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GV的驱动单元及AGV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导航搬运车
,具体为AGV的驱动单元及AGV。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AGV包括车架和设于车架底部的多个差速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主框架、两个主动轮和电机,主框架的两侧分别延伸有悬臂,主动轮和电机设于悬臂上,两侧的主动轮分别通过各自的电机驱动,实现差速驱动,当随着载重增加时,主动轮的轮径、轮宽和悬臂的尺寸都要相应地增大,当随着轮宽的增大,主动轮在旋转过程的阻力及磨损情况也相应地增大,导致成本的增加,同时,刚性的车架行走在路况较差的路段时,主动轮容易脱离地面,并且受到的刚性冲击大,从而增加驱动单元的负荷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AGV的驱动单元采用刚性框架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柔性框架的AGV驱动单元,从而可在降低驱动单元受到的刚性冲击的同时缩减主动轮的尺寸并保证驱动单元所有轮组直径较小的情况下实现重载搬运。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AGV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两个动力模组,可分别绕一根第一旋转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的相对两侧,每个动力模组均包括:—与所述主框架可转动连接的二级框架;—相对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二级框架位于远离所述主框架一侧的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主动轮以及驱使所述主动轮旋转的电机;—可绕一根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相隔开水平距离的竖直的第二旋转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二级框架位于靠近所述主框架一侧的从动轮组件,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与所述二级框架可转动连接的三级框架;—可绕一垂直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第三旋转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三级框架内的四级框架,所述四级框架内从动轮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安装位,所述动力模组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安装位内,所述二级框架向外延伸出所述安装位以使所述驱动轮组件设于所述主框架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的两侧壁分别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二级框架的相对两侧铰接,其铰接处形成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所述二级框架的相对两侧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靠近所述主框架中部的一侧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三级框架的相对两侧铰接,其铰接处形成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所述四级框架的相对两侧通过第三销轴铰接于三级框架的中部,其铰接处形成所述第三旋转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二级框架固定连接的安装架,所述主动轮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安装架铰接的第四销轴,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安装架的外侧,所述第四销轴位于靠近所述电机一侧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直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框架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三旋转轴线并列布置的装配区,每个所述装配区内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四级框架,位于每个四级框架内的所述从动轮组均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旋转轴线两侧的若干个从动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还包括可被操控地相对所述驱动轮上下活动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使其底部向下凸出至所述驱动轮底部之下的第一位置、以及使其底部向上活动至所述驱动轮底部之上的第二位置,所述主框架与所述二级框架之间对应所述第一位置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当所述支撑件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可使所述动力模组相对所述主框架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向上摆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俊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