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34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包括既有的建筑结构,在建筑结构上连接有交叉支撑结构;交叉支撑结构包括上斜向支撑悬臂组、下斜向支撑悬臂组和平台梁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既有的建筑结构作为锚固点,搭建交叉支撑结构,平台梁组将上斜向支撑悬臂组和下斜向支撑悬臂组协同起来,构成稳定的交叉支撑结构受力体系;这种新型楼梯结构形式避免了新增柱子和柱基础,同时规避了与既有建筑基础的冲突,并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并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并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加固改造、装修施工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设计、加固改造、装修过程中,为满足消防疏散、建筑竖向通道功能等要求,经常涉及到新增楼梯。新增楼梯一般采用新增梁柱组成小框架结构体系,小框架与既有结构拉结为整体或与既有结构设缝脱开等。新增柱需要设置基础,尤其是离既有结构比较近时,新增基础的施工可能与既有结构的基础位置冲突导致无法施工。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需要一种不设置柱子的新型楼梯结构形式。
[0003]由此可见,目前一般的新增楼梯由于新增柱基础与既有结构的基础位置冲突,导致楼梯被迫移位,不能很好地满足消防疏散、竖向通道等要求。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不设置柱子,且仍然能够保持结构承载力的楼梯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包括既有的建筑结构,在所述建筑结构上连接有交叉支撑结构;所述交叉支撑结构包括上斜向支撑悬臂组、下斜向支撑悬臂组和平台梁组;
[0008]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一端与所述建筑结构固定,另一端向斜上方延伸;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上均匀固定有多根第一踏步支撑梁;
[0009]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与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在竖直方向错位布置;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一端与所述建筑结构固定,另一端向斜下方延伸;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上均匀固定有多根第二踏步支撑梁;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0]所述平台梁组与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和下斜向支撑悬臂组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交叉固定连接。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既有的建筑结构作为锚固点,搭建交叉支撑结构,平台梁组将上斜向支撑悬臂组和下斜向支撑悬臂组协同起来,构成稳定的交叉支撑受力体系;这种新型楼梯结构形式避免了新增柱子和柱基础,同时规避了与既有建筑基础的冲突,并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001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中,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包括平行布置且长度相等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一端
均与所述建筑结构固定,另一端均向斜上方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梁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续接有水平布置的第一水平梁;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包括平行布置且长度相等的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的一端均与所述建筑结构固定,另一端均向斜下方延伸;所述第四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相邻,所述第四支撑梁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续接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水平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一水平梁、第三支撑梁和第二水平梁之间连接有平台梁组。第一支撑梁至第四支撑梁作为斜向支撑,第一水平梁和第二水平梁作为平台梁组的连接基础,在上下两组斜向支撑悬臂之间形成交叉支撑结构。
[001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中,所述平台梁组包括外连接梁和内支撑梁;所述外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撑梁的数量为多根,且与所述外连接梁、第一水平梁和第二水平梁交叉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水平梁和第二水平梁垂直。外连接梁限定整体平台梁组的外形结构,内支撑梁实现外连接梁、第一水平梁和第二水平梁之间的稳定连接。
[001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中,所述平台梁组还包括多根与所述内支撑梁垂直的角钢次梁;所述角钢次梁交叉固定在所述外连接梁和内支撑梁之间。角钢次梁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平台梁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001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中,所述外连接梁和内支撑梁顶面固定有平台钢板。平台钢板形成两层楼梯之间的转弯平台。
[00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中,所述平台钢板的底面固定有多根加劲肋。加劲肋用于提高平台钢板的结构强度。
[00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中,所述平台钢板的形状与所述外连接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端头围合成的形状相同。平台钢板的形状可以根据外连接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端头围合成的形状进行适应性地设计。
[00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中,所述平台钢板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半圆形。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
[001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中,多根所述第一踏步支撑梁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多根所述第二踏步支撑梁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之间。连接简单,结构稳定有效。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与既有的建筑结构之间的固定采用锚固方式。
[0021]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采用既有的建筑结构作为锚固点,搭建交叉支撑结构,平台梁组将上斜向支撑悬臂组和下斜向支撑悬臂组协同起来,构成稳定的交叉支撑受力体系;这种新型楼梯结构形式避免了新增柱子和柱基础,同时规避了与既有建筑基础的冲突,并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0023]2、本技术的交叉支撑结构作为新增楼梯的主要结构受力体系,能满足消防疏散、竖向通道功能等要求,同时这种新型楼梯结构形式也可有效地解决新增柱基础与既有结构基础位置冲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楼梯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2附图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27]其中:
[0028]1‑
结构柱;
[0029]2‑
结构梁;
[0030]3‑
上斜向支撑悬臂组;
[0031]31

第一支撑梁;32

第二支撑梁;33

第一水平梁;
[0032]4‑
下斜向支撑悬臂组;
[0033]41

第三支撑梁;42

第四支撑梁;43

第二水平梁;
[0034]5‑
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包括既有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结构上连接有交叉支撑结构;所述交叉支撑结构包括上斜向支撑悬臂组(3)、下斜向支撑悬臂组(4)和平台梁组(5);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3)一端与所述建筑结构固定,另一端向斜上方延伸;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3)上均匀固定有多根第一踏步支撑梁(6);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4)与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3)在竖直方向错位布置;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4)一端与所述建筑结构固定,另一端向斜下方延伸;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4)上均匀固定有多根第二踏步支撑梁(7);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4)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3)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平台梁组(5)与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3)和下斜向支撑悬臂组(4)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交叉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向支撑悬臂组(3)包括平行布置且长度相等的第一支撑梁(31)和第二支撑梁(32);所述第一支撑梁(31)和第二支撑梁(32)的一端均与所述建筑结构固定,另一端均向斜上方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梁(32)与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4)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梁(32)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续接有水平布置的第一水平梁(33);所述下斜向支撑悬臂组(4)包括平行布置且长度相等的第三支撑梁(41)和第四支撑梁(42);所述第三支撑梁(41)和第四支撑梁(42)的一端均与所述建筑结构固定,另一端均向斜下方延伸;所述第四支撑梁(42)与所述第二支撑梁(32)相邻,所述第四支撑梁(42)远离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续接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水平梁(43);所述第一支撑梁(31)、第一水平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鹏薛华俊张元见杨伟红肖辉杨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