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调整装置和曳引机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54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7
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调整装置具有固定体和角度调整体。固定体固定于隔着缓冲部件设置在机座上的曳引机,并从曳引机向上方突出。角度调整体设置于固定体,通过调整固定体相对于井道内的设置在曳引机上方的梁的位置,来调整曳引机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曳引机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曳引机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调整装置和曳引机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调整装置和曳引机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电梯中,隔着多个支承用弹性体,在机座上设置有曳引机单元。各支承用弹性体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于机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30943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以往的电梯中,需要通过在狭窄的井道内调整各螺母的拧入量,来调整曳引机单元的姿势,调整作业繁杂。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容易地调整曳引机的姿势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调整装置和曳引机安装方法。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调整装置具备:固定体,其固定于隔着缓冲部件设置在机座上的曳引机,并从曳引机向上方突出;以及角度调整体,其设置于固定体,通过调整固定体相对于井道内的设置在曳引机上方的梁的位置,来调整曳引机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
[0011]本专利技术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隔着缓冲部件在机座上设置曳引机,并且在曳引机固定从曳引机向上方突出的固定体;对设置于固定体的角度调整体进行操作,调整固定体相对于井道内的设置在曳引机上方的梁的位置,由此调整曳引机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以及对将缓冲部件紧固于机座的紧固件进行紧固。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容易地调整曳引机的姿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机房电梯的关键部分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沿着图1的II

II线的剖视图。
[0016]图3是示出图2的前缓冲部件的剖视图。
[0017]图4是示出图2的后缓冲部件的剖视图。
[0018]图5是示出图2的曳引机与前缓冲部件及一对后缓冲部件的关系的俯视图。
[0019]图6是示出图1的无机房电梯的安装中途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0]图7是沿着图6的VII

VII线的剖视图。
[0021]图8是示出将曳引机临时固定在图6的机座上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2]图9是示出图8的机座和曳引机的俯视图。
[0023]图10是示出在图2的曳引机安装第1固定部件和第2固定部件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5]实施方式1
[0026]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机房电梯的关键部分的主视图,是从层站侧观察井道内的图。此外,图2是沿着图1的II

II线的剖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2和一对对重导轨3。在图1和图2中,仅示出一对轿厢导轨2中的一方。
[0027]一对轿厢导轨2引导未图示的轿厢的升降。一对对重导轨3引导未图示的对重的升降。
[0028]在一对对重导轨3的上端面上水平地支承有机座4。机座4相对于一对轿厢导轨2中的一方和一对对重导轨3固定。
[0029]在机座4上设置有曳引机5。曳引机5配置在井道1内的顶部。
[0030]此外,曳引机5具有曳引机主体6和驱动绳轮7。曳引机主体6具有未图示的马达和未图示的制动器。马达使驱动绳轮7旋转。制动器保持驱动绳轮7的静止状态。此外,制动器对驱动绳轮7的旋转进行制动。
[0031]在驱动绳轮7上卷挂有未图示的悬挂体。作为悬挂体,使用多根绳索或多根带。轿厢和对重通过悬挂体悬吊在井道1内。此外,轿厢和对重通过使驱动绳轮7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
[0032]在该例子中,作为曳引机5,使用薄形曳引机。薄形曳引机是轴向的尺寸比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的曳引机。轴向是沿着驱动绳轮7的旋转轴的轴心的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
[0033]在曳引机5与机座4之间夹设有作为防振部件的多个缓冲部件。即,曳引机5隔着多个缓冲部件设置在机座4上。多个缓冲部件包括前缓冲部件8和一对后缓冲部件9。
[0034]作为前缓冲部件8的材料和一对后缓冲部件9的材料,分别使用橡胶。
[0035]在井道1内的顶部水平地设置有起重梁14。起重梁14是井道1内的设置在曳引机5的上方的梁。此外,起重梁14相对于建筑物固定。作为起重梁14,使用H型钢。
[0036]在曳引机5与起重梁14之间设置有曳引机调整装置50。曳引机调整装置50具有固定体10、第1托架15、第2托架16、作为角度调整体的第1调整螺栓(jack bolt)17、第1垫板18、作为角度调整体的第2调整螺栓19、以及第2垫板20。
[0037]固定体10固定于曳引机5,从曳引机5向上方突出。此外,固定体10具有第1固定部件11、第2固定部件12和平板状的连结部件13。
[0038]第1固定部件11具有平板状的第1固定部11a和平板状的第1突出部11b。第1固定部11a例如通过螺栓固定而固定于曳引机主体6的上表面。
[0039]第1突出部11b从第1固定部11a垂直地向上方突出。在第1突出部11b设置有第1切口部11c。起重梁14的下部凸缘被插入到第1切口部11c。
[0040]第2固定部件12具有平板状的第2固定部12a和平板状的第2突出部12b。第2固定部
12a例如通过螺栓固定而固定于曳引机主体6的上表面。
[0041]第2突出部12b从第2固定部12a垂直地向上方突出。在第2突出部12b设置有第2切口部12c。起重梁14的下部凸缘被插入到第2切口部12c。
[0042]第1突出部11b及第2突出部12b配置在曳引机主体6的厚度方向的中央。曳引机主体6的厚度方向是沿着驱动绳轮7的旋转轴的轴心的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
[0043]第1固定部件11和第2固定部件12通过固定于曳引机5而夹着起重梁14。
[0044]连结部件13固定于第1固定部件11和第2固定部件12。由此,连结部件13将第1固定部件11与第2固定部件12连结。
[0045]第1托架15及第2托架16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而固定于起重梁14。第1托架15的形状和第2托架16的形状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是L字形。
[0046]第1托架15相对于固定体10在起重梁14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起重梁14的长度方向是与曳引机主体6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
[0047]第2托架16相对于固定体10在起重梁14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第2托架16相对于固定体10配置在与第1托架15相反的一侧。
[0048]第1托架15相对于起重梁14的腹板配置在与第1突出部11b相同的一侧。由此,第1托架15与第1突出部11b对置。
[0049]第2托架16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调整装置,其具备:固定体,其固定于隔着缓冲部件设置在机座上的曳引机,并从所述曳引机向上方突出;以及角度调整体,其设置于所述固定体,通过调整所述固定体相对于井道内的设置在所述曳引机的上方的梁的位置,来调整所述曳引机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体具有:第1固定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曳引机;和第2固定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曳引机,所述第1固定部件和所述第2固定部件通过固定于所述曳引机而夹着所述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体还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田裕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