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内腔清洁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81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内腔清洁的反应釜,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右两部均固定安装有防尘箱,所述螺杆的外圈均旋合套装有空心伸缩柱,所述空心伸缩柱的外圈均套装有空心固定管,所述空心伸缩柱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环形套管,所述第二自动伸缩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有清洁刮板,该便于内腔清洁的反应釜,通过采用第二自动伸缩杆与清洁刮板组合安装的形式,并于清洁刮板的外端装设有硬刷,使得第二自动伸缩杆结合清洁刮板不仅能实现搅拌功能,而且配合加设的L形支撑架和第一定位轴承的定位结构,在转动杆带动第二自动伸缩杆转动的同时,又完成了反应釜本体的内腔自洁,使得反应釜的自清洁能力得到提高。使得反应釜的自清洁能力得到提高。使得反应釜的自清洁能力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内腔清洁的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便于内腔清洁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0003]常见的反应釜的内腔一般装设有固定长度的搅拌桨,通过电机提供动力使得搅拌桨转动实现简单的搅拌工作,并没有釜内清洁功能,另外,常见的反应釜一般通过固定底座置于地面,由于高度较高,对于反应釜的进料管以及提供动力的电机检查维修不方便,不能满足反应釜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便于内腔清洁的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内腔清洁的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内腔清洁的反应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右两部均固定安装有防尘箱,所述防尘箱的内腔顶板下表面相对应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同轴均固定套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内腔清洁的反应釜,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左右两部均固定安装有防尘箱(2),所述防尘箱(2)的内腔顶板下表面相对应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转子同轴均固定套装有主动轮(4),所述主动轮(4)的外圈均啮合有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的内圈均插接有螺杆(6),所述螺杆(6)的外圈均旋合套装有空心伸缩柱(7),所述空心伸缩柱(7)的外圈均套装有空心固定管(8),且空心固定管(8)均贯穿防尘箱(2)的顶板,所述空心伸缩柱(7)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环形套管(9),所述环形套管(9)的内圈均活动插接有横轴(10),所述横轴(10)的相对一端固定焊接有环形钢架(11),所述环形钢架(11)的内圈固定装设有反应釜本体(12),所述反应釜本体(12)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贴合有密封板(13),所述密封板(13)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的转子同轴连接有转动杆(15),且转动杆(15)贯穿反应釜本体(12)的顶板,所述转动杆(15)的外圈底部固定套装有第一定位轴承(16),所述第一定位轴承(16)的外圈四周均固定安装有L形支撑架(17),且L形支撑架(17)的底端与反应釜本体(12)的内腔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自动伸缩杆(18),所述第一自动伸缩杆(18)的外圈底部固定套装有密封轴承(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克强陈静刘继军李芳芳洪乔蔡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