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盘等间隔布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421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盘等间隔布置装置。包括链条输送机、放行机构、托盘分离组件;所述托盘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框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框架、第二驱动机构、推板;工作时,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框架绕圆弧斜向上运动,部分推板接触托盘的底部纵梁后转动,其余推板保持竖直向上姿态,对底部纵梁形成一个前后限位,随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框架移动的距离即为托盘的移动距离,可以忽视托盘的底部纵梁的位置的影响,因此本装置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动挡料,自动等距离分隔托盘,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提高托盘布置效率。提高托盘布置效率。提高托盘布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托盘等间隔布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托盘等间隔布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气砖是采用加气混凝土(混凝土制作时掺入了加气剂,使混凝土成品内有很多均匀的封闭小气泡,减少了混凝土的重量,提高了其的保温及隔音性能)制作的砌块砖,生产完成的加气砖需要利用夹坯机转运到托盘上,在此期间,容易产生加气砖的质量问题,举个例子,刚生产完成的加气砖单模尺寸为长6m,宽0.6m,宽1.2m,经过分掰后两模拼为长6m,宽1.2m,宽1.2m的一整剁,然后由夹坯机整体夹起转移到另一条输送线的托盘上,以方便打包发货,托盘输送线上的托盘宽度为1.2m,6m的整剁加气砖放在5块托盘上,形成单独的5垛,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托盘的缝和充气砖的缝不能确保完全对上,经常出现一个托盘上的加气砖的边角搭接在另一个托盘上,再加上托盘的高度差,容易导致加气砖崩角、崩边,影响产品质量。
[000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公司专利技术了一种活动双模夹坯机,在空中将砌块分离成几个单独的小垛,然后再放置在已经分隔好的托盘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托盘等间隔布置的装置,砌块托盘一般由两个底部纵梁和多个顶部横梁焊接而成,但是各个厂家的底部纵梁焊接位置均有偏差,例如都是1.2m的托盘,有的底部横梁距离边上15cm,有的距离20cm,若想将多块托盘在输送链上等间隔分开,采用一般的挡料装置推动底部横梁移动固定距离,这种方法会受到底部横梁位置的影响,导致各托盘的间隔偏差较大,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受到托盘的底部横梁的位置影响,托盘不易精准间隔开,提出一种托盘等间隔布置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托盘等间隔布置装置,包括链条输送机、放行机构、托盘分离组件;
[0006]所述链条输送机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限位板,托盘放置在链条输送机上,所述托盘包括底部纵梁和顶部横梁,所述限位板对托盘的底部纵梁两端限位,所述链条输送机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放行机构,所述链条输送机设有托盘分离组件;
[0007]所述托盘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框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框架、第二驱动机构、推板;所述第一框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可以斜向上移动,该方向和链条输送机的前进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框架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所述第二框架的滑动方向和链条输送机的前进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框架上转动设置有若干推板,每个推板均可独立转动,所述推板堆叠为至少两组,所述推板为长条形薄片状,所述推板的重心偏离其转动轴心,在重力作用下,所述推板较轻的长条形的一端竖直向上,所述第一框
架处于降落状态时,所述推板最高点低于托盘底部纵梁的底面,所述第一框架处于抬升状态时,所述推板最高点高于托盘底部纵梁的底面;
[0008]所述托盘分离组件设置有多组,当放行机构挡住托盘,链条输送机上有五块托盘紧挨时,四个第二框架分别设置在第一、二、四、五块托盘的下方,其中第二框架上的推板位于该处托盘其中一个底部纵梁的下方;
[0009]第二、第四块托盘下方的第二框架的移动行程为一个单位长度,方向分别为向前和向后,第一、第五块托盘下方的第二框架的移动行程为两个单位长度,方向分别为向前和向后。
[0010]进一步地,第一、二块托盘下方的托盘分离组件为一个整体,包括一个第一框架、一个第一驱动机构、两个第二框架、两个第二驱动机构,第二块托盘底下的第二驱动机构固定在第一框架上,第一块托盘底下的第二驱动机构固定在第二块托盘底下的第二框架上,两个第二驱动机构采用同等规格气缸,所述第四、第五块托盘下方的托盘分离组件和第一、二块托盘下方的托盘分离组件互为对称。
[0011]进一步地,第一、二块托盘下方的托盘分离组件为两个单独的整体,每个托盘分离组件包括一个框架、一个第一驱动机构、一个第二框架、一个第二驱动机构,两个第二驱动机构采用两种规格气缸,其中第一块托盘下方的气缸的行程是的第二块托盘下方的气缸的行程的两倍,所述第四、第五块托盘下方的托盘分离组件和第一、二块托盘下方的托盘分离组件互为对称。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连杆固定座、升降连杆、升降拐臂、第一气缸,所述输送机的框架上设置有连杆固定座,所述第一框架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多组升降连杆和升降拐臂,所述升降连杆和升降拐臂均和连杆固定座转动连接,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至少有一个升降拐臂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和地面与升降拐臂铰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导轨连接座、光轴导轨,所述两端的导轨连接座和两根光轴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包括滑动轴、挡板,所述推板转动设置在滑动轴上,所述推板前后由两块挡板进行限位,所述滑动轴套设在光轴导轨外和光轴导轨滑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两块挡板通过两套螺杆和螺母进行距离固定,所述滑动轴两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滑动轴外设有螺母对两个挡板进行固定。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在工作时,链条输送机输送5块托盘至放行机构出,由放行机构阻挡,块托盘紧挨一起,然后链条输送机停止输送,放行机构打开,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框架绕圆弧斜向上运动,部分推板接触托盘的底部纵梁后转动,其余推板保持竖直向上姿态,对底部纵梁形成一个前后限位,随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框架移动的距离即为托盘的移动距离,可以忽视托盘的底部纵梁的位置的影响,因此本装置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0017]2、本技术通过自动挡料,自动等距离分隔托盘,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提高托盘布置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托盘等间隔布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一中托盘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带托盘);
[0020]图3为实施例一中托盘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不带托盘);
[0021]图4为图2中I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为图2中A

A处剖视图;
[0023]图6为实施例二中托盘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链条输送机;101限位板;2放行机构;3第一框架;301导轨连接座;302光轴导轨;4第一驱动机构;401连杆固定座;402升降连杆;403升降拐臂;404第一气缸;5第二框架;501滑动轴;502挡板;503螺杆;6第二驱动机构;7推板;8托盘;801底部纵梁;802顶部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如图1

5所示,一种托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盘等间隔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链条输送机(1)、放行机构(2)、托盘分离组件;所述链条输送机(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限位板(101),托盘(8)放置在链条输送机(1)上,所述托盘(8)包括底部纵梁(801)和顶部横梁(802),所述限位板(101)对托盘(8)的底部纵梁(801)两端限位,所述链条输送机(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放行机构(2),所述链条输送机(1)设有托盘分离组件;所述托盘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框架(3)、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框架(5)、第二驱动机构(6)、推板(7);所述第一框架(3)由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可以斜向上移动,该方向和链条输送机(1)的前进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框架(3)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框架(5),所述第二框架(5)由第二驱动机构(6)驱动移动,所述第二框架(5)的滑动方向和链条输送机(1)的前进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框架(5)上转动设置有若干推板(7),每个推板(7)均可独立转动,所述推板(7)堆叠为至少两组,所述推板(7)为长条形薄片状,所述推板(7)的重心偏离其转动轴心,在重力作用下,所述推板(7)较轻的长条形的一端竖直向上,所述第一框架(3)处于降落状态时,所述推板(7)最高点低于托盘(8)底部纵梁(801)的底面,所述第一框架(3)处于抬升状态时,所述推板(7)最高点高于托盘(8)底部纵梁(801)的底面;所述托盘分离组件设置有多组,当放行机构(2)挡住托盘(8),链条输送机(1)上有五块托盘(8)紧挨时,四个第二框架(5)分别设置在第一、二、四、五块托盘(8)的下方,其中第二框架(5)上的推板(7)位于该处托盘(8)其中一个底部纵梁(801)的下方;第二、第四块托盘(8)下方的第二框架(5)的移动行程为一个单位长度,方向分别为向前和向后,第一、第五块托盘(8)下方的第二框架(5)的移动行程为两个单位长度,方向分别为向前和向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盘等间隔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块托盘(8)下方的托盘分离组件为一个整体,包括一个第一框架(3)、一个第一驱动机构(4)、两个第二框架(5)、两个第二驱动机构(6),第二块托盘(8)底下的第二驱动机构(6)固定在第一框架(3)上,第一块托盘(8)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宇山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