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模具的制造方法、押出装置和颗粒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59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7
提升模具的性能。在模具DI的中心部件DIa,从押出面ES至注入面IS形成有注入孔IH、喷嘴NZa和喷嘴NZb。又,在中央部件DIa的内部设置有热源HT和多个绝热层HI1。多个绝热层HI1的一部分邻接于喷嘴NZb,且较热源HT更位于押出面ES侧。多个绝热层HI1的另一部分在较热源HT更远离喷嘴NZb的位置,并从押出面ES朝向注入面IS的方向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模具、模具的制造方法、押出装置和颗粒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模具的制造方法、具备模具的押出装置和使用押出装置的颗粒的制造方法,例如,利用具有合适的绝热层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在热可塑性树脂(作为一例,如聚丙烯(PP)等)的颗粒的制造中,熔融状态的树脂在通过设置于模具的板本体内部的喷嘴孔时,树脂固化的现象(阻塞)成为问题。
[0003]举例来说,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技术,其在设于模具板本体的内部的喷嘴孔的周围,在模具面与盖板之间设置了用于绝热的空气室。
[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50013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想要解决的问题][0008]在通过押出装置将热可塑性树脂(PP等)作为颗粒来制造的情况下,需要提高颗粒的质量,特别是提高颗粒的各粒间尺寸均匀性的技术变得重要。因此,需要提高押出装置所具备的模具等各机构的性能。
[0009]其他课题及新颖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载及附加图式而变得显而易见。
[0010][解决问题的手段][0011]一实施形态的模具包含:押出面;与所述押出面相反侧的注入面;第一部件,其由第一金属材料而成;注入孔,其从所述注入面侧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形成;第一喷嘴,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且连接于所述注入孔。又,模具包含:第二喷嘴,其从所述押出面侧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形成,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喷嘴,且其平均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喷嘴的平均口径;及第一热源,其以在从所述押出面侧观看的平面视角中不与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此处,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绝热层,其具有较所述第一金属材料还低的导热率;所述多个第一绝热层的一部分邻接于所述第二喷嘴,且位于较所述第一热源还靠近所述押出面附近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一绝热层的另一部分在较所述第一热源还远离所述第二喷嘴的位置中,从所述押出面朝向所述注入面的方向延伸。
[0012]又,一实施形态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包含:(a)步骤,准备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由第一金属材料而成,且使用3D打印机制造,并具有押出面及与所述押出面相反侧的注入面;(b)步骤,准备第二部件,其由第二金属材料而成;(c)步骤,准备硬质板,其具有较所述第一金属材料更高的硬度;(d)步骤,以在从所述押出面侧观看的平面视角中围绕第一部件的方式,将所述第二部件接合于所述第一部件;(e)步骤,将所述硬质板接合于所述押出面侧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此处,所述第一部件具有:注入孔,其从所述注入面侧中所述第
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形成;第一喷嘴,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且连接于所述注入孔;第二喷嘴,其从所述押出面侧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形成,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喷嘴,且其平均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喷嘴的平均口径。又,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第一绝热层用的多个第一孔,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及第一热源用的第二孔,其以在从所述平面视角中不与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重叠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接着,所述多个第一孔的一部分邻接于所述第二喷嘴,且位于较所述第二孔还靠近所述押出面附近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一孔的另一部分在较所述第二孔还远离所述第二喷嘴的位置中,从所述押出面朝向所述注入面的方向延伸;且于所述硬质板形成有第三喷嘴,其贯通所述硬质板并连接至所述第二喷嘴。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0014]根据一实施形态,能够提升模具的性能及具备模具的押出装置的性能。又,能够提升使用押出装置所制造的颗粒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押出装置的概略图。
[0016]图2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模具的平面图。
[0017]图3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模具的平面图。
[0018]图4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模具的平面图。
[0019]图5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模具的剖面图。
[0020]图6为显示本案专利技术人们的实验结果的概略图。
[0021]图7为显示本案专利技术人们的实验结果的图。
[0022]图8为显示实施形态1模具的中央部件的平面图。
[0023]图9为显示实施形态1模具的中央部件的剖面图。
[0024]图10为显示实施形态2的模具的平面图。
[0025]图11为显示实施形态2的模具的中央部件的剖面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
筒体
[0028]2ꢀꢀ
螺杆
[0029]3ꢀꢀ
旋转机构
[0030]4ꢀꢀ
原料供给部
[0031]5ꢀꢀ
注液喷嘴
[0032]6ꢀꢀ
柱塞泵
[0033]7ꢀꢀ
排气口
[0034]8ꢀꢀ
真空泵
[0035]9ꢀꢀ
造粒机
[0036]10 水槽
[0037]11 刀架
[0038]12 颗粒
[0039]CH
ꢀꢀ
连结孔
[0040]CM1、CM2 连结部件
[0041]CP
ꢀꢀ
硬质板(硬化部件)
[0042]DH
ꢀꢀ
除粉孔
[0043]DI
ꢀꢀ
模具(模具板)
[0044]DIa 中央部件
[0045]DIb 外周部件
[0046]EM
ꢀꢀ
混练部
[0047]EGM 押出装置
[0048]ES
ꢀꢀ
押出面(下游面)
[0049]GM
ꢀꢀ
造粒部
[0050]Hl1
ꢀꢀ
绝热层
[0051]Hl2
ꢀꢀ
绝热层
[0052]HT
ꢀꢀ
热源
[0053]HTS 热传感器
[0054]IH
ꢀꢀ
注入孔
[0055]IS注入面(上游面)
[0056]NZa、NZb、NZc
ꢀꢀ
喷嘴
[0057]R1
ꢀꢀ
可塑化区域
[0058]R2
ꢀꢀ
混练区域
[0059]R3
ꢀꢀ
挥发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以下基于实施例及附图来详细说明实施形态。此外,于用于说明实施形态的全部图式当中,将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标上相同的组件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又,在以下的实施形态中,除了特别必要以外,原则上不重复相同或同样部分的说明。
[0061]另外,在实施形态所使用的附图中,为了容易观看,即使在剖面图中也有省略阴影线的情形,在平面图中也有附加阴影线的情形。
[0062](实施形态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模具,其具有押出面及与所述押出面相反侧的注入面,且其包含:第一部件,其由第一金属材料而成;注入孔,其从注入面侧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形成;第一喷嘴,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且连接于所述注入孔;第二喷嘴,其从押出面侧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形成,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喷嘴,且其平均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喷嘴的平均口径;及第一热源,其以在从所述押出面侧观看的平面视角中不与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其中,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绝热层,其具有较所述第一金属材料还低的导热率;所述多个第一绝热层的一部分邻接于所述第二喷嘴,且位于较所述第一热源还靠近所述押出面附近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一绝热层的另一部分在较所述第一热源还远离所述第二喷嘴的位置中,从所述押出面朝向所述注入面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所述第一绝热层是由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孔、和存在于所述第一孔的内部的空气或惰性气体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所述第一绝热层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孔,且所述第一孔内部的压力是大气压、或作为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的减压或者真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还包含第二孔,其被设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绝热层的所述第一孔连接,且从所述第一孔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侧面或所述注入面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还包含硬质板,其被设置在所述押出面侧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且具有较所述第一金属材料的硬度还高的硬度;于所述硬质板形成有第三喷嘴,其贯通所述硬质板并连接至所述第二喷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第一连结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中央部分以贯通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多个第一绝热层中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热源和所述第一连结孔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所述第一绝热层在所述平面视角中为环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所述第一绝热层在所述平面视角中从所述第一连结孔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外部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还包含第二部件,其以在平面视角中围绕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式接合至所述第一部件;于所述第二部件设有第二连结孔,以贯通所述第二部件;以在所述平面视角中不与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重叠的方式,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内部设有第二热源;所述第一热源和所述第二热源位于相对两侧并夹住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具有较前述第一金属材料还低的导热率的第二绝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热源与所述第二连结孔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所述第二绝热层为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
的密闭的第一空间;于所述第一空间充满空气或惰性气体。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所述第二绝热层为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密闭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压力是大气压、或作为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的减压或者真空。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所述第一金属材料为不锈钢。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所述第一热源是由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内部的第四孔、和设置在所述第四孔内部的加热机构所构成;所述加热机构使用了线圈或传热棒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宗一郎河野裕之桥本知典山边郁也植田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