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目标能耗管控的建筑群供热负荷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328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目标能耗管控的建筑群供热负荷调控方法,充分考虑了用户实际需求的时变性及其差异性、气象因素及其累积效应、系统惯性、建筑热惰性,从最基本的传热方程出发,利用热网历史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并进行周期性校准、动态修正以及负荷补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以目标负荷管控为核心的运行调节方法,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趋优能力,可有效避免能源中心热源侧超供的情况,结合不同控制单元的调节,尽可能时间尺度空间尺度足够小的实现“按需供热”,满足用户热需求同时,显著节能减排。显著节能减排。显著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目标能耗管控的建筑群供热负荷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中供热领域运行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目标能耗管控的建筑群供热负荷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集中供热是最常见的供热形式。按需精准供热是保证用户供热舒适度,同时实现显著节能减排的基本路径。集中供热由于存在较大的系统热惯性、建筑热惰性,以及用户用热模式的时变性,导致系统瞬态调节响应能力有限,实际的供热过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供需不匹配及能源浪费。
[0003]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自控技术的发展,集中供热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信息与能量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按需供热”的精细管控提供了可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供热建筑热惯性和系统调节时滞性的特征,开发以目标能耗管控为核心的负荷模型及调控方法,根据气象因素和用户实际需要及其时变性,及时给出足够小偏差范围内的需求负荷预报及调控响应,对于实现建筑领域的清洁高效供热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4]集中供热运行调节的主要目的是使供热系统在满足用户热需求的前提下,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目标能耗管控的建筑群供热负荷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方法应用的供热系统包括锅炉及锅炉上连接的供水管及回水管,所述供水管上依次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及建筑群,所述回水管上依次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水泵及建筑群,所述供水管及回水管上的温度传感器均连接至热量表,所述热量表分别连接至控制器及流量计,所述控制器连接至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无线连接至外部监控平台,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有气象模块,所述建筑群内设置有温度采集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无线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所述调控方法的步骤为:1)数据采集:将建筑群供热负荷模型中的热网运行数据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上位机并保存在数据库中;2)需求负荷计算:读取数据库中的气象信息、室温及热负荷并输入需求负荷模块,根据数据库的历史数据对负荷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并在运行过程中进行周期性校准和动态修正,得到需求负荷值;3)目标负荷计算:将需求负荷值输入到目标负荷模块,并对波动大峰谷负荷进行周期性校准、动态修正及负荷补偿,得到目标负荷值;4)目标负荷调控:将该目标负荷值输出给控制对象,以目标负荷值为核心进行锅炉、水泵的运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目标能耗管控的建筑群供热负荷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数据采集的具体步骤为:1)根据稳态传热方程,基于集总参数法,建立建筑群的稳态负荷计算公式:Q=kF(t
n

t
w
)
ꢀꢀꢀꢀꢀꢀꢀꢀ
(1)其中:Q为建筑群的热负荷,单位为W;k为传热系数,单位为W/(m2·
℃);F为传热面积,单位为m2;t
n
,t
w
分别为室内、外空气温度,温度为℃;2)针对某确定的供热系统,建立热负荷与室内、外温差的相关关系:Q=f(t
n
,t'
w
)
ꢀꢀꢀꢀꢀꢀꢀ
(2)其中:t
n
为该楼宇建筑群表征用户热舒适性的室温特征值;t

w
为代表气象因素及其累积效应的综合气温;Q为该楼宇建筑群的热负荷;3)从数据库获得相关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得时间点一致的参数,包括室温、气温以及热负荷,基于历史数据对负荷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检验,其中气温为考虑气象因素及其累积效应的综合气温,室温为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室温,室温监测点覆盖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红崔棉善刘德朝崔旭阳马睿杰王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格物智控天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