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38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涉及轴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物料传送机构和形体检测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包括承载底架,所述承载底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衔接板,设置形体检测机构,采用3D拍摄的方式将轴承外形记录至元件内部,同时将扫描的外形通过计算及信息同步模块进行快速解码,并在模块内部重建三维模型和2D图像信息,当计算及信息同步模块与外部设备连接后,在屏幕中展现,操作者可更为直观地观察存在缺陷产品上的凹凸位置,有效防止人为排查无法对细小缺陷进行识别的问题,提高产品出厂时的质量,防止发生受压断裂和与外接设备不匹配。受压断裂和与外接设备不匹配。受压断裂和与外接设备不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

技术介绍

[0002]早期的直线运动轴承形式,就是在一排撬板下放置一排木杆,现代直线运动轴承使用的是同一种工作原理,只不过有时用球代替滚子,最简单的旋转轴承是轴套轴承,它只是一个夹在车轮和轮轴之间的衬套,这种设计随后被滚动轴承替代,就是用很多圆柱形的滚子替代原先的衬套,每个滚动体就像一个单独的车轮。
[0003]轴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成型模具在长时间使用时,会残留部分干涸原料,再进行轴承制作时,会在轴承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凸凹状,现有对轴承的检测多数采用人工完成,人工排查无法对细小缺陷处进行准确识别,最终导致有结构缺陷的产品直接投入使用,因结构的不稳定性,容易在受压时产生断裂会与外接设备不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无法对细小缺陷进行识别,造成后期使用时因结构的不稳定,在长时间受压下导致产品发生断裂,且在凸起物的影响下与外接设备不匹配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物料传送机构和形体检测机构;
[0006]所述物料传送机构包括承载底架,所述承载底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衔接板;
[0007]所述形体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壁焊接有装载托盘,所述装载托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装载主板,且装载主板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电源模块、计算及信息同步模块和MEMS发生模块,所述防护外壳的外壁一侧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且两个安装孔的内表壁均固定安装有红外增强相机,两个所述红外增强相机的顶部均设置有MEMS振镜驱动模块,两个所述MEMS振镜驱动模块的接线端分别通过信息线与MEMS发生模块相连接,两个所述红外增强相机的镜头处均设置有红外带通滤油片。
[0008]优选的,两组所述衔接板其中每组的数量为两个,四个所述衔接板其中每两个相对一侧之间均活动插设有联动杆。
[0009]优选的,四个所述衔接板其中一个的外壁一侧固定插设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和其中联动杆的外壁一端相连接。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联动杆的外表壁均固定套设有转轮,两个所述转轮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输送皮带。
[0011]优选的,所述承载底架的外壁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挡架,两个所述限位挡架其中一个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导弧形杆。
[0012]优选的,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检测托板。
[0013]优选的,所述承载底架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操作台的顶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操作台的顶部,所述操作台的底部开设有四个圆孔吗,且四个圆孔的内表壁均固定插设有支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中,当轴承移动到红外增强相机的拍摄范围后,计算及信息同步模块驱动红外增强相机进行拍照同时MEMS振镜驱动模块发射结构光形图,其中结构光发射的图形为双频7步相移图,当红外增强相机获取图像后传入计算及信息同步模块中,设置形体检测机构,采用3D拍摄的方式将轴承外形记录至元件内部,同时将扫描的外形通过计算及信息同步模块进行快速解码,并在模块内部重建三维模型和2D图像信息,当计算及信息同步模块与外部设备连接后,在屏幕中展现,操作者可更为直观地观察存在缺陷产品上的凹凸位置,有效防止人为排查无法对细小缺陷进行识别的问题,提高产品出厂时的质量,防止发生受压断裂和与外接设备不匹配。
[0016]2、本技术中,将需要检测的产品放置到输送皮带,通过限位挡架对产品表面的遮挡,利用引导弧形杆的引导准确的进入到检测托板的表面,设置物料传送机构,代替人工上料持续对待检测的产品进行运输,利用其上的引导弧形杆将产品快速引导至检测托板的表面,使设备可持续进行做工,提高设备的做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中主视结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中俯视结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中底部结构立体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立体图。
[0021]图例说明:1、操作台;201、承载底架;202、衔接板;203、联动杆;204、电动马达;205、转轮;206、输送皮带;207、限位挡架;208、引导弧形杆;301、支撑板;302、装载托盘;303、防护外壳;304、电源模块;305、红外增强相机;306、MEMS振镜驱动模块;307、计算及信息同步模块;308、MEMS发生模块;309、红外带通滤油片;4、支架;5、检测托板;6、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物料传送机构和形体检测机构。
[0025]下面具体说一下其物料传送机构和形体检测机构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0026]如图1

4所示,物料传送机构包括承载底架201,承载底架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衔接板202,两组衔接板202其中每组的数量为两个,四个衔接板202其中每两个相对一侧之间均活动插设有联动杆203,四个衔接板202其中一个的外壁一侧固定插设有电动马达204,电动马达204的输出端和其中联动杆203的外壁一端相连接,两个联动杆203的外表壁均固定套设有转轮205,两个转轮205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输送皮带206,承载底架201的外壁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挡架207,两个限位挡架207其中一个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导弧形杆208,操作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架4,多个支架4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检测托板5,承载底架20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操作台1的顶部,通过设置物料传送机构,代替人工上料持续对待检测的产品进行运输,利用其上的引导弧形杆208将产品快速引导至检测托板5的表面,使设备可持续进行做工,提高设备的做工效率。
[0027]其整个的物料传送机构达到的效果为:当设备在使用时,启动固定安装在衔接板202上的电动马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物料传送机构和形体检测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包括承载底架(201),所述承载底架(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衔接板(202);所述形体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板(301),所述支撑板(301)的外表壁焊接有装载托盘(302),所述装载托盘(3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外壳(303),所述防护外壳(303)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装载主板,且装载主板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电源模块(304)、计算及信息同步模块(307)和MEMS发生模块(308),所述防护外壳(303)的外壁一侧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且两个安装孔的内表壁均固定安装有红外增强相机(305),两个所述红外增强相机(305)的顶部均设置有MEMS振镜驱动模块(306),两个所述MEMS振镜驱动模块(306)的接线端分别通过信息线与MEMS发生模块(308)相连接,两个所述红外增强相机(305)的镜头处均设置有红外带通滤油片(3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轴承检测机用的检测工位,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衔接板(202)其中每组的数量为两个,四个所述衔接板(202)其中每两个相对一侧之间均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茆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振深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