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544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廉价且电安全性优异的内窥镜,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具备:内窥镜插入部(2),其在沿着长度轴(Ax)形成的金属制的网状管(2b)的外周形成有树脂层(2c);以及导电部件(52),其一侧缘部的一部分贯通树脂层而与网状管抵接并导通。层而与网状管抵接并导通。层而与网状管抵接并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特别是内窥镜插入部的端部的构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等中,构成为通过将细长管形状的插入部插入到被检体的体腔内等而能够观察该体腔内等的期望的检查对象部位的内窥镜被广泛利用。
[0003]这种内窥镜中的内窥镜插入部一般构成为具有:弯曲部,其能够通过对操作部的操作部件进行弯曲操作而主动地进行弯曲操作;以及挠性管,其受到外力而被动地弯曲。
[0004]以往的内窥镜插入部广泛普及有例如由管状的内层树脂管、覆盖该内层树脂管的外表面的管形状的金属网线(叶片)、以及覆盖该金属网线的外表面的外层树脂管的三层构造构成的形态的所谓扭矩管形态的内窥镜插入部。若采用这样的三层构造的内窥镜插入部,则能够构成为维持内窥镜插入部的所希望的细径,并且具备旋转扭矩的良好的传递性。
[0005]在这样的结构的现有类型的内窥镜插入部中,作为用于在保持初始的性能并实现进一步的薄壁结构的研究,有时采用难以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的性质的部件(例如热固化型部件等)作为外层树脂管。
[0006]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内窥镜插入部中,如下结构的内窥镜插入部广泛普及:为了应对静电、并应对不需要的电磁波辐射,例如采用使金属网线连接于包含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接地的结构来确保电磁兼容性(EMC)。
[0007]例如,由国际公开WO2014/168000号公报等公开的内窥镜具有:处置器具通道,其中心配设在以插入部的中心为原点的正交坐标系的任意一个象限中;以及多个小信号缆线,它们在弯曲部内,在由沿着弯曲部弯曲的上下方向的正交坐标系的一个轴Y划分的象限中的与配设处置器具通道的象限不同的象限中配设有各自的中心。根据该结构,确保电磁兼容性(EMC),并且将多个缆线在弯曲部内以不压曲的方式高效地配置而使插入部细径化。
[0008]另外,例如,如日本特开2004

329857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

67384号公报等所公开的那样,为了将内窥镜插入部的端部固定于操作部的内部的规定部位,例如进行如下作业:剥离外层树脂管的一部分,使金属网线露出,实施基于粘接、焊接等的固定加工。然后,进行将金属网线捆扎并螺纹固定于端子、或者在该金属网线焊接其他导线等来确保接地这样的作业。
[0009]然而,在由上述国际公开WO2014/168000号公报、上述日本特开2004

329857号公报、上述日本特开2011

67384号公报等公开的以往的内窥镜中,制造工序所花费的作业花费时间和成本,因此,对于这些作业的简化、省略有强烈的要求。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在将内窥镜插入部固定于操作部的规定位置时,仅通过简单的组装作业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固定,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以稳定的状态确保内窥镜系统与金属网线的导通,廉价且电安全性优异。

技术实现思路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具有:内窥镜插入部,其在沿着长度轴形成的金属制的网状管的外周形成有树脂层;以及导电部件,其一侧缘部的一部分贯通所述树脂层而与所述网状管抵接并导通。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将内窥镜插入部固定于操作部的规定的位置时,仅通过简单的组装作业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固定,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以稳定的状态确保内窥镜系统与金属网线的导通,能够提供廉价且电安全性优异的内窥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0015]图2是表示图1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俯视图(从图1的箭头标号“2”所示的方向观察的图)。
[0016]图3是放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端部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端部的组装立体图。
[0018]图5是用图4的标号“5”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的剖切面剖切的剖视图。
[0019]图6是放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端部的组装立体图。
[0020]图7是以图6的标号“7”所示的使用双点斜线表示的剖切面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0021]图8是从图7的箭头标号“8”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0022]图9是从上面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端部的俯视图(从图10的箭头标号“9”方向观察的图)。
[0023]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端部的纵剖视图。
[0024]图11是放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端部的组装立体图。
[0025]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端部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13是仅取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导电部件并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0027]图14是从图11的箭头标号“14”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29]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是示意性地示出的,为了以在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示出各构成要素,有时使各部件的尺寸关系、比例尺等按照每个构成要素而不同地示出。因此,本专利技术关于各附图所记载的各构成要素的数量、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各构成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各构成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并不仅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0030]首先,以下使用图1、图2简单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概略结构。
[003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并且,图2是示出图1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俯视图。另外,图2表示从图1的箭头标号“2”所示的方向观察的图。
[0032]如图1所示,内窥镜1构成为具备形成为细长形状的内窥镜插入部(以下,简称为插入部)2和与该插入部2的基端侧连接设置的操作部3。在此,内窥镜1例如是肾盂泌尿器用的
内窥镜(肾盂尿管镜)的例示。
[0033]插入部2由具有挠性的管状部件构成。插入部2构成为沿着长度轴(以下称为长轴)Ax从前端侧起依次连接设置有前端部6、弯曲部7、挠性管部8。
[0034]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前端部6的内部配设有用于观察并拍摄被检体内的检查对象部位的摄像单元、对包含该检查对象部位的区域照射照明光的照明单元等。另外,关于前端部6的结构,具有与以往的同种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相同的结构,省略详细说明。
[0035]弯曲部7由沿着长轴Ax连结的多个弯曲块构成,是通过规定的弯曲机构(未图示)主动地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机构。另外,关于该弯曲部7的结构,也具有与以往的同种内窥镜的弯曲部相同的结构,省略详细说明。
[0036]挠性管部8由能够被动地弯曲的具有挠性的管状部件构成。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挠性管部8的内部贯穿插入有上述弯曲机构所包含的多个弯曲线、从前端部6的摄像单元延伸出的信号缆线、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具有:内窥镜插入部,其在沿着长度轴形成的金属制的网状管的外周形成有树脂层;以及导电部件,其一侧缘部的一部分贯通所述树脂层而与所述网状管抵接并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具有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形成有供所述插入部插入的孔和供所述导电部件配设的切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具有用于将所述导电部件固定于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固定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是粘接剂或紧固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部件形成有与内窥镜系统电接地的接地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形成为,在所述内窥镜插入部被插入到所述孔时,能够目视确认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侧面的一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由能够插入所述切口的板状部件构成,所述导电部件的一侧缘部形成有将所述树脂层的一部分切断而与所述网状管抵接的尖部。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久井伸章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