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64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包括有:岸桥支架、门架结构、第一搬运机构、第二搬运机构和第三搬运机构,第一主梁;位于门架结构上部;第二主梁,位于门架结构下部;支撑架结构,位于第二主梁上部;第二主梁第一搬运机构,滚动的设置在第一主梁上,实现对海侧物料的抓取、位于第一主梁所在的第一层水平空间内货物的水平搬运以及货物的上下吊装运输;第二搬运机构,可滚动的设置在第二主梁上,用以承接第一搬运机构的货物,以及实现第二主梁所在的第二层水平空间内货物的水平搬运;第三搬运机构,位于支撑架结构上部,通过钢丝绳缠绕方式实现第三搬运机构的起升作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机中港口岸桥货物存在的运输效率低的问题。率低的问题。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港口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世界物流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港口的吞吐量也在与日俱增,对岸桥起重机等港口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岸桥起重机搬运工作流程及方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港口的岸桥均采用一条行走轨道和一个起升小车的结构 形式。以卸船为例,起升小车首先要将船上的集装箱吊起, 再将集装箱从行走轨道的一端运输到行走轨道的另一端,然后再将集 装箱卸到等候在岸桥下方的集卡车上,卸好集装箱后起升小车再原路返回起吊下一个集装箱,所有的工作均通过一台起升小车完成,因此集装箱的装卸效率非常低,但是随着货船的不断增大,货船装载的集装箱越来越多,对港口集装箱的装卸效率有 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岸桥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机中港口岸桥货物存在的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在原有起升小车基础上增加中间转运的第二搬运机构和位于底层的第三搬运机构,通过多个搬运机构相互协调进行集装箱搬运,提高了下部物料的搬运效率,从而确保整机系统的工作效率的提升。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包括有:岸桥支架,包括有门架结构,还包括有第一搬运机构、第二搬运机构和第三搬运机构,所述岸桥支架还包括有:第一主梁;位于所述门架结构上部,用以实现第一搬运机构的货物抓取作业的主结构;第二主梁,位于门架结构下部,用以实现第二搬运机构的货物抓取作业的主结构;支撑架结构,位于第二主梁上部,用以实现第三搬运机构起升抓取作业的主结构;第一搬运机构,可滚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上,用以实现对海侧物料的抓取、位于第一主梁所在的第一层水平空间内货物的水平搬运以及货物的上下吊装运输;第二搬运机构,可滚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梁上,用以承接第一搬运机构的货物,以及实现第二主梁所在的第二层水平空间内货物的水平搬运;第三搬运机构,位于支撑架结构上部,通过钢丝绳缠绕方式实现第三搬运机构的起升作业。
[000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门架结构包括有海侧立柱和陆侧立柱,所述第二主梁与所述海侧立柱和陆侧立柱下部连接并从所述陆侧立柱向远离海侧立柱方向延伸设置。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搬运机构为轨行式岸桥起升小车。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包括有搬运平台、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搬运平台连接。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主梁上设置有便于搬运平台滚动运行的滚动轨道。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搬运平台上设置有集装箱自锁装置和支撑集装箱的承载台。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梁一端位置处,所述支撑架结构包括有横向梁和设置在所述横向梁两端的支撑腿,所述横向梁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梁上方,所述第三搬运机构设置在所述横向梁上。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梁与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搬运机构为吊具或起升小车。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梁连接在所述海侧立柱和陆侧立柱的顶部位置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可先控制第一物料搬运机构动作,使其沿着第一主梁移动到海侧位置处,对海侧货物进行抓取,抓取完海侧货物后,沿着第一主梁在水平面内搬运货物;搬运到合适位置后,通过升降运动,将货物放置到第二搬运机构,第一搬运机构返回继续抓取下一个海侧物料;而第二搬运机构则在承接到第一搬运机构货物后从海侧向陆侧方向移动,待移动到支撑架结构位置处时,支撑架结构上的第三搬运机构动作,将第二搬运机构上的货物进行抓取,并将其转运到地面运输设备处。
[001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搬运机构、第二搬运机构和第三搬运机构,通过将3个搬运机构沿着岸桥支架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以使得三个搬运机构之间完美协调匹配,实现了不间断的流水线运输,将物料沿着从高到低方向依次不断被转载运输,最终运输到地面上,实现了高效率传递和运输,提高了货物的搬运效率。
[0017]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的第二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的支撑架结构和第三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的实施例, 包括有:岸桥支架,所述岸桥支架包括有:门架结构,门架结构包括有2根海侧立柱710和2根陆侧立柱720。
[0023]第一主梁100,设置在门架结构的顶部位置处。连接时,第一主梁100两侧分别和海侧立柱710、陆侧立柱720连接。
[0024]第一主梁100长度较长,其两端分别沿海侧立柱710侧和陆侧立柱720方向向外延伸设置。即第一主梁100其起到从海侧到陆侧的连接作用。
[0025]第二主梁200,设置在第一主梁100下方,与门架结构连接。
[00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梁200与所述海侧立柱710和陆侧立柱720下部连接并从所述陆侧立柱720向远离海侧立柱710方向延伸设置。
[0027]第二主梁200包括有本体段210和延伸段220,所述本体段210连接在所述海侧立柱710和陆侧立柱720之间,所述延伸段220从所述陆侧立柱720侧向陆侧延伸设置。
[0028]支撑架结构300,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梁200靠近陆侧立柱720的一端;第一搬运机构400,可滚动的设置在所述岸桥主梁上,用以实现对海侧物料的抓取、位于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包括有:岸桥支架,包括有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搬运机构、第二搬运机构和第三搬运机构,所述岸桥支架还包括有:第一主梁;位于所述门架结构上部,用以实现第一搬运机构的货物抓取作业的主结构;第二主梁,位于门架结构下部,用以实现第二搬运机构的货物抓取作业的主结构;支撑架结构,位于第二主梁上部,用以实现第三搬运机构起升抓取作业的主结构;第一搬运机构,可滚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上,用以实现对海侧物料的抓取、位于第一主梁所在的第一层水平空间内货物的水平搬运以及货物的上下吊装运输;第二搬运机构,可滚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梁上,用以承接第一搬运机构的货物,以及实现第二主梁所在的第二层水平空间内货物的水平搬运;第三搬运机构,位于支撑架结构上部,通过钢丝绳缠绕方式实现第三搬运机构的起升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其特征在于,门架结构包括有海侧立柱和陆侧立柱,所述第二主梁与所述海侧立柱和陆侧立柱下部连接并从所述陆侧立柱向远离海侧立柱方向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搬运机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龙孙华许海涛孟凡星宋世波高文兰栾宁赵珂李征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港口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