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点刺激开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64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K点刺激开口装置,该装置包括U型的基体,基体的两端固定有对称且平行的支撑导管甲和支撑导管乙,支撑导管甲和支撑导管乙均为圆柱筒状;所述的支撑导管甲的自由端安装有自由伸缩的执行杆,支撑导管甲的自由端上还设有夹紧执行杆的夹紧组件甲,执行杆的上端头为K点刺激头;所述的支撑导管乙的自由端安装有自由伸缩的操作杆,在支撑导管乙的自由端上还设有夹紧操作杆的夹紧组件乙,操作杆的上端部固定在手持柄的端部,该手持柄的长度方向与操作杆的轴线相垂直;通过手握手持柄将执行杆从患者的牙与颊粘膜缝隙逐渐向内伸入找到刺激点,并通过K点刺激头进行K点刺激诱发张颌反射,进而帮助开口困难的患者实现开口。口。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K点刺激开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涉及一种K点刺激开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些特殊患者发病后无法自主开口,当需要开口治疗时,需撬开患者的上、下颌牙,现有的医用开口器为张口钳式以及螺旋式,上述两种开口器的开口方法均利用物理强制撬开患者上、下颌牙,在操作上存在较大难度,且易对患者造成误伤。
[0003]由日本语言治疗师小岛千枝子发现K点刺激可以诱发张颌反射和吞咽反射,称为K点刺激法,K点也叫K

poin,位于磨牙后三角的高度、腭舌弓和翼突下颌的中央位置,位于两牙线交点的后方位置,此处实际上是一个凹陷,该K点刺激法由日本语言治疗师小岛千枝子创立,由于小岛千枝子的英翻译名Kojima的第一个字母是“K”,故命名为K点,K点刺激直接针对口腔进行刺激,特别是针对一些认知能力、模仿能力较差的患者,他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更高且效果更佳;具有操作简单,且无创性治疗,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故在现有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实际临床操作时,用手指刺激为主,医护人员戴手套,手指从牙与颊粘膜缝隙进入刺激K点,在病人刺激开口后,配合传统的螺旋式张口器以实现将病人口腔撑开,但该方法容易被病人咬到手指,且存在操作繁琐,操作难度大,患者心理上难以接受等问题,目前没有针对性的医疗器具能够代替手指刺激K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K点刺激开口装置。
[0005]具体内容如下:一种K点刺激开口装置,该装置包括U型的基体、平行安装在基体两端的操作杆和执行杆,其特征是:
[0006]所述的基体的两端固定有对称且平行的支撑导管甲和支撑导管乙,支撑导管甲和支撑导管乙均为圆柱筒状;
[0007]所述的支撑导管甲的自由端安装有自由伸缩的执行杆,该执行杆为直径与支撑导管甲的内径相同的圆柱杆,执行杆的下端插装在支撑导管甲的内部并形成竖向移动的滑动副,在支撑导管甲的自由端上还设有夹紧执行杆的夹紧组件甲,执行杆的上端头为K点刺激头;
[0008]所述的支撑导管乙的自由端安装有自由伸缩的操作杆,该操作杆为直径与支撑导管乙的内径相同的圆柱杆,操作杆的下端插装在支撑导管乙的内部并形成竖向移动的滑动副,在支撑导管乙的自由端上还设有夹紧操作杆的夹紧组件乙,操作杆的上端部固定在手持柄的端部,该手持柄的长度方向与操作杆的轴线相垂直。
[0009]优选的,所述的夹紧组件甲包括连接筒和夹紧筒,连接筒为圆筒状且其外径与支撑导管甲的外径相同,连接筒的内圆周面设有内螺纹,连接筒的上端面固定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弹性爪条,弹性爪条的外侧面为圆弧面且均与连接筒的外圆周面共面,在弹性爪条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弹性爪条的内侧面为均在同一倒圆锥面上的弧形面,且该
倒圆锥面自连接筒的内圆周面向外逐渐收缩,弹性爪条的内侧面的母线和外侧面的母线之间的夹角为α,且α≥0.5
°
,在支撑导管甲的上端设有旋转切除形成的台阶状的安装段,该安装段的外圆周面设有与连接筒上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连接筒通过螺纹连接在安装段上,且连接筒的下端面旋拧至安装段的根部,在连接筒的外部同轴套装有夹紧筒,该夹紧筒为圆柱筒状且其内径与连接筒的外径相同,在夹紧筒的内圆周面上设有与弹性爪条上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夹紧筒通过螺纹连接在弹性爪条的外圆周上,且弹性爪条均夹紧在执行杆的外圆周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的夹紧组件甲还包括保护盖,该保护盖为圆筒状且套装在执行杆的外圆周上,该保护盖上端口的口径与执行杆的外径相同,在保护盖的下端的内圆周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凸点,该凸点的外表面为平滑的弧形面,所述的夹紧筒的上端设有旋转切除形成的台阶状的对接段,该对接段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其同轴心的圆环状凸条,该凸条的横截面为圆弧面,且凸条的最大直径与保护盖的内径相同,保护盖的下端扣在夹紧筒对接段外部且凸点向下越过凸条。
[0011]优选的,所述的夹紧组件乙与夹紧组件甲的结构完全相同,且执行杆的直径与支撑杆的直径相同,支撑导管甲和支撑导管乙的内、外直径分别相同,且在支撑导管乙的上端也设有与夹紧组件乙连接的安装段。
[0012]优选的,所述的执行杆的上端设有扁平状的加工段,该加工段的端面设有V型的K点刺激头。
[0013]优选的,所述的手持柄为背面呈圆弧形的长条板,该圆弧形的背面设有与人体手指抓握状态匹配的握痕。
[0014]优选的,所述的在手持柄的正面且靠近支撑杆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弧形凹槽、另一端设有与K点刺激头匹配的定位槽。
[0015]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是一种K点刺激开口装置,本装置中的执行杆能够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伸缩,进而改变K点刺激头在口腔内的伸入深度,能够适应不同口腔大小的患者,使用局限性小,适应性更好,且操作杆也能够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伸缩,和执行杆进行同步伸缩,能够在操作杆上选取与K点刺激头同位置的参考点,比如手持柄的端部,根据该参考点能够在外部判断执行杆上K点刺激头在口腔内的大致伸入位置,便于准确快速找到口腔内的刺激点,节省开口刺激的时间,且能够减少对口患者口腔误伤的概率。
[0017]本技术通过手握手持柄将执行杆从患者的牙与颊粘膜缝隙逐渐向内伸入找到刺激点,并通过K点刺激头对K点进行刺激诱发张颌反射,进而帮助开口困难的患者实现开口,从而方便对重度脑损伤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和进食,通过应用该方法,可以提供有效的口腔护理为吞咽障碍的康复提供更为有效的办法。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K点刺激开口装置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3中C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5为U型的基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操作杆固定在手持柄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执行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连接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连接筒的全剖视图;
[0027]图10为夹紧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保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K点刺激开口装置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1.基体、12.支撑导管甲、13.支撑导管乙、14.安装段、15.操作杆、16.手持柄、17.握痕、18.执行杆、19.扁平状的加工段、20.K点刺激头、21.弧形凹槽、22.定位槽、23.连接筒、24.弹性爪条、25.弹性爪条上的外螺纹、26.连接筒上的内螺纹、27.夹紧筒、28.对接段、29.凸条、30.夹紧筒上的内螺纹、31.保护盖、32.凸点、33.保护盖的上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一,参见图1

12,K点刺激开口装置,该装置包括U型的基体、平行安装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K点刺激开口装置,该装置包括U型的基体、平行安装在基体两端的操作杆和执行杆,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体的两端固定有对称且平行的支撑导管甲和支撑导管乙,支撑导管甲和支撑导管乙均为圆柱筒状;所述的支撑导管甲的自由端安装有自由伸缩的执行杆,该执行杆为直径与支撑导管甲的内径相同的圆柱杆,执行杆的下端插装在支撑导管甲的内部并形成竖向移动的滑动副,在支撑导管甲的自由端上还设有夹紧执行杆的夹紧组件甲,执行杆的上端头为K点刺激头;所述的支撑导管乙的自由端安装有自由伸缩的操作杆,该操作杆为直径与支撑导管乙的内径相同的圆柱杆,操作杆的下端插装在支撑导管乙的内部并形成竖向移动的滑动副,在支撑导管乙的自由端上还设有夹紧操作杆的夹紧组件乙,操作杆的上端部固定在手持柄的端部,该手持柄的长度方向与操作杆的轴线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点刺激开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夹紧组件甲包括连接筒和夹紧筒,连接筒为圆筒状且其外径与支撑导管甲的外径相同,连接筒的内圆周面设有内螺纹,连接筒的上端面固定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弹性爪条,弹性爪条的外侧面为圆弧面且均与连接筒的外圆周面共面,在弹性爪条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弹性爪条的内侧面为均在同一倒圆锥面上的弧形面,且该倒圆锥面自连接筒的内圆周面向外逐渐收缩,弹性爪条的内侧面的母线和外侧面的母线之间的夹角为α,且α≥0.5
°
,在支撑导管甲的上端设有旋转切除形成的台阶状的安装段,该安装段的外圆周面设有与连接筒上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连接筒通过螺纹连接在安装段上,且连接筒的下端面旋拧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詹向红罗蒙段昭远曹入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