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80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9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之间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及位于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之间的第二子像素;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与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和第三像素电极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半导体,第一半导体的至少局部与第一像素电极或第二像素电极重叠设置。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半导体设置在与第一像素电极或第二像素电极至少局部重合的位置,减小了数据线对第一半导体的影响,提升了薄膜晶体管的工作稳定性,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已经应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显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VR技术和AR技术的进步,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和视角场的提升是显示技术的长期开发方向,而像素密度(Pixel Per Inch,PPI)是决定显示装置分辨率和视角场的重要因素。液晶显示技术在VR装备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中设置有大量的扫描线、数据线和薄膜晶体管,其中,数据线用于通过薄膜晶体管向显示装置传递数据信号,扫描线用于调控数据线传递信号的时序。数据线在通电状态下会产生电场,该电场会对薄膜晶体管中的半导体产生影响,导致薄膜晶体管性能稳定性变差,进而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变差。
[0003]所以,目前液晶显示装置存在数据线影响薄膜晶体管性能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于缓解目前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的数据线对薄膜晶体管性能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绝缘临近设置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彼此绝缘临近设置的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二扫描线之间的像素单元;
[0006]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之间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三子像素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像素电极;
[0007]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半导体,所述第一半导体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或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重叠设置。
[0008]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重叠。
[0009]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或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
[0010]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半导体,所述第二半导体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重叠。
[0011]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包括第三半导体,所述第二晶体管位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之间。
[0012]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
[0013]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半导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半导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半导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
[0014]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位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侧,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侧相对的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二侧。
[0015]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半导体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半导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半导体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连接孔与所述第三数据线电性连接;
[0016]所述第四连接孔和所述第五连接孔均位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二侧,所述第六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侧。
[0017]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半导体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半导体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
[0018]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半导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半导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半导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
[0019]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位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侧,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侧相对的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二侧。
[0020]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半导体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半导体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半导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连接孔与所述第三数据线电性连接;
[0021]所述第四连接孔和所述第五连接孔均位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二侧,所述第六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侧。
[0022]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数据线的远离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数据线,所述第三半导体的至少局部位于所述第三数据线与所述第四数据线之间。
[0023]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三数据线之间,且与所述第三子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与所述第二子像素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0024]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三连接孔。
[0025]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0026]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包括氧化铟镓锌。
[0027]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之间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及位于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之间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像素电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
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半导体,所述第一半导体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或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重叠设置。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半导体设置在与第一像素电极或第二像素电极至少局部重合的位置,使得第一半导体的设置位置与数据线的设置位置彼此错开,减小了数据线对第一半导体的影响,提升了薄膜晶体管的工作稳定性,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二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多个像素单元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绝缘临近设置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彼此绝缘临近设置的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二扫描线之间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之间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三子像素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像素电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半导体,所述第一半导体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或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重叠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或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半导体,所述第二半导体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包括第三半导体,所述第二晶体管位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半导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半导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位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侧,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侧相对的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二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旺余文强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