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588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包括蒸馏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乙二胺液体在蒸馏釜内被加热转化为气态,经过第一冷凝器一次冷凝后收集在乙二胺接收罐中,未被冷凝的一部分乙二胺气体再经过倾斜向上的第二冷凝器二次冷凝后回流至乙二胺接收罐中,其余气体则进入吸收液接收罐中,真空状态下这些乙二胺气体经过第二填料塔中时被吸收液滴加罐匀速滴加的吸收液吸收而回落至吸收液接收罐中,最后未被吸收的气体则通过真空泵排出进入水吸收罐中,从而达到充分冷凝吸收,降低尾气排放,该装置能够保持反应过程中,温度的稳定,降低尾气的排放,从而达到充分的冷凝吸收。从而达到充分的冷凝吸收。从而达到充分的冷凝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乙二胺作为原料,乙二胺物质在常压状态下的沸点为116℃,结晶点为8℃左右,在

0.06MPa真空下沸点为 50

60℃,在精馏过程中受到该物质沸点与结晶点的影响,难以完全冷却回收,部分乙二胺气体被抽入泵中,排出的尾气再经过水吸收处理,水的氨氮值较高需要进一步中和处理,步骤繁琐,成本较高,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无法保持温度的恒定,影响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能够保持反应过程中,温度的稳定,降低尾气的排放,从而达到充分的冷凝吸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包括蒸馏釜,所述蒸馏釜的上部连接有第一填料塔,第一填料塔的顶部连接有倾斜向下的第一冷凝器,第一冷凝器远离第一填料塔的一端连接有乙二胺接收罐,乙二胺接收罐顶部连接倾斜向上的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远离乙二胺接收罐的一端连接有吸收液接收罐,吸收液接收罐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填料塔,第二填料塔顶部的一端连接有吸收液滴加罐,第二填料塔顶部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泵,真空泵排气端连接有水吸收罐;
[0005]所述蒸馏釜包括釜体、保温套和连接框,所述釜体的外侧设有保温套,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连接框,釜体通过连接框与第一填料塔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保温套包括外套框、贴合垫、隔温腔和保温网,所述外套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贴合垫,所述外套框的内部开设有隔温腔,所述外套框的内侧设有保温网。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框包括外置框体、螺纹内槽、螺纹框、转动框和限位凸环,所述外置框体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内槽,所述螺纹内槽的内侧设有螺纹框,所述螺纹框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框,所述转动框的外侧开设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卡入螺纹框的内部,所述螺纹框与限位凸环之间活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凝器设计为倾斜向下,第二冷凝器设计为倾斜向上,乙二胺气体首先经过倾斜向下的第一冷凝器冷凝至乙二胺接收罐中,未被冷凝的一部分乙二胺气体再经过倾斜向上的第二冷凝器冷凝回流至乙二胺接收罐中。
[0009]优选的,所述吸收液接收罐内的气体进入第二填料塔中,被吸收液滴加罐匀速滴加的吸收液吸收而回落至吸收液接收罐中,未被吸收的气体则通过真空泵排出进入水吸收罐中。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技术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乙二胺液体在蒸馏釜内被加热转化为气态,经过第一冷凝器一次冷凝后收集在乙二胺接收罐中,未被冷凝的一部分乙二胺气体再经过倾斜向上的第二冷凝器二次冷凝后回流至乙二胺接收罐中,其余气体则进入吸收液接收罐中,真空状态下这些乙二胺气体经过第二填料塔中时被吸收液滴加罐匀速滴加的吸收液吸收而回落至吸收液接收罐中,最后未被吸收的气体则通过真空泵排出进入水吸收罐中,从而达到充分冷凝吸收,降低尾气排放,该装置能够保持反应过程中,温度的稳定,降低尾气的排放,从而达到充分的冷凝吸收。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蒸馏釜的放大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保温套的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连接框的剖视图。
[0016]图中:1、蒸馏釜;11、釜体;12、保温套;121、外套框;122、贴合垫; 123、隔温腔;124、保温网;13、连接框;131、外置框体;132、螺纹内槽; 133、螺纹框;134、转动框;135、限位凸环;2、第一填料塔;3、第一冷凝器;4、乙二胺接收罐;5、第二冷凝器;6、吸收液接收罐;7、第二填料塔; 8、吸收液滴加罐;9、真空泵;10、水吸收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4,一种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包括蒸馏釜1,蒸馏釜1的上部连接有第一填料塔2,第一填料塔2的顶部连接有倾斜向下的第一冷凝器3,第一冷凝器3远离第一填料塔2的一端连接有乙二胺接收罐4,乙二胺接收罐4顶部连接倾斜向上的第二冷凝器5,第一冷凝器3设计为倾斜向下,第二冷凝器5设计为倾斜向上,乙二胺气体首先经过倾斜向下的第一冷凝器3冷凝至乙二胺接收罐4中,未被冷凝的一部分乙二胺气体再经过倾斜向上的第二冷凝器5冷凝回流至乙二胺接收罐4中,第二冷凝器5远离乙二胺接收罐4的一端连接有吸收液接收罐6,吸收液接收罐6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填料塔7,第二填料塔7顶部的一端连接有吸收液滴加罐8,第二填料塔7 顶部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泵9,真空泵9排气端连接有水吸收罐10,吸收液接收罐6内的气体进入第二填料塔7中,被吸收液滴加罐8匀速滴加的吸收液吸收而回落至吸收液接收罐6中,未被吸收的气体则通过真空泵9排出进入水吸收罐10中,乙二胺液体在蒸馏釜1内被加热转化为气态,经过第一冷凝器3一次冷凝后收集在乙二胺接收罐4中,未被冷凝的一部分乙二胺气体再经过倾斜向上的第二冷凝器5二次冷凝后回流至乙二胺接收罐4中,其余气体则进入吸收液接收罐6中,真空状态下这些乙二胺气体经过第二填料塔 7中时被吸收液滴加罐8匀速滴加的吸收液吸收而回落至吸收液接收罐6中,最后未被吸收的气体则通过真空泵9排出进入水吸收罐10中,从而达到充分冷凝吸收,降低尾气排放,蒸馏釜1包括釜体11、保温套12和连接框13,釜体11的外侧设有保温套
12,釜体11的顶部设有连接框13,釜体11通过连接框13与第一填料塔2相连接,保温套12包括外套框121、贴合垫122、隔温腔123和保温网124,外套框1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贴合垫122,外套框 121的内部开设有隔温腔123,外套框121的内侧设有保温网124,保温网124 与隔温腔123对釜体11的内部进行保温,连接框13包括外置框体131、螺纹内槽132、螺纹框133、转动框134和限位凸环135,外置框体131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内槽132,螺纹内槽132的内侧设有螺纹框133,螺纹框13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框134,转动框134的外侧开设有限位凸环135,限位凸环135 卡入螺纹框133的内部,螺纹框133与限位凸环135之间活动连接,转动框 134的顶部与第一填料塔2之间相连接,从而方便第一填料塔2与釜体11进行连接。
[0019]工作原理:乙二胺液体在蒸馏釜1内被加热转化为气态,经过第一冷凝器3一次冷凝后收集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包括蒸馏釜(1),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釜(1)的上部连接有第一填料塔(2),第一填料塔(2)的顶部连接有倾斜向下的第一冷凝器(3),第一冷凝器(3)远离第一填料塔(2)的一端连接有乙二胺接收罐(4),乙二胺接收罐(4)顶部连接倾斜向上的第二冷凝器(5),第二冷凝器(5)远离乙二胺接收罐(4)的一端连接有吸收液接收罐(6),吸收液接收罐(6)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填料塔(7),第二填料塔(7)顶部的一端连接有吸收液滴加罐(8),第二填料塔(7)顶部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泵(9),真空泵(9)排气端连接有水吸收罐(10);所述蒸馏釜(1)包括釜体(11)、保温套(12)和连接框(13),所述釜体(11)的外侧设有保温套(12),所述釜体(11)的顶部设有连接框(13),釜体(11)通过连接框(13)与第一填料塔(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氨基硅烷偶联剂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套(12)包括外套框(121)、贴合垫(122)、隔温腔(123)和保温网(124),所述外套框(1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贴合垫(122),所述外套框(121)的内部开设有隔温腔(123),所述外套框(121)的内侧设有保温网(1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小魁孙佳丽李泽生陈峰汤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硅宝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