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75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8
提供了充气轮胎,其兼具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湿抓地性能。本充气轮胎包含胎面,所述胎面具有两个以上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主沟槽,其中:胎面具有胎冠主沟槽和胎肩主沟槽作为周向主沟槽,胎冠主沟槽形成于胎面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胎肩主沟槽形成于胎面宽度方向的端部;当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最外侧的胎肩主沟槽的槽宽W1与胎面表面的槽宽W2之比(W1/W2)为0.30至0.75,以槽底的槽深为100%计,槽宽W1为槽深90%位置处的槽宽,胎肩主沟槽的横截面积S1与胎冠主沟槽的横截面积S2之比(S1/S2)为0.40至1.0,并且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具有以下性能,其中5℃ tanδ为0.10至0.60,|20℃ tanδ-50℃ tanδ|为0.10以下,20℃ E'为8.0MPa以上。8.0MPa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具体涉及具有优异的操纵稳定性和湿抓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充气轮胎(以下,也简称为“轮胎”)要求在设计上兼顾操纵稳定性和湿抓地性能,近年来,改善操纵稳定性和湿抓地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
[0003]在这种情况下,已针对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的化合材料(专利文献1和2)以及胎面花纹进行了研究(专利文献3和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4]专利文献1:JP

A

2012

229285专利文献2:JP

A

2013

107989专利文献3:JP

A

2014

177238专利文献4:JP

A

2015

14754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0005]然而,对于传统轮胎,操纵稳定性和湿抓地性能还不能完全兼顾。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兼具操纵稳定性和湿抓地性能的充气轮胎。[解决问题的手段][0007]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下述专利技术来解决,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为;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所述胎面具有两个以上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主沟槽,其中,胎面具有胎冠主沟槽和胎肩主沟槽作为周向主沟槽,胎冠主沟槽形成于胎面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胎肩主沟槽形成于胎面宽度方向的端部,当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最外侧的胎肩主沟槽的槽宽W1与胎面表面的槽宽W2之比(W1/W2)为0.30至0.75,以槽底的槽深为100%计,槽宽W1为槽深90%位置处的槽宽,胎肩主沟槽的横截面积S1与胎冠主沟槽的横截面积S2之比(S1/S2)为0.40至1.0,和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具有以下性能:5℃ tanδ为0.10至0.60,|20℃tanδ

50℃tanδ|为0.10以下,20℃ E

为8.0MPa以上。
[0009]根据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为;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5℃ tanδ为0.40至0.60。
[00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20℃ tanδ

50℃ tanδ|大于0且不大于0.05。
[0011]根据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面通过三个以上的周向主沟槽分割为四个以上的区域,和四个以上的区域中距离轮胎赤道最近的区域的轮廓线的曲率半径大于其他任何区域的轮廓线的曲率半径。
[0012]根据权利要求5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对于胎面,胎冠主沟槽的总横截面积(mm2)与接地面的宽度(mm)之比为0.4至1.4。
[0013]根据权利要求6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对于胎面,胎肩主沟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区域的曲率半径为胎面接地半宽的0.8至1.7倍。
[0014]根据权利要求7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对于胎面,胎面接地宽度TW与截面宽度SW之比(TW/SW)为55至80%。
[0015]根据权利要求8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含有二烯系橡胶作为橡胶组分。
[0016]根据权利要求9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二烯系橡胶含有苯乙烯

丁二烯橡胶,苯乙烯

丁二烯橡胶中的苯乙烯的量小于30质量%。
[0017]根据权利要求10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含有20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的增塑剂成分。
[0018]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含有大于50质量份且小于150质量份的二氧化硅。
[0019]根据权利要求12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二氧化硅的BET比表面积为180m2/g以上且300m2/g以下。
[0020]根据权利要求13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面的表面还具有周向沟槽和/或细沟槽,所述周向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小于10mm2,所述细沟槽在除周向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延伸。
[0021]根据权利要求14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胎面的接地面中,着陆部(1and portion)占接地面总面积的比例为35%至80%。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兼具操纵稳定性和湿抓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0023][图1]:(a)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示意剖视图和(b)本专利技术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的胎面示意展开图。[图2]:(a)本专利技术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的宽度方向的示意剖视图和(b)本专利技术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沟槽11的示意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方式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
[0025][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特性首先,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特征。
[0026]本专利技术人考虑到胎面的形状和橡胶组合物必须相互关联以同时实现操纵稳定性和湿抓地性能,并进行了各种实验和研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了胎面应具有如下所示的形状和物理特性以解决上述问题,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7]首先,针对胎面的形状,在轮胎周向上形成连续延伸的两条以上的周向主沟槽,这些周向主沟槽包括胎冠主沟槽和胎肩主沟槽,胎冠主沟槽形成于胎面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胎肩主沟槽形成于胎面宽度方向的端部。并且,当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最外侧的胎肩主沟槽的槽宽W1与胎面表面的槽宽W2之比(W1/W2)为0.30至0.75,以槽底的槽深为100%计,槽宽W1为槽深90%位置处的槽宽;并且,胎肩主沟槽的横截面积S1与胎冠主沟槽的横截面积S2之比(S1/S2)为0.40至1.0。
[0028]之后,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具有以下物理性能,5℃ tanδ为0.10至0.60,|20℃tanδ

50℃tanδ|为0.10以下,20℃ E

为8.0MPa以上。本文中,tanδ是使用Leometrics制造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等在5℃、20℃和50℃下测量的损耗角正切,测量条件为频率10Hz、初始应变2%、动态应变率1%。E

是在20℃下测得的动态储能弹性模量。
[0029]如上所述,由于胎面具有适当的形状和物理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所述胎面具有两个以上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主沟槽,其中,胎面具有胎冠主沟槽和胎肩主沟槽作为周向主沟槽,所述胎冠主沟槽形成于胎面宽度方向的中间部,所述胎肩主沟槽形成于胎面宽度方向的端部,当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最外侧的胎肩主沟槽的槽宽W1与胎面表面的槽宽W2之比(W1/W2)为0.30至0.75,以槽底的槽深为100%计,槽宽W1为槽深90%位置处的槽宽,胎肩主沟槽的横截面积S1与胎冠主沟槽的横截面积S2之比(S1/S2)为0.40至1.0,和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具有以下性能:5℃ tanδ为0.10至0.60,|20℃tanδ-50℃tanδ|为0.10以下,20℃ E'为8.0MPa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5℃tanδ为0.40至0.6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20℃tanδ-50℃tanδ|大于0且不大于0.05。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面通过三个以上的周向主沟槽分割为四个以上的区域,和所述四个以上的区域中距离轮胎赤道最近的区域的轮廓线的曲率半径大于其他任何区域的轮廓线的曲率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对于胎面,胎冠主沟槽的总横截面积(mm2)与接地面的宽度(mm)之比为0.4至1.4。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对于胎面,胎肩主沟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岛良治土田刚史富崎由佳理海野祐马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