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46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料机构、输送产品的输送机构、贴合导电膜的预压机构、热压导电膜的本压机构、检测导电膜的电阻测试机构和移动产品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所述预压机构、所述本压机构和所述电阻测试机构沿产品移入方向依次相对交错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两侧;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上下料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预压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本压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阻测试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解决了现有方案中导电膜的热压和测试的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大规模批量的生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导电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电子产品的金属构件广泛采用接触式电导通方式实现电磁屏蔽等的要求。UCF导电胶膜采用高品质的树脂及导电粒子组成,主要应用电子线路板上无法进行高温铅锡焊接的制程。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化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电子产品既要小巧轻薄,又要触摸灵敏,显示清晰及功能丰富。数码电子产品的金属构件广泛采用接触式电导通方式实现电磁屏蔽等的要求。UCF导电胶膜采用高品质的树脂及导电粒子组成,主要应用电子线路板上无法进行高温铅锡焊接的制程。一般的UCF导电胶膜要有效在普通钢、不锈钢、铝、铝合金、铜、等金属结构件表面贴合,并保证优异的电性能和可靠性,目前UCF导电胶膜需要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达到较好的导电性,需要在一定的加热情况下,一定的贴附压力下,使得UCF导电胶膜熔融、粘结、固化。
[0003]现有的方案在贴合导电膜时,采用人工上下料,采用单机的方式热压贴合。电阻测试采用人工通过万用表进行测试。导致导电膜的热压和测试的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大规模批量的生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电膜的热压和测试的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大规模批量的生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
[0007]包括上下料机构、输送产品的输送机构、贴合导电膜的预压机构、热压导电膜的本压机构、检测导电膜的电阻测试机构和移动产品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所述预压机构、所述本压机构和所述电阻测试机构沿产品移入方向依次相对交错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两侧;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上下料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预压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本压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阻测试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产品的直线电机、放置产品的吸附板、固定产品的限制板和驱动所述限制板压紧产品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吸附板设置在所述直线电机驱动端;所述吸附板上开设有若干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连接第一吸气源;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围绕产品设置在所述吸附板上;所述限制板两端螺纹连接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压紧产品。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预压机构包括第二动力装置、预压支架、设置在所述预压支架上的限位平台、吸附导电膜的吸附块、移动导电膜的第二移动机构、照射导电膜的光源、拍摄导电膜的摄像机构、放置导电膜的透光件和输送导电膜带的滚筒;所述第二移动机
构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吸附块连通第二吸气源;所述吸附块上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装置;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分别顶住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端和所述吸附块;所述滑动杆滑动穿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端;所述摄像机构设置在所述透光件内;所述光源围绕所述摄像机构设置;所述滚筒旋转设置在所述预压支架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滚筒旋转;导电膜带绕设在所述滚筒上,导电膜带沿所述限位平台滑动。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本压机构包括热电偶、加热棒、热压产品的热压头、水平移动所述热压头的第二移动机构、升降所述热压头的电缸、本压支架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本压支架上的滑动支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相互水平垂直设置;所述本压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端;所述滑动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电缸驱动端;所述热压头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架上;所述热电偶和所述加热棒置于所述热压头内。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阻测试机构包括连接板、测试板、测试产品的探针和驱动所述探针升降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探针围绕产品螺纹连接在测试板上;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端和所述测试板。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四动力装置、第三动力装置、第一移动架、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架内的第一滚轮、沿所述第一移动架内移动的滑动架、带动所述滑动架移动的移动带、吸附产品的吸盘、沿所述滑动架滑动的连接件和开设在所述第一移动架两侧的滑动孔;所述移动带绕设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滚轮旋转;所述第四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连接件滑动;所述滑动架上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沿所述滑动孔内滑动。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放置产品的固定板、料架、滑动设置在所述料架上的料件、驱动产品移动的无杆气缸、旋转设置在所述料件上的第二滚轮和设置在所述料架上的第一导轨;所述料件连接所述无杆气缸驱动端;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料件上;所述第一导轨外侧开设有第一斜面;围绕所述第二滚轮开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滚轮沿所述第一导轨滚动;所述第一斜面贴合所述第二斜面。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八动力装置、第二移动架、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架内的第一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架上的第二导轨和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的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件;所述第八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丝杆旋转。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还包括限制产品移动的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架上的限制件和驱动所述限制件滑动的第五动力装置;所述限制件开设有限制开口;所述第五动力装置驱动端设置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置于所述限制开口;所述限制件两端设置有缓冲件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动穿过所述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限制件上;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二弹性装置;所述第二弹性装置推动所述缓冲件。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预压机构、所述本压机构和所述电阻测试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移动产品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七动力装置、第三移动架、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架上的第二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架上的第三导轨、沿所述第三导轨滑动的第二移动件、吸附产品的吸附件、顶住产品的弹簧针和驱动所述弹簧针的第六动力动力装置;所述第七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二丝杆旋转;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移动件;
所述第六动力动力装置围绕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件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完成上下料机构与输送机构之间的产品移动、预压机构与输送机构之间的产品移动、本压机构与输送机构之间的产品移动和电阻测试机构与输送机构之间的产品移动,使得上下料机构、预压机构、本压机构、电阻测试机构与输送机构之间产品可以平稳移动,使得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运行顺畅,提高了产品的热压贴合效率;(2)通过限制机构对第一移动机构起到防护的作用,并且防止第一移动机构内产品继续移动,同时通过第二弹性装置弹性支撑缓冲件,防止第一移动机构损伤限制机构;(3)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通过输送机构输送产品,通过预压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料机构、输送产品的输送机构、贴合导电膜的预压机构、热压导电膜的本压机构、检测导电膜的电阻测试机构和移动产品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所述预压机构、所述本压机构和所述电阻测试机构沿产品移入方向依次相对交错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两侧;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上下料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预压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本压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阻测试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产品的直线电机、放置产品的吸附板、固定产品的限制板和驱动所述限制板压紧产品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吸附板设置在所述直线电机驱动端;所述吸附板上开设有若干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连接第一吸气源;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围绕产品设置在所述吸附板上;所述限制板两端螺纹连接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压紧产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机构包括第二动力装置、预压支架、设置在所述预压支架上的限位平台、吸附导电膜的吸附块、移动导电膜的第二移动机构、照射导电膜的光源、拍摄导电膜的摄像机构、放置导电膜的透光件和输送导电膜带的滚筒;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吸附块连通第二吸气源;所述吸附块上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装置;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分别顶住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端和所述吸附块;所述滑动杆滑动穿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端;所述摄像机构设置在所述透光件内;所述光源围绕所述摄像机构设置;所述滚筒旋转设置在所述预压支架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滚筒旋转;导电膜带绕设在所述滚筒上,导电膜带沿所述限位平台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压机构包括热电偶、加热棒、热压产品的热压头、水平移动所述热压头的第二移动机构、升降所述热压头的电缸、本压支架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本压支架上的滑动支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相互水平垂直设置;所述本压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端;所述滑动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电缸驱动端;所述热压头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架上;所述热电偶和所述加热棒置于所述热压头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膜的贴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测试机构包括连接板、测试板、测试产品的探针和驱动所述探针升降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探针围绕产品螺纹连接在测试板上;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亮陈国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特丽亮镀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