=1.45
×
Q2;当Q3∈(10ppm,20ppm]时,E3=0.58
×
1.38
Q3

[0014]煤场湿度Q4的影响系数E4为:当Q4∈[0,70%]时,E4=0;当Q4∈(70%,100%]时,E4=13.5
×
(Q4‑
70)。
[0015]积雪厚度Q5的影响系数E5为:E5=5.5
×
Q5;
[0016]风速Q6的影响系数E6为:E6=4.26
×
Q
62

[0017]煤场内外差压的设定值E=E1+E2+E3+E4+E5+E6,且E∈[80kPa,480kPa]。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及方法在具体操作时,控制系统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积雪量传感器及风速传感器分别测量煤场内粉尘浓度Q1、瓦斯气体浓度Q2、CO气体浓度Q3、煤场湿度Q4、积雪厚度Q5及风速Q6,并以此计算煤场内外差压的设定值,然后根据煤场内外差压的设定值与测量得到的煤场内外差压值,控制调节型排风阀组及变频送风机,以改善封闭煤场内的工作环境,实现封闭煤场内的工作环境的实时控制。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为气膜全封闭煤场、2为变频送风机、3为调节型排风阀组、4为粉尘浓度传感器、5为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6为CO浓度传感器、7为湿度传感器、8为内外差压传感器、9为积雪量传感器、10为风速传感器、11为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4]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包括气膜全封闭煤场1、变
频送风机2、调节型排风阀组3、粉尘浓度传感器4、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5、CO浓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内外差压传感器8、积雪量传感器9、风速传感器10及控制系统11;
[0025]其中,粉尘浓度传感器4、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5、CO浓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内外差压传感器8、积雪量传感器9、风速传感器10均设置于气膜全封闭煤场1上,变频送风机2与气膜全封闭煤场1的入风口相连通,气膜全封闭煤场1的出气口处设置有调节型排风阀组3,其中,控制系统11与变频送风机2、调节型排风阀组3、粉尘浓度传感器4、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5、CO浓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内外差压传感器8、积雪量传感器9及风速传感器10相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膜全封闭煤场(1)、变频送风机(2)、粉尘浓度传感器(4)、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5)、CO浓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内外差压传感器(8)、积雪量传感器(9)、风速传感器(10)及控制系统(11);其中,粉尘浓度传感器(4)、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5)、CO浓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内外差压传感器(8)、积雪量传感器(9)、风速传感器(10)均设置于气膜全封闭煤场(1)上,变频送风机(2)与气膜全封闭煤场(1)的入风口相连通,气膜全封闭煤场(1)的出气口处设置有调节型排风阀组(3),其中,控制系统(11)与变频送风机(2)、调节型排风阀组(3)、粉尘浓度传感器(4)、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5)、CO浓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内外差压传感器(8)、积雪量传感器(9)及风速传感器(10)相连接。2.一种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全封闭煤场环境调节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控制系统(11)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4)、瓦斯气体浓度传感器(5)、CO浓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积雪量传感器(9)及风速传感器(10)分别测量煤场内粉尘浓度Q1、瓦斯气体浓度Q2、CO气体浓度Q3、煤场湿度Q4、积雪厚度Q5及风速Q6;计算煤场内粉尘浓度Q1的影响系数E1、瓦斯气体浓度Q2的影响系数E2、CO气体浓度Q3的影响系数E3、煤场湿度Q4的影响系数E4、积雪厚度Q5的影响系数E5及风速Q6的影响系数E6;根据煤场内粉尘浓度Q1的影响系数E1、瓦斯气体浓度Q2的影响系数E2、CO气体浓度Q3的影响系数E3、煤场湿度Q4的影响系数E4、积雪厚度Q5的影响系数E5及风速Q6的影响系数E6计算煤场内外差压的设定值E;当内外差压传感器(8)的测量值大于煤场内外差压的设定值E时,则关小调节变频送风机(2),并开大调节型排风阀组(3);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成新兴贾晓静秦昶顺乔冠张方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