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558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包括包装台、卷筒和传送机,包装台通过支脚固定在地面,卷筒安装在房顶横梁上,卷筒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绕过滚轮,滚轮与吊钩转动连接,吊钩勾住第一固定架,传送机包括安装架、电机、主动辊筒、从动辊筒和传送带,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分别与安装架转动连接,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分别张紧传送带,第一固定架与安装架转动连接,安装架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电机与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电机驱动主动辊筒转动,第二固定架与包装台转动连接。在传送机传输大麦仁时,传送机不会产生移动,保证了传输大麦仁的稳定性,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


[0001]本技术一般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大麦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麦是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可达100厘米。叶鞘松弛抱茎,多无毛或基部具柔毛;两侧有两披针形叶耳;叶舌膜质,叶片扁平。穗状花序,小穗稠密,小穗均无柄,颖线状披针形,外被短柔毛,内稃与外稃几等长。颖果熟时粘着于稃内,不脱出。大麦在剥皮后获得大麦仁,大麦仁的营养丰富,在北非及亚洲部分地区尤喜用大麦仁做八宝粥。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带有移动轮的传输带来将高处的大麦仁传输至低处,虽然移动轮能够方便传输带移动,但是也使得传输带不够稳定,有可能出现在传输大麦仁是传输带产生移动,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包括包装台、卷筒和传送机,所述包装台通过支脚固定在地面,所述卷筒安装在房顶横梁上,所述卷筒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过滚轮,所述滚轮与吊钩转动连接,所述吊钩勾住第一固定架,所述传送机包括安装架、电机、主动辊筒、从动辊筒和传送带,所述主动辊筒和所述从动辊筒分别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辊筒和所述从动辊筒分别张紧所述传送带,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辊筒转动,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包装台转动连接。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有横杆以及两根纵杆,两根所述纵杆分别与所述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纵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套,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套内。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杆面向所述卷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耳,所述吊耳设置有供所述吊钩穿过的通孔。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杆和所述横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装台面向所述传送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套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转动套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包装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包装台分别与所述
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主动辊筒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传动。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有腰孔,所述腰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机的传输方向平行,螺栓穿过底座以及腰孔螺接有螺母。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卷筒卷绕钢丝绳带动传送机相对于包装台转动,在需要使用传送机将大麦仁从包装台传送至地面时,将传送机相对于包装台转动,使得传送机远离包装台的一侧贴近地面,位于包装台上大麦仁的通过传送机传输至地面,在传送机传输大麦仁时,传送机不会产生移动,保证了传输大麦仁的稳定性,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的卷筒与传送机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的第一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的传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的第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4]请参考图1~6,本技术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包括包装台10、卷筒20和传送机30,包装台10通过支脚11固定在地面,卷筒20安装在房顶横梁上,卷筒缠绕有钢丝绳21,钢丝绳21绕过滚轮,滚轮与吊钩22转动连接,吊钩22勾住第一固定架40,传送机30包括安装架、电机33、主动辊筒、从动辊筒和传送带,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分别与安装架转动连接,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分别张紧传送带,第一固定架40与安装架转动连接,安装架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50,电机33与第二固定架50固定连接,电机33驱动主动辊筒转动,第二固定架50与包装台10转动连接。
[002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包装台设置有包装机,包装机能够对大麦仁进行包装。卷筒放松传送机,传送机相对于包装台转动,传送机远离包装台的一侧向地面靠近直至贴近地面,在卷筒放松传送机的过程中,第一固定架相对于传送机转动,传动机相对于包装台转动,使得传送机能够稳定转动,保证了传送机的稳定性。在传送机远离包装台的一侧到达预定位置后,电机驱动主动辊筒转动,带动传送带运动,位于包装台上的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包装好的大麦仁放置在传送带上,传动带将包装好的大麦仁从包装台传输至地面,位于地面上的操作人员可以将包装好的大麦仁搬运至货车上。在传送机传输大麦仁的过程中,传送机不会产生移动,保证了传输大麦仁的稳定性,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26]卷筒安装在房顶横梁上,卷筒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绕过滚轮,滚轮与吊钩转动连接,吊钩勾住第一固定架,通过卷筒转动,改变卷筒卷绕钢丝绳的长度,从而改变吊钩的高度,吊钩勾住第一固定架,也就是改变第一固定架的高度,在传送机自身重力作用下,传送机会跟随第一固定架运动,第一固定架与传送机是转动连接,传送机与包装台是转动连接,传送机相对于包装台转动,传送机远离包装台的一侧向地面靠近直至贴近地面。
[0027]参考图3,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架40设置有横杆41以及两根纵杆42,两根纵杆42分别与横杆41的两端固定连接,每根纵杆42远离横杆4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套45,安装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32,第一转轴32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第一转动套45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台、卷筒和传送机,所述包装台通过支脚固定在地面,所述卷筒安装在房顶横梁上,所述卷筒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过滚轮,所述滚轮与吊钩转动连接,所述吊钩勾住第一固定架,所述传送机包括安装架、电机、主动辊筒、从动辊筒和传送带,所述主动辊筒和所述从动辊筒分别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辊筒和所述从动辊筒分别张紧所述传送带,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辊筒转动,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包装台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有横杆以及两根纵杆,两根所述纵杆分别与所述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纵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套,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套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面向所述卷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耳,所述吊耳设置有供所述吊钩穿过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动的大麦仁传输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城杨美凤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大丰鹏诚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